画册发售&分享会 | 另一种形式重探“动为行”
2023年9月22日,展览“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启幕,策展人张尕以运动为滤镜,按时间顺序串联,引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5日。
天目里美术馆将这场中国媒体艺术的回顾之旅纳入纸页,融汇为展览画册,即将正式发售。这是天目里美术馆独立编纂出版的第三本展览画册,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六位研究者为展览撰写文章,同时收录展览的全部作品与参展艺术家介绍,作为展览的剖面档案与延伸文献。
鲜活现场记录
囊括展览全作品+艺术家资料
这本中英双语画册是对展览“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的一次集中梳理,收录了6篇针对展览的撰文及策展理念阐释、79件展出作品的图文资料,以及所有参展艺术家的简介。
画册内页预览
画册以不同材质的纸张切换,收录了10万+中英文文集与79件作品高清图版,富有层次,手感舒适,可180°平摊阅读。百余幅图像在纸页上重新编排序列,就像一场对展览的再次探访。
此次展览纵览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观众可借由展览画册补充观展体验,以另一种形式将展览体现的中国媒体艺术35年发展历程永久收藏,翻阅中深入探索蔚为大观的中国媒体艺术。
画册实物预览
学术视角观点
回望驳杂纷呈的中国媒体艺术
几位业内顶尖学者/从业者为画册撰稿:张尕(主编) 、凯伦·史密斯、董冰峰、李笑男、鲁明军、王姝曼从运动、影像艺术、镜像理论等主题切入撰写评述文章,既是对展览本身展开的叙述,又追溯了驳杂纷呈的中国媒体艺术发端与衍变,为中国媒体艺术学术视角的建构贡献了真知灼见。
画册信息
尺寸:180x260mm
页数:380页
语种:中英双语
定价:198元
预售期11月20日前以95折188元出售,11月20日恢复原价198元
购买方式:于天目里美术馆1F商店或咨询台购买
更多购买问题请咨询
天目里美术馆官方客服 之之
目录
⌃
上下滑动查看
⌵
“动为行”图录序言 / 1
弗朗切斯科·博纳米
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 35 年 / 3
张尕
动涌昔今 / 21
凯伦·史密斯
运动影像与现实——作为行动的影像 / 35
李笑男
作为行动的运动: 个体实践与公共意识之间的“录像艺术” / 43
董冰峰
屏幕中的怕和爱——影像艺术的情感、观念与行动 / 53
鲁明军
行于镜 / 65
王姝曼
Motion Is Action / 77
Francesco Bonami
Motion Is Action - 35 Years of Chinese Media Art / 79
Zhang Ga
ACROSS TIME / 101
Karen Smith
Between the moving image and reality:on“Motion as Action” / 121
Xiaonan Li
Motion as Action: Video Art between Individual Practice and Public Awareness / 133
Dong Bingfeng
Screening Fear and Love : Emotion, Conception, and Action in Video Art / 147
Lu Mingjun
Moving Towards the Mirror / 165
Wang Shuman
作品 Works / 181
作为行动的运动 Motion as Action / 183
作为能动的运动 Motion as Agency / 295
作为互动的运动 Motion as Interaction / 247
艺术家简介 / 181
致谢
主编:张尕
设计与编辑:梁庆
统筹:常旖轩
撰稿:董冰峰、李笑男、鲁明军、凯伦·史密斯、王姝曼、张尕
翻译:陈子洲、叶晗、傅麦
摄影:姜六六、黄怡、凌宗权
摄影助理:张鑫、木林
展览“动为行” 专题
系列分享会预告
作为画册发布的见面礼,我们特邀展览画册撰稿人,分享关于媒体艺术的思考和故事。
展览“动为行” 主题分享会预计在2023年11月、12月及2024年1月举办 3 场,分别邀请鲁明军、李笑男、凯伦·史密斯自展览中的关键概念展开并提出思考,引导观众从展览中获得新的启示。天目里美术馆公众号将持续发布活动预告。
时间:2023年11月26日 15:00 - 16:00
地点:天目里美术馆5F多功能厅
嘉宾:鲁明军
主持:Carlie
参与方式:
无需预约,凭”动为行“展览门票凭证(不仅限当日)免费参与;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请有序入场
活动专享:活动现场95折购买画册
视频号活动直播:
媒体艺术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而“人”和作品的关系也随之不断演变。如果说20世纪初受摄影等新技术影响下的前卫艺术实践普遍以“抽象化的人”为主题,那么“二战”以后,新前卫艺术家则意图将人从技术媒介的操控中解放出来。进入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非物”“非人”成了数字艺术和(后)网络艺术的主题。
本次活动,画册撰稿人之一鲁明军将分享技术媒介与人的关系如何在时代进程中演化,从另一个视角呈现新旧前卫艺术的传承与变革,深入探索媒体艺术的前世今生。
嘉宾介绍
鲁明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靡菲斯特的舞步”(2021)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10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