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塔城读书 | 《Judges For You》提摩太•凯勒

塔城 高塔与守城者 2020-10-11

本期塔城要分享的是最近阅读提摩太•凯勒所写的士师记解经书《Judges For You》的一些读书笔记。塔城读到的是英文版,因而书摘内容基本是从英文翻译整理而来。该书的繁体中文版《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已由校园书房于2018年1月出版。

士师记诚实地记录了当“各人任意而行”时,人悲惨无望的光景。士师记的存在显明圣经并不是一本关于美德的书,并不是充满了打鸡血的故事。以前读完约书亚记后再读士师记,真是反差巨大。我倾向于盯着以色列人和士师们,试图总结出一些“应该”或“不该”来。但这次结合《Judges for you》重读士师记,才发现这是一卷关上帝的恩典、怜悯和拯救的书。

这卷书“讲的是一位怜悯和恒久忍耐的神,即便我们不断抗拒祂的旨意,祂依然持续在我们里面,也透过我们做工。至终,这卷书只有一位英雄,就是神。”士师记写的不仅是当时以色列人的时代,也是我们生活的时代,不论是他们或我们,都需要是一个救主。

《士师记》简介       《士师记》(Judges)是旧约圣经的第七卷书。 如果说约书亚记记载了以色列人在神的带领下一次次的得胜,那么士师记就是以色列人离弃神后一次次的失败,和神的一次次的拯救。士师时代是灵性黑暗混乱的时代,可总结为:“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这种光景持续到撒母耳时代。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并没有履行与神所立的约,离弃了带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的神,反而去侍奉偶像。以色列人也没有照着约定将迦南人完全赶逐,以至于后者成为他们的荆棘和网罗,扰害他们,使他们困苦不堪,向神呼求。耶和华神便兴起士师,拯救、治理他们。士师(Judges)包含“审判者”、“管理者”和“拯救者”的意思,是君王制建立之前,以色列的领袖。士师的拯救预表了基督的救赎。

        士师记前16章以纵览的形式记载了士师的事迹,后5章则通过两个具体事件体现士师时代的以色列人如何“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士师记中重复着“犯罪 - 压迫 - 悔改 - 拯救 - 平安”的循环,多达七次。

图片来自the Bible Project的视频Read Scripture: Judges 


《Judges for you》前言

        我们活在许许多多的神祇当中——不只是宗教的诸神,还包括财富、名望、享乐、意识形态、成就。我们的世代可以用总结士师记的话来形容:「各人照自己眼中看为对的去做」(士二十一25,和合本修订版)。

        士师记记载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在摩西、约书亚之后与最早的几位以色列王出现之前,这段期间的历史——大约在西元前一二○○年。虽然相隔三千多年,士师记的年代跟我们现今的处境仍有许多相似之处。那是一个灵性多元复杂的时代。迦南的社会——神赐给祂百姓的应许之地,也是他们如今与其他国家混居之地——混杂了信奉上帝与异教的百姓。神的百姓天天面临抉择,究竟要仰望神为他们的主,或是随从那世代的精神和潮流。这卷书主要是他们失败的故事——他们如何不断地背离对神的认识、爱与顺服,转而「各人照自己眼中看为对的事去做」。也就是说,士师记可以形容为「可鄙之人行可悲之事」,或「问题人物的失脚故事」。随着历史的展开,我们看见甚至那些「英雄」,也就是士师们,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失败。他们行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他们的成就所带出的救赎功效也越来越少。这是一部令人沮丧的故事,但全都在历史上发生过。因此,读者会一再地质问:为什么这卷书会出现在圣经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重要——这就是福音!士师记让我们看见,圣经不是一本充满励志故事的「美德书」。为什么?因为圣经(跟其他宗教所根据的经典不同)讲的不是如何跟随道德榜样。圣经讲的是一位怜悯和恒久忍耐的神,即便我们不断抗拒祂的旨意,祂依然持续在我们里面,也透过我们做工。至终,这卷书只有一位英雄,就是神。我们读到圣经这段历史记载,看见神如何拯救这些不配的百姓脱离他们因自己的罪所陷入的困境,就心领神会,活生生看见这些信息如何对今天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处境说话。士师记不是一卷容易读的书,但对于生活在这个世代的我们,却是必读之书。


——提摩太•凯勒


注:译文引自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7128?loc=P_asv_001

书摘

(注:每条书摘的小标题是塔城总结)

1

士师记的六个主题

        士师记的作者希望我们学习和践行的主题(或者说是关于上帝的真理)是什么呢?以下点是我们在阅读时能体会到的:

  1. 上帝不断地将他的恩典赐给那些不配得、不寻求、甚至在因恩典得救后也并不感激的人。士师记不是一系列的榜样。虽然有一些好的例子(比如俄陀聂、底波拉),但他们只在早期出现,在叙事中并不占主导。重要的是,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救主。士师记本质上是有关给罪人的丰富恩典。上帝的恩典将胜过人最愚蠢的行径。

  2. 上帝希望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的主,而不仅仅是一些方面。上帝希望以色列占领整个迦南地,但他们只攻占了部分地区,并学会了在偶像中生活。换句话说,他们既不完全拒绝上帝,也不完全接受上帝。士师记将这样三心二意的跟随和妥协描绘为一个无法实现且不稳定的混合体。上帝希望拥有我们生命的全部主权,而不仅仅是一部分。

  3. 士师记中有恩典和律法之间的张力,有条件和无条件之间的张力。

  4. 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中需要不断的属灵复兴,并使之成为现实。士师记表明属灵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而属灵复兴则是不断的需要。

  5. 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救主,这是藉着士师记中所有拯救者的缺陷和力量所指明的。正如我们在第1章中读到的,在士师记叙述中邪恶和破碎的程度逐渐增大,表明我们需要救主,而非榜样。而复兴时效的缩短和士师品行的下降,使我们看到人充当拯救者的失败。

  6. 不管情形看起来如何,上帝掌管一切。士师记中这一最普遍的主题可能是最容易错过的!在士师记中,上帝看似经常缺席,但实际上祂从来没有。祂通过软弱的人来做工,即便人是软弱的。无论情况看起来怎么样,祂的目的都不会受到阻碍。上帝的磨坊或杵磨得很慢,但却磨得非常精细。

2

心怀二意的门徒

        真正的门徒是彻底的和冒险的,因为真正的门徒依靠的是:上帝履行祂的诺言、祝福他们,而不是依靠他们自己的直觉、计划或保险单。神的话是“犹大当先上去”——犹大没有完全服从。他们去了,但他们却不独自去的。他们是心怀二意地做门徒。

  

3

力量和信心

        拦阻我们享受上帝的祝福或全心全意敬拜祂的,不是我们力量的缺乏,而是我们对祂的力量缺乏信心。当我们依靠自己,并以我们自己的打算为基础前行,而不是简单地顺服祂、与上帝同行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做出的决定就像犹大人。俄陀聂倚靠上帝的力量攻打城池,犹大支派断定他们自己不能这样做。这样做门徒是心怀二意的,士师记告诉我们,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是不再是门徒了。

4

试图合理化为“不能”的不顺服:

        在生活中可能有各样的事,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但实际上是我们拒绝去做。

1.赦免

        “我不能原谅这个,或者他/她。”但神命令我们要赦免(马太福音18:35)。当我们说我们不能,我们的意思是我们不会去做。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愤怒、苦毒和“权利”,甚至以“不能”为借口。

2.说实话

        “我不能告诉他事实,那会毁了他/我。”上帝告诉我们,“在爱中说诚实话”(以弗所书4:15,25)。我们常常在“不能”为托词掩饰怯懦或骄傲。我们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我告诉他,他可能不再喜欢我了。我会感到羞辱。他会不高兴。我不会冒这样的风险,我宁愿不服从。

3.试探

        “我忍不住要做这件事,虽然我知道这是错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小心,因为罪有成瘾的力量——我们或许真的无法通过纯粹的意志力克制自己不去做某事。但是我们可以得到帮助:承认自己的问题,谦卑自己,向神哀求怜悯和转变,负起责任。神总是会给我们一条出路(哥林多前书10:13)——没有什么罪恶的思想或行动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很可能只会以那种方式继续犯罪,并以我们的“无能为力”为借口去犯其他的罪。


5

不顺服的本质:遗忘

        我们不顺服的本质上在于我们忘记了祂是谁。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记得上帝是谁,我们就可以全心全意地,激进地,喜乐地服侍祂。


6

在十字架上得以解决的张力

        一方面,上帝是圣洁和公义的,祂不能容忍、祝福邪恶或与之同住。另一方面,上帝又是慈爱和信实,祂不能忍受子民的失落。这一巨大且看似无法解决的张力贯穿整个叙事——和整本圣经(例:出埃及记34:6-7; 何西阿叔11:1-11)。读士师记时,一直有这样一种悬念和疑问:神是否会放弃他的子民(那祂的信实怎么办)?或者神是否会让步于祂的百姓(那祂的圣洁怎么办)?只有在十字架上,我们才能够理解神如何解决这样的张力。

        在十字架上,神将对人的忿怒倾倒在自己爱子的身上。上帝的公义(惩罚罪恶)和慈爱信实(因为祂现在能够接受和赦免我们)都得到了满足。只有通过十字架,上帝才能满足两者,“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马书3:26)。只有这样,士师记当中的张力才能得到解决,上帝才能同时“有条件”和“无条件”地爱我们。

        没有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福音,我们或将永远自满地屈服于罪(因为祂应许的无条件性),或生活在罪疚感和恐惧的重担下(因为有条件性)。十字架上这样的张力的得以解决,因而我们可以过被赦免和顺服的生活,尽管同时生活中也有罪恶、不顺从。


7

住在偶像当中

        以色列人未能夺取迦南全地,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将整个生命的主权交给上帝。这个时代,不难看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身为信徒生活在一个异教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偶像”。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我们成为无神论者,而是我们要求上帝与我们心中的偶像共存,因为这一试探是如此微妙,以至于我们能够继续作为教会的一部分,并且没发现没有什么不妥。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耶稣基督是我们生活中每个领域的主?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出周围环境中的假神。其次,我们需要诚实地审视生活中的每个领域——我们的家庭、事业、财产、志向、时间等等——并问两个问题:

1.在这一领域,我愿意照着任何上帝所说的话去行么?

2.在这一领域,我愿意接受上帝所赐的一切么?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答案是“不”,那么在这个领域中,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已经敞开或交给了另一个“神”。


8

“记念”和“忘记”

        在圣经中,“记念”和“忘记”具有属灵含义。当旧约中的人要求上帝“记念你的怜悯和慈爱”(诗篇25:6)或“不要永远记念罪孽”(以赛亚书64:9)时,他们并不是相信上帝会从字面上忘记祂是谁或者某人做了什么。那么,“忘记”或“记念”是什么意思?当上帝被恳求:“记念你的怜悯和慈爱”,祂被要求按照祂的品格行事。当有人要求上帝“不要记念我的罪”时,他在要求上帝不按祂所知道的行事。

        因此,说以色列人“忘记”上帝,是指他们不再被他们所认识的掌管。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虽然他们知道上帝是谁,知道祂想要什么,但这些对他们来说是不真实的。这也是今天的属灵问题。我们头脑所知的东西对我们的心灵和整个生命来说并不“真实”。我们可能在智力上承认某事是真实的,但在我们心中,它并没有抓住我们,没有渗透我们或影响我们。因而,以色列人(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需要不断地复兴,原因是有关上帝的真理曾经对他们而言充满活力并且真实,而这真理最终却变得不再真实。

        解药是逆转我们的遗忘——换句话说,要记念。“人若没有这几样,…, 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彼得前书1:9)“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彼得前书1:12)彼得的意思是说,如果基督的赦免和救恩对你是真实的,你就会在你的品格和生活中活出来,你需要提醒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你需要这些真理在你的内心工作。并在你的头脑中被理解。以色列人所拥有的问题,我们仍然有,即使是我们这些相信基督并拥有圣灵的人。


9

士师指向耶稣基督

        所有自以笏之后的士师都指向基督。和士师不同的是,耶稣没有使用欺骗(以笏)、需要帮助(底波拉/巴拉)、显示出自私的野心(基甸)、莽撞(耶弗他)或性方面的软弱(参孙)。实际上,他在任何方面都完美无瑕,就像士师记开头的俄陀聂一样。然而,就像俄陀聂之后所有的士师一样,耶稣是个局外人,是一个世界不相信他就是上帝所选的君王或救主的人(例如,路加福音23:35-39,哥林多前书1:18, 22 -23)。耶稣更是一个看似不太可能的、从内到外的拯救者。他不是通过伟大的胜利来救赎人民,而是通过溃败来拯救。在这些历史叙事中,上帝向世人显明祂的救恩不会以“好莱坞”的方式出现。

        这救恩来自一个在马槽里出生的局外人;这救恩来自软弱,而不是世界所谓的力量;这救恩是藉着失败,而不是世界所谓的胜利来拯救;这救恩是藉着愚拙,而不是世界所谓的智慧来拯救。我们不应该犯摩押王伊矶伦一样的错误,他看着神所拣选的拯救者,却不尊重他。我们仰望基督,并看到“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哥林多前书1:24)

10

“偶像崇拜心态”

        神是恩典的神,不是行为的神。祂接纳并使用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人,以显明救恩来自于他,而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能力。保罗说上帝倾向于拣选和使用那些社会地位、身体、甚至道德方面较软弱的人。为什么?“使一切有血气的 ,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哥林多前书1:29)明白这一点将粉碎我们“偶像崇拜心态”的核心,我们有时将这样的心态也代入到我们对真神的敬拜中。如果我们崇拜一个偶像,我们就是在试图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与偶像谈判,给予它想要的东西,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不是爱的顺服,而是见利忘义的操纵。在这种“偶像崇拜心态”中,敬拜成了一种可靠的和一贯的技术手段,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为偶像做X,那么就会有Y。我们是多么容易就以这样对待上帝!如果我做X,祂会救我。或者以更不易被察觉的方式:如果我做X,他会祝福我。

        但是当我们真正转向上帝时,我们会看到祂要的是心灵的降服,而不是部分让步和谈判。我们没法和上帝做交易,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给祂。

        当我们思想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知道祂已经救了我们,而且用最出乎意料的方式祝福我们————通过“左撇子”(注:士师记中,以笏是左撇子。在希伯来文化中,左边被看做是邪恶的),我们是祂恩典最出乎意料的接收者,我们是“左撇子”。我们意识到我们只能完全依靠上帝,而我们喜欢这样做。正如Augustus Toplady的《万古磐石为我开》所写:

我乃空手就主前,

十字架下求哀怜。 


11

带着两种眼光生活

        将士师记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放在一起,作者鼓励我们在第四章的眼光以外,也用第五章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生活。第五章看到在一切的事背后都有上帝之手,庆祝胜利并荣耀祂至高的名,持续不断的赞美祂。

        我们可以且应当不单只是带着历史的眼光生活和记忆,也当有神学的眼光——不仅回忆所发生的事,或者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寻找上帝做事的痕迹。这使我们免于在成功中过度高举自己,或在挣扎中过度绝望。享受安息的部分关键是不断赞美上帝已做的和正在为我们所做的事,因为我们讲述的生活并不那么关乎于我们,而是和祂有关。

12

上帝先差遣先知

        现在我们期待上帝兴起一个拯救者,一个士师(就像在士师记3:9,15; 4:4,6-7),但是“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士师记6:7-8)。上帝对以色列民呼求的第一反应不是差遣一个拯救者,而是先给他们一场讲道!在即将到来的拯救之前,以色列民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们需要拯救。先知到来并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他们会陷入困境中。神希望他的百姓明白偶像崇拜——他们的罪——将他们带到了何等境况中。


13

悔恨和悔改

        悔恨都是关于“我们”的:我如何受到伤害,我的生活如何被摧毁,我的心如何破碎的。但是悔改确是完全关于上帝的:祂如何悲伤,祂的作为造物主和救赎者的本性是如何被践踏,祂一再施行的拯救是如何被轻看和操纵。 


14

自夸的危险

        人的本性如此,如果有一丁点机会能让我们夸耀自己的行为,我们便会这么去做。注意,上帝说任何的夸耀是“向我夸大”(士师记7:2)。一旦我们开始相信我们为拯救自己而应得赞赏,我们就夺走了上帝应得的荣耀。我们将自己设立为另一个救主。这是极大的属灵危险,即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或者拯救了自己。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就是,救赎是上帝恩慈的行为,而非靠我们的行为获得。


15

记得神是刚强

       当我们知道自己是软弱的时候,我们需要牢记神是刚强的。我们需要提醒自己,那些与我们对立的事物并不像它们看起来那么强大。撒旦不能强迫我们犯罪;偶像的力量可以被打破;那些嘲笑或迫害我们的人,通常在他们自信的外表下掩藏着冲突和破碎。神仁慈的给了基甸机会去看到这一点:这个庞大的军队,“如同蝗虫那样多”,但是他们盔甲之下的心却战抖。他们知道的,也是现在基甸所相信的:“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基甸)的手中。” 

16

本乎恩

        回顾士师记7:15,当基甸知道自己的软弱,并且明白胜利完全出乎恩典时,他敬拜和荣耀神,但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他这么做。现在,他崇拜成功和随之而来的荣誉。他完全忘记了是谁呼召他,装备他,安慰他,并为他赢得了战斗。我们也是一样,很容易忘记有关我们救赎的一切,忘记所有我们的好行为、恩赐都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就——“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 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2:8-10)当我们失败时,我们需要记得救恩是因着恩典。但我们更需要在成功时记得这一点。


17

以弗得或耶稣

        19世纪的传道人司布真(C.H. Spurgeon)曾告诫年轻的基督徒:“不要为了拯救你自己的灵魂而进入服侍。(Don’t go into the ministry to save your soul.)”他知道我们很容易就会利用教会的服侍,不是去为了服侍和尊崇上帝,而是为了去为自己赢得影响力和荣誉。当然,和基甸一样,我们仍然会说上帝是君王,但是我们希望人们向我们寻求指引,寻求答案,寻求拯救。我们需要被需要。我们制造了一个以弗得,并穿上它。多么巧妙,多么致命。

        每一个士师都是影子,当我们仰望士师所指向的那一位,看到他如何运用他的位置,是何等的奇妙!和基甸不同,耶稣有权利作为君王要求服侍。和基甸不同,他是帐幕,是神在地上的终极居所。然而耶稣却拒绝了在列国中掌权的试探(路加福音4:5-8)。“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5)。他从我们对成功的自我荣耀和对失败的自我憎恶中赎回了我们。他使用自己作为神爱子的身份,赐给我们自由,不再需要尊崇,也不因缺乏尊崇而被击垮。不同于以弗得,他是我们应该敬拜的那一位。


18

谁的眼光更重要?

       “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did evil in the eyes of the Lord)这句话在士师记中反复出现(2: 11; 3: 7, 12; 4: 1; 6: 1; 10: 6)。作者想指明,许多以色列人所做的事在“他们自己眼中”(in their eye)并不是邪恶的。换言之,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行为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这教导我们有关罪的两点真理:

        第一,罪的定义。“耶和华眼中”这个词与“我们自己的眼中”相对照,教导我们罪的本质不是违背我们的良心,违反我们的个人标准或违反社会标准,而是违抗上帝的意志。

        第二,这句话显明了罪的欺骗性,提醒我们是多么容易自欺。

19

神使用参孙

        但是上帝怎么能利用这样一个有缺陷的人——像参孙这样的人——来完成祂的工作呢?祂难道不应和那些好人,那些虔诚的人同工吗?难道祂不应该只使用有正确信仰和正确行为的人吗?

        这样想法的问题在于它将上帝装在一个盒子里。这意味着祂受到人类的限制,只被允许在人们在做善事和做属神的选择时才可以动工。这将意味着上帝不以恩典的方式做工,主动地去拯救;而是仅仅回应那些好行为,等待人帮助祂施行拯救。David Jackman描述了士师记如破除这样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本有关恩典、不配得的恩慈的书卷,就如整本圣经一样…这不是轻看神学的准确性,也不是假装我们的行为如何无关紧要……[我们仍然会因我们的罪受苦]。但是我们却可以欢呼雀跃,因为祂也能利用我们的失败作为他成功的根基。让我们永远都不要想象上帝被限制,或者我们直到祂将如何或何时行事。一旦我们开始说:“上帝不能或不会……直到……”我们的根基就出了问题。 (Judges, Ruth, 222页) 

20

罪和恩典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罪和恩典如何在两个完全对立的基础上运行。在恩典中,神甚至可以为了我们的益处使用我们的软弱和失败,但在罪中,我们甚至可以使用祂所赐下的恩赐和力量来抵挡祂。我们败坏的心总在找寻方法,甚至利用神的赐福来毁灭我们的生命。

21

沉睡的参孙

        很奇怪的是,参孙告诉大利拉秘密之后,并没有离开。反而在她的大腿上睡着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并不真的相信他的头发或拿细耳人的誓言是他力量的来源。他开始相信他的力量属于他自己,无论他做了什么,如何生活,都不会失去这力量。他的自欺欺人不仅是心理上的,而且是神学上的。参孙看不到他是多么依赖上帝的恩典。他已经把他的力量视为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不是神怜悯的礼物。

22

力量是从何而来?

        非利士人认为参孙的力量是魔法(所以他们相信他的谎言:青绳子,新绳和辫发)。魔力取决于外部条件和它们的精确操控。如果爱情魔药需要三撮的蝾螈眼睛,那么两撮就不行了。当一切都“正确”的时候,魔法就发生了。魔法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它推动了一个超自然的“按钮”,并且力量自动地出现。事实上,参孙对自己的力量抱有同样的观点——除了他认为他的力量是自动产生的,不在乎于什么规则。非利士人想:他必须做些事情来保持自己的力量。参孙想: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来保持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能不觉得自己相信魔法。但在基督徒的外在伪装下,这却很容易做到。为什么我们认为上帝会祝福我们?有时,我们相信他就是会祝福我们——过去曾是,未来也会。因而我们变得自满。有时,我们认为祂只有在我们按下正确的按钮时才会祝福,我们需要遵循正确的配方。我们学习圣经、我们祷告、我们去教会,我们行义,以便我们能够被神祝福和坚固。我们机械地这么做,而非在关系中这么做。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作为基督徒的职责(例如我们属灵的力量)需要从我们与神的关系中自然涌流,而不是试图获取祂的恩惠和祝福。

23

软弱变刚强

        成为一个基督徒并不断成长是同样的模式——成为软弱,以成为刚强。只有那些承认自己不义的人才能接受基督的义。只有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和力量完全是因为神的恩典的人,不至活在恐惧、厌倦和沮丧中。只有那些知晓自己软弱的人,才能够知晓上帝所赐的内在力量,这力量使我们能避免参孙生活中的陷阱的:骄傲、欲望、愤怒、复仇和自满。


24

崇拜形象

        在形象崇拜中,真正的问题在于属灵上塑造和修正上帝的欲望。在现代意义上,崇拜那些形象体现在拒绝让上帝在我们的生活中“做祂自己”。我们(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过滤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关于上帝的事。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时代主要的罪。你有多少次听到有人说:“我不相信这样的上帝——我喜欢把上帝当作……”那便是敬拜我们手做造成的神。我们可以在不雕刻偶像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


25

信仰和宗教

        真正的信仰目标是让上帝进入你的心,这样祂就可以让你做祂想做的事。宗教的目的是让上帝为你服务;福音信仰的目的是让你的心为祂服务。

26

寻找君王

        我们发现将教会的软弱归咎于他人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我们环顾周遭文化,与我们生活何其不同,环境呼召我们跟随。我们不明白上帝为什么不赐下合一,或者赐下复兴。我们审视各处,除了自己。但士师记迫使我们审视自己。但整本士师记也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是问题所在,但我们却不能成为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君王,就像以色列一样。


27

什么样的救主,什么样的君王

        士师记的作者说服我们,我们需要救主,但是什么样的救主呢?上帝或许使用士师记的作者向我们显明显示,而这超越了作者的意识和意图。祂向我们显明我们需要一个拯救者——但是在士师记的末尾,我们开始怀疑一个单纯的人类君王是否足够。列王记上下和历代志上下的脉络沿袭了一系列的人类君王,他们中最好的带领百姓亲近神,他们中最糟的带领百姓远离神。在这些书卷的末尾,我们明白我们需要远超大卫的救主。 



往期文章一封写给失落者的信

提摩太·凯勒:给怀疑主义者的邀请

谷歌青年提问纽约牧师?<Talks at Google>



欢迎关注、留言、分享  |  高塔与守城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