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死神赛跑——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家庭处理方法

虽然我不是120急救医生,但是我平时也有“兼职”中国红十字会二级急救讲师,所以这次我给大家准备了满满的干货……




目前,家庭急救也就是院前急救在中国普及的相对较少。而急救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呼吸心跳骤停、出血、肌肉损伤、骨折、触电、烫伤、溺水、气道梗阻等等,今天选择了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选这个呢?


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报告,0-14岁儿童死亡原因第一位的就是意外伤害,而气道异物梗阻又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能及时的、正确的处理儿童的气道异物梗阻也许就能挽回一条生命。



1

 什么是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急症,如不及时治疗,数分钟内即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自己学会这项技能的原因,因为救护车根本来不及)。


而气道异物梗阻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发生梗阻的诱因有:试图吞咽大块难以咀嚼的食物、醉酒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醉酒后死亡的原因)婴儿和儿童窒息多发生在进食中,或由于非食物原因,如硬币、果核、果冻或玩具等



2

如何快速发现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的早期发现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发绀,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紧贴颈前喉部。



当然你看了上面这么多专业性的描述可以会懵逼。没事,我找了一张图,只要你看了这图就会印象深刻↓↓↓



这个”V”形手势是典型的气道异物完全梗阻后的表现(请忽略他抢镜的舌头),不过一般出现在1岁以上以及成人身上。


那如果家里1岁以下婴儿如果发生了气道异物梗阻该怎么观察呢?记住这5点:

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3

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


1岁以上儿童


1岁以上儿童的气道异物梗阻处理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不想看文字的直接往下翻,有视频更清楚)背部叩击法、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背部叩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有严重气道梗阻症状患儿。


具体方法:站在患儿身后,一只手支撑胸部,让患儿前倾,用另外一只手的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大力叩击。



■ 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伴严重呼吸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患儿。


具体方法:双手至患儿后方环抱患儿,一手握空心拳,用拳头拇指指侧抵住腹部剑突下位置(见下图),另一只手紧握空心拳,用力快速将拳头向上、向内冲击5次。



上面看文字不理解的,我们可以看下这个短视频,一看就明白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1321vqp1wa


1岁以下儿童


1岁以下儿童的气道异物梗阻处理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不想看文字的直接往下翻,也有视频可以看)背部叩击法、胸部冲击法。


■ 背部叩击法


具体方法:将婴儿的身体置于一侧的前臂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用另一只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图1-3)


两前臂固定婴儿,翻转呈俯卧位,头低于身体。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固定支撑婴儿的头,用另外1或2个手指放在下颌的另一边,用另一手的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间给予5次快速的拍打(图4)



■ 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伴严重气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婴儿。


具体方法: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仰卧的体位,头部向下;找到冲击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部冲击按压,重复5次。



上面看文字不理解的,我们可以看下这个短视频,一看就明白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1321tu8zwa


4

如何运用上述急救方法



这里也按照1岁这个年龄界限来划分,我做了两张流程图,让大家看的比较直观点


1岁以上流程图




注1:是指气道梗阻表现加重,表示梗阻仍未解除,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如果解除了梗阻,是不需要做满5次。

注2:EMSS:是指“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简单的说就是打120,而不是指中国邮政业务。CPR:心肺复苏术。


1岁以下流程图



最后几点注意事项:


1、尽早、尽快识别气道异物梗阻表现,迅速作出判断,别打了120后就什么都不做。


2、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确,不要把手放在胸骨的剑突上或者肋缘下(文中有图标注了正确位置)


3、预防气道异物梗阻的发生最重要:如将食物切成小条,缓慢完全咀嚼,儿童口含食物时不要跑步或玩耍等。


4、在家自我练习时候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放在真人上练手,找个大洋娃娃或者大枕头效果也是一样的。


5、最后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使用这项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编著《心肺复苏与创伤救护》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杨凯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