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生儿住院了,家属最常吐槽的7个问题,医生来解答!

李月兰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1-05-01


主管医师很年轻,看起来像个菜鸟,能照顾好我家宝宝吗?


          

怀胎10月,一家人憧憬的是孩子降临那一刻带来的满心欢喜。


但因为早产、窒息以及一些其他高危因素,有些孩子的出生并不顺利,可能爸妈都没来得及看一眼宝宝就已经被送到新生儿病房。在紧闭的监护室门外,爸爸妈妈有一万个问题要问。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大家努力从网上寻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结果越查越乱。家长们在担心、焦急、手足无措的情绪中与医生进行沟通,效果可想而知。在医生这里得不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对医生的吐槽随之而来。


因此,笔者总结了临床工作中,最难与家属沟通的7个问题,希望与大家分享。


1

医生说了半天,我家孩子到底是什么病?

我怎么完全听不懂?


经常有这种现象:


一面是医生边说边比划、用尽各种比喻想把病情解释给家属,最后问:您理解了吗?


另一面是家属仍然一头雾水。有些人稀里糊涂地就在签字栏里写下名字,心想:让签就签吧,不能耽误孩子治疗。


有些人再问一遍,于是医生车轱辘话又来一圈,但家属想想还是不敢下笔,琢磨:万一把责任都推给患方……


其实,新生儿疾病,比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等等,别说普通人听不懂,就是其它科室的专业医生也不一定懂,所以家属听不懂,非常正常。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首先会更耐心,尽量用更通俗的语言、更生活化的例子来讲解疾病,站在家属的角度去解答病情,医生平时也会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相关培训。


但如果医患双方都非常努力了,还是听不懂,作为家属,我建议先选择相信医生,不要盲目去咨询非专业人员或查找网上信息干扰自己的判断,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配合医生的治疗,依从和信任比弄懂疾病的细枝末节更有利于孩子康复。


2

医生,孩子进了监护室,我们已经非常担心了,

为什么你还吓唬我?


的确,新生儿因为各种原因住院了,需要母婴分离。


医生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把宝宝入院时的情况、初步诊断、需要进行的治疗检查、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以及家属需要配合的内容详细告知。


尤其是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医生会把很多可能性提前告知家属。这些“可能性”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谈到不好的一方面,家属难免会产生恐惧我们孩子有这么严重吗?医生是不是在吓唬我?


作为医生,完全没有必要渲染病情,讲得如此清楚也不是为了推卸责任。他们所交代的一系列可能情况,都是出于对患者和家属负责,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新生儿无法与医生沟通,且病情变化迅速。如果没有交代入院后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抢救等紧急状况,家属更加无法接受,且可能出现不配合的现象,延误治疗。


所以,交代病情并不是吓唬,而是将存在一定概率的事件告知家属。


3

主管医师很年轻,看起来像个菜鸟,

能照顾好我家宝宝吗?


一直以来,医生这个行业给大众的感觉就是越老越香。


实际上医学是当今社会最难的专业之一,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证书才能独立参加值班。每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医师都经过了千锤百炼。


而且,医疗核心制度有一项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除了主管医师,还有主管医师的上级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或者主任医师按时查房,对于查房的频次和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且记录在案。


所以家属完全没必要担心主管医师是否“菜鸟”,虽然家属接触最多的是主管医师,但这背后却是一个团队在为患儿治疗。


4

孩子能吃能睡,为什么检查指标却不正常?


新生儿疾病诊断、评估与成人疾病有显著的差别,需要结合母亲孕期情况、出生史、家族史以及家属描述的异常表现进行判断。且新生儿病情非常隐匿,家属一旦发现问题,往往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所以,需要针对一些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新生儿科的辅助检查对判断病情、评估预后非常重要。并不是说孩子能吃能睡就没有问题,新生儿疾病的治愈、好转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有些指标就是评估病情的标准,大家需要尊重客观事实。


5

刚刚医生还说宝宝病情有好转,

怎么突然就恶化了?


这就需要结合第2个问题解释了,之所以入院时医生会将一系列可能发生的问题告知家属,就是为了避免家属对患儿病情变化的不理解。


从疾病发生、发展角度,任何一个疾病都有其进展过程,有时候病情恶化是疾病发展的一个阶段。


比如原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刚出生时可能呼吸困难不明显,但生后4~6个小时呼吸困难会越来越重。再比如早产儿,并不是所有的并发症都在出生时表现出来,不同的并发症,发生的日龄不同。


而且,新生儿是最脆弱、最易受疾病威胁的一个群体,病情变化往往让人措不及防。所以,新生儿某一阶段病情稳定,突然又出现病情恶化也是需要家属理解的一个现象。


6

新生宝宝长得差不多,会不会被弄错?


因为医院抱错孩子导致一生错位的电视剧时有播放,也导致不少家长担心不已,其实这只是极端个例。


现实工作中,这种现象是严禁发生于医院的。医院对患者的身份识别有一整套规范的流程,每个医务人员都要遵守。


新生儿以及家属的身份识别是科室首要的安全目标,在腕带佩戴、患儿交接、新生儿及家属留存印鉴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也就是说,在当今的条件和管理制度下,抱错孩子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7

医生会全心全意照顾我的宝宝吗?

给医生送红包会不会得到额外关照?


医生和患儿家属的关系,准确地形容应该是“战友”,医生所治疗的患儿也不单纯是服务对象。


医生和家属有共同面对的敌人:疾病和死亡。


试想,一个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医生在抢救的过程中,会考虑家属有没有送红包吗?医生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康复。这一点上,医生甚至比家属都要强烈,因为医生知道疾病的危害和后果。







总之,新生儿期是最弱小的生命阶段,更加需要强化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质量重视的理念。新生儿医学处于产科学、母胎医学、围产期医学、儿科学等多学科的边界和融合点上,有着更多特殊性和复杂性,本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儿以及家庭负责任的态度,让医患沟通更加和谐,我们都需要努力!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李月兰 河北省保定第七医院新生儿科

责任编辑:李小荣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