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被它蛰伤差点丢命!出游千万别惹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好妈来啦 Author 百名妇儿专家坐阵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种小昆虫也要注意!
春暖花开,好多家长会选择郊游作为一项假期的亲子活动。
百花丛穿梭着小蜜蜂,这时候,家长还会带孩子认识这种小昆虫。在童话故事里,小蜜蜂是勤劳的象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蜜蜂却一点儿也不友好。
尤其是出外游玩,遇到蜂蛰,可是一件可能要命的事。
啥?我有没听错?
还真不骗你!最近,一位一岁多的宝宝就遭遇到了蜂蛰之苦,多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医生可是抢救了10多天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01
一岁幼儿被马蜂蛰伤险丢命
龙龙家住湖北蕲春山区,奶奶抱他出门,没注意家门口一棵杨树下有个半米高的马蜂窝,遭到了马蜂群的袭击。
奶奶边走边驱赶,但越是驱赶,马蜂群就越疯狂,两人都被马蜂追着蛰了很多下。
祖孙俩受伤后,奶奶以为只是普通虫咬伤,就到当地诊所做了简单的“皮外伤”处理。
谁知,第二天,龙龙的头面部出现了显著水肿,伤口开始出血难止,精神反应也开始越来越差。龙龙的父母这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经当地医生建议转到省妇幼保健院。
凌晨4时,龙龙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立刻被收入儿童重症医学科。
除20多处头部和多个手指有蜂蜇伤口,孩子全身黄染、肿胀,已看不清面容。
果然,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多项检查指标均急报危急值,显著增高。多学科专家对病情研讨,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和应对措施。
七天后,孩子肝肾功能终于逐渐恢复,开始自主呼吸,各项检查指标不断趋于正常。
孩子终于开始要吃、要喝,见到医生和护士阿姨还会伸手要抱抱。
02
警惕蜜蜂中的战斗蜂:胡蜂
被蜜蜂蛰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小时候不是老听说蜜蜂蛰了人,自己就挂了吗,怎么还对人穷追不舍呢?
专家说,蜂与蜂的区别可大着呢。
蜜蜂的尾巴有一根硬刺,这根刺连接着一个会产生毒素的内脏——“毒液腺”。蜜蜂蛰人时,常将其毒刺遗弃于伤处。
蜂类毒液中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使部分被蛰伤者发生过敏反应。
而胡蜂可就不同了,它导致的可不只是过敏反应,重则危及生命!
原来,在龙龙住院期间,当地消防部门将他家门口的这个马蜂窝“一锅端了”,家人还将一只活的马蜂装入瓶中带到医院,便于医生鉴别蜂种,好对症治疗。
肇事的蜂巢▲
经鉴别,蛰伤龙龙的正是异常凶猛的胡蜂,毒性很强。
别看小小的蜜蜂,从生物学定义上来看,它只是细腰亚目蜜蜂科的统称。与胡蜂实际是两种不同的昆虫,甚至可以说,胡蜂是蜜蜂的天敌。
在食性方面,蜜蜂是植食性昆虫,而胡蜂是捕食性昆虫;
在刺针方面,蜜蜂蜇人后自己会死去,而胡蜂还能发起多次攻击;
在毒性方面,蜜蜂的毒液呈酸性且毒性弱,而胡蜂的毒液呈碱性且毒性强;
从体形上区别也很大,胡蜂比蜜蜂大几倍,性情也要“凶残”得多。
专家介绍,1小时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话,胡蜂蛰人死亡率达66%,96%的罹难者扛不过5小时。
蛰伤龙龙的正是凶猛的胡蜂▲
03
蜜蜂蛰后过敏反应也可能致死
胡蜂这么厉害,是不是被蜜蜂蛰了,就不要紧呢?
——大错特错!
北京急诊医生巍子曾写过一个临床案例,5岁的小女孩朵朵被父母带回农村的姥姥家,在花丛中不小心被蜜蜂蛰到了手,疼得哭,姥爷拿出牙膏涂在伤口处,见孩子不哭,就各自走开干活去了。
谁知,20分钟后,朵朵妈妈切好水果给孩子送去时,发现女儿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然而,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30分钟路程的当地一家大医院。
孩子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孩子是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如果送去就近的医院先行治疗,就有九成活下来的可能。”医生叹息不已。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许慧介绍,被蜂蛰伤,绝不只是皮肤伤口处理的事情,还会有大量的蜂毒素入血,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请一定及时就医,对于超过10个蜂蜇伤口的患者,必要时应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04
遭到马峰攻击一定要注意!
对于蜂巢,居民切勿随意采取措施铲除,可向消防部门求助。
马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不小心惹到马蜂,遭到攻击时,正确的做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在原地脸朝下趴下,千万别反击,否则马蜂会越打越多,攻击更加疯狂。
万一还是被蛰伤要记住这四个字——
挑洗涂送
1、立即挑出蛰刺。
拔出蛰刺是错误的,应该是用消过毒的针头或者其他尖锐物品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2、肥皂水反复冲洗,而被马蜂或者大胡蜂蛰伤则要选择醋等酸性液体。
3、局部红肿发痒可外涂药膏观察;不要用红药水或碘酒、牙膏等。
4、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送医。
本文来源:好妈来啦
责任编辑:CiCi、李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