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说话有点口吃,我们都快急死了

徐灵敏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1-04-27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正确对待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期

  
3岁的妞妞是个聪明、漂亮、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入幼儿园3个月来,老师总是向家长反应妞妞和小朋友们玩不到一起,学习交流困难,因为妞妞有说话口吃的毛病,希望家长能带孩子医院看看如何治疗纠正。家长和老师沟通后认为是妞妞胆子小,到了新环境不敢说话,先一起努力加强语言训练,多教教多练练看看如何。


结果是加强关注和训练后,妞妞的口吃现象越来越严重了,放学回家后说话也不顺畅了!


这天,妞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带着妞妞,一行7人疑虑重重地来到了儿科门诊。

 


诊疗经过
  

儿科医生:您好,孩子多大了?怎么不舒服了?


儿童家长(几个家长七嘴八舌、焦虑重重):医生您好,孩子3岁了,说话口吃快3个月了,上幼儿园后开始出现的,说话前面红耳赤 、抓耳挠腮的,说话发音越来越困难了,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这是为什么呀?该怎么治疗呢?


儿科医生


1.孩子入幼儿园前说话和吃喝拉撒睡玩一切都好吗?


2.之前没有遗传代谢及神经发育方面的疾病吧?


3.家里还有其他人有这种说话不顺畅的情况吗?


4.这3个月来,你们对待孩子有无焦虑不愉快的态度呀?


5.做过什么干预措施吗?


6.孩子说话发音越来越困难有什么诱发因素吗?


儿童家长


1.孩子入幼儿园前说话和吃喝拉撒睡玩,一切都好。


2.没有遗传代谢及神经发育方面的疾病。


3.家里没有其他人有这种说话不顺畅的口吃情况。


4.这3个月来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我们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特别注意孩子的说话情况,发现她说话不顺畅时尽快告诉她这样不好,同时教她正确的说法。有时候着急了,还打过她。总之哦,什么办法都没用,我们越想办法孩子越严重!


5.我们全家都为孩子这个口吃焦虑不安,当然对待孩子时也会有焦虑和不愉快的态度。


儿科医生


1.孩子是入幼儿园近3个月来才出现这个现象的。


2.初步检查没有发现孩子的身体有异常情况,耳聪目明,听话懂事的孩子,但比较细心敏感。


3.听到我们说她,她虽然不说话但每个字都听明白了,脸色和眼神都表现出紧张羞愧的样子。


4.口吃是一个常见的心理障碍性问题,影响病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复杂,但是,家长和老师过度关注、同学同伴嘲笑歧视是最重要的促发加重因素。矫正儿童口吃其实首先是矫正家长和陪护人与儿童交流沟通的方式。


儿童家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儿科医生


1. 建议你们家长和老师,先忽略忘记孩子有口吃这回事。


2.不要在意孩子说话是否顺畅。


3.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们认为她说话不顺畅。


4.她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听她的意思,不要关注她说话的速度,听懂了可以慢速重复,并问,这样对吗?


5.多夸奖她聪明懂事,说她说得真好!


6.如果陪护人不能自行调整交流沟通方式,或者调整7天没有效果,要尽快到儿童心理专科门诊进行心理治疗+语言训练。


儿童家长:啊,孩子这么小,就要看心理疾病?


儿科医生


1. 儿童这些发育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常见,早期及时干预矫正可以避免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不用过多紧张担心,也不用讳疾忌医。

 

2.儿童这些心理疾病或者问题的治疗,首先是要矫正家长和陪护人与儿童交流沟通的方式。好的交流沟通方式对于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很重要。


3.作为家长,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不容易呀,要和儿童一起接受心理治疗和训练,一起成长和提高!

 

口吃其实并不少见,我国就约有1000万人有口吃,发生率约为1%。而从妞妞的病例来看,家长对这方面了解甚少,那么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口吃呢?



病例解惑
 
什么是口吃?有什么危害?


口吃是一种语言交流障碍,是指在说话语言交流过程中出现气流阻断,导致说不出话或说话不流畅的现象。


3~6岁是儿童因口吃现象就诊的高峰年龄,可能与儿童进入幼儿园或小学生活环境变化有关,也与家长在这一时期更加关注儿童的语言状况有关。


口吃是一种儿童心理发育异常性疾病和问题。儿童口吃时除了因为气流阻断、发音困难而说话重复、间断的同时,还会因情绪紧张而出现吐舌头、清嗓子、挤眉弄眼、摇头晃脑等异常行为表情,容易引起同学和周围人的嘲笑、指责和孤立,从而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严重阻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1.家族遗传因素 


调查研究发现,口吃患儿中约半数可询问到家族遗传现象,家族成员中有过口吃患者,可能与口腔肌肉或者语言神经中枢的遗传发育问题有关。


2.模仿因素


儿童在2-6岁语言学习时期,因为好奇或者好玩,模仿看到、听到的他人的言行举止。此阶段如果接触到口吃患者,就会模仿其说话的样子而染上口吃的行为习惯。


3.心理障碍因素 


在儿童语言发育时期,家庭关系不和睦、生活环境突然变换、父母的暴力虐待或者过于严厉等,都会使儿童产生恐惧、惊吓、焦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障碍,从而造成儿童说话不连贯、反复等口吃现象。


4.生理原因 


研究发现,部分口吃患儿存在脑神经的发育异常,提示口吃现象的发生可能与某种生理缺陷或异常有关。


儿童口吃怎么治疗?


口吃的治疗,是一种神经行为异常的对症矫正,主要是针对导致口吃的语言交流沟通方式进行语言训练和心理治疗。这需要家长或专业机构进行正确的引导。

发现儿童口吃初期,可以先尝试家庭矫正,改变与儿童的语言交流沟通方式。正确对待2-3岁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期,必要时到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心理治疗。

1.改变和孩子的交流沟通方式


多数口吃患儿是聪明、敏感、自尊而内心脆弱的,常常因为受过心理伤害而容易紧张胆怯,特别担心自己说不好话而被别人嘲笑和看不起。


矫正与这些儿童的语言交流沟通方式的关键点是忽视、不在乎他们说话的方式和速度,耐心、赞赏、全神贯注地倾听,忍着不要去帮助或者安慰,您的任何关注或试图帮助都会提醒孩子说话有问题了,会唤醒他/她痛苦地记忆。


2. 正确对待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期


2-3岁儿童处于语言交流学习的爆发期,表达欲望强但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说话不连贯或者重复的现象。此时此刻,家长千万别紧张,更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口吃”的帽子。


家长需要的是耐心缓慢地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沟通,鼓励欣赏孩子用适当的速度和方式表达自己。相信孩子,随着语言词汇的积累丰富,会流畅顺利用语言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3. 语言训练+心理治疗


当孩子出现口吃这种语言交流障碍时,家长自己不能调整矫正好时,不要忌讳到专业机构进行规范的治疗矫正。目前,对口吃的治疗矫正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语言训练+心理治疗。


语言训练是循序渐进地对儿童进行呼吸吐气、发音、语速、断句、朗读等训练。


心理治疗是通过心理医生和儿童及其家长的谈话,减轻对说话产生的恐惧和心理压力,重新建立说话和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若伴随有智力障碍等其他异常,则需要评估口吃儿童对训练矫正的接受程度,选择个体化的治疗。

特别要注意的是,除了治疗外,还需要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不要嘲笑、模仿儿童的口吃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徐灵敏.儿科常见病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

3.徐灵敏.儿科急诊急症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

4.江载芳、申昆玲、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专家简介


徐灵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上海市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科学普及分会委员、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科协科学辟谣专家;原创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儿科急诊急症解惑》,解答大众育儿困惑。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大众科学奖提名奖、优秀科普作家奖和优秀科普图书等多项科普奖。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 徐灵敏

责任编辑:CiCi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_ek@yxj.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