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物过敏,避开过敏原就够了吗?

HH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3-09-2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最全总结来了~



中国是美食大国,我们能够享受各类美食。但是,有一类人群,却无法愉快的享用特定的食物,究其原因是这类人发生了食物不良反应。

食物耐受不良、食物特异质和食物变态反应是食物不良反应的三种类型,其中食物变态反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食物过敏。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王良录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食物变态反应的相关内容。
 

食物变态反应有多流行


食物变态反应又称食物过敏,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Gupta等人[1]2009~2010年的美国家庭电子调查(n=38490)中,8%的儿童食物过敏,2.4%的儿童对多种食物过敏,3%经历过严重的过敏反应。

澳大利业基于人群的HealthNuts研究显示[2],5276名1岁儿童,经口服激发试验确认,仅3种食物(花生、鸡蛋、芝麻)发生的食物变态反应,1岁时患病率为11%,4岁时3.8%。

我国2012年曾在重庆、珠海、杭州进行的调查显示,食物变态反应平均检出率为6.2%,排在前三位的致敏食物是鸡蛋、牛奶和虾。


婴儿及儿童食物变态反应患病率较成人高,原因在于婴儿及儿童胃肠道屏障作用差,某些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度低以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食物变态反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8个月后明显下降。
 
食物变态反应不可忽视这些要素


首先是食物变态反应的诱发途径。尽管食入这一途径是食物诱发变态反应的常见途径,但对于高度敏感患者来说,吸入和接触也可导致变态反应,应当给予重视。此外受乳也是食物诱发变态反应的途径,如果婴儿对鸡蛋过敏,而婴儿此时也接受母乳喂养,那么婴儿的母亲应当停止摄入鸡蛋,以避免诱发婴儿的食物变态反应。

第二,注意食物变应原。不同食物的变应原性强度不同。对于同一种食物,变应原性强弱存在易感者年龄及地区差异,例如,在西方国家,花生是常见的过敏原,但在我国较为罕见。食物变应原性具有可变性,例如一些蔬菜水果,经过充分的加热,变应原性可以消失。少部分患者对中间消化产物过敏,多于进食后2~3小时后出现,这类患者临床较少见。那么我国常见的食物变应原有哪些呢?儿童常见的是鸡蛋和牛奶,成人较为复杂,详见表1。

表1 成人常见食物变应原


第三,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包括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两类。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起病快,可于进食后几分钟至1~2小时发病。非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可涉及,导致了食物变态反应有时诊断困难。并且非IgE介导型诱发症状所需食物量较IgE介导型更大。
 

食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


食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机制,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型,临床上速发型多见。速发型于进食后2小时内出现症状,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迟发型于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起病。具体来讲,食物变态反应各系统的症状表现如下:


  • 皮肤症状:皮肤充血、瘙痒、风团、血管性水肿,最易受累的部位有面、颈及耳部;慢性湿疹或原有湿疹症状加重;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敏性紫癜。

  • 呼吸系统:流泪、流涕、喉水肿及哮喘,但很少单纯的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

  • 中枢神经系统:个别患者可表现为偏头痛。

  • 消化道症状:口唇黏膜痒、烧灼感或刺痛、肿胀;舌、软腭肿胀;咽痒、异物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大便呈粘液样或稀水样便。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膜溃疡。个别患者可出现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食物诱发吸收不良综合症、食物诱发小肠结肠炎等。


食物变态反应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最先表现为皮肤黏膜症状,进而出现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症状,亦可累及胃肠道、泌尿生殖及神经系统,重者可导致休克死亡。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类特殊的严重过敏反应,在进食后一定时间,运动诱发导致,食物皮试呈阳性。通常进食1~2小时内运动易发生,3小时后再运动不易发生。呼吸道受累是食物变态反应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心血管系统受累占第二位。症状出现越早越严重,但亦应警惕双相反应,即早期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再次出现,因此建议应至少留观患者24小时

   

食物变态反应的诊断


食物变态反应的特异性诊断较难明确,原因在于人类食物种类繁多,且食物在烹调及消化过程中其变应原性可能有所改变。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详尽准确的病史。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病史可提供较明确线索,应注意进食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对于迟发型反应,应指导患者记食物日记。

第二,合理解读皮肤试验结果。皮肤试验结果阳性,如果病史明确,且皮肤试验的结果与病史相符合则具有诊断价值;如果病史阴性,皮试结果阳性不能成为诊断依据。皮肤试验结果阴性,下列情况不能作为排除诊断依据:
(1)非IgE介导型过敏反应;
(2)食物经烹调、消化后变应原性可能有所改变;
(3)水果、蔬菜作为过敏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点刺试验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慎用,建议用体外检测代替。

第三,血清特异性lgE检测(RAST或ELISA法)的解读。单纯slgE阳性结果,特别是弱阳性,不能确诊食物变态反应。食物sIgE定量检测、致敏蛋白组分sIgE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而sIgG或sIgG4的检测,无诊断价值,不应作为食物变态反应的检测项目。

第四,食物变态反应诊断的金标准是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攻击试验(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 DBPCFC)
 

特异性治疗与药物治疗


食物变态反应特异性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禁食致敏食物。使用烹调或加热可使部分食物变应原失去抗原性。需注意的是牛奶在加热后抗原性增强。对于食物口服免疫治疗,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存在一定风险,不建议临床应用。

药物治疗方面,首先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严重过敏反应抢救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给药部位为大腿外侧深部肌肉注射。严重过敏反应按照下列流程进行抢救(图1)。其他药物的应用包括,抗组胺药用于IgE介导型的对症处理;酮替芬一般不主张应用;皮质激素用于重症患者必要时的对症处理;色甘酸钠对肠壁肥大细胞膜起保护作用,有一定预防作用。


图1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图(图片根据王良录教授PPT改编)
 
食物变态反应的最严重后果是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带来生命危险。通过本次讲座,我们了解了食物变态反应的流行病学、诱发途径、食物变应原、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对这一疾病有全面的把握,进而在临床应用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资料:

[1] GuptaRS, Springston EE, Warrier MR, et al. The prevalence, severity, anddistribution of childhood food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2011;128(1):e9-e17.[1] GuptaRS, Springston EE, Warrier MR, et al. The prevalence, severity, anddistribution of childhood food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2011;128(1):e9-e17.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讲者:北京协和医院 王良录教授

本文整理:HH
责任编辑:CiCi

推荐阅读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