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对儿童更友好,让城市更可爱

苏婉 1039调查团
2024-10-12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2022年,我国在14个城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建设,北京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北京市23个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友好”,提出“到2030年全市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的总目标。目前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展如何?如何在儿童的视角,看见儿童的需要?




北京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初冬寒意渐浓,但在西城区天宁寺桥下空间乐园,仍有小朋友在兴高采烈地玩耍。这里的设施十分丰富,有沙池、攀爬架、滑梯等等,家长们也都纷纷表示,像这样的场地应该再多一些,能让小朋友玩得尽兴的场地太少了。


在天宁寺桥下空间乐园玩耍的小朋友/记者拍摄

天宁寺桥下空间乐园设施丰富/记者拍摄


西城区天宁寺桥下公共空间今年4月正式建成开放,除了儿童乐园,这里还有免费乒乓球场地、付费篮球场地,常有小朋友在这里训练、打比赛。


天宁寺桥下空间馆长赵晶介绍,儿童乐园的设施是按照3岁到12岁的年龄段布置的,篮球场目前有针对3岁到14岁孩子的训练,收费价格相较于其他室内场馆也比较优惠。“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喜欢上篮球这项运动,接下来还会利用空间增加排球等项目。”赵晶说。


篮球场地/记者拍摄

训练的小朋友/受访者供图


在天宁寺桥下空间,小朋友能感受到户外运动的快乐,那么在广内街道的“广艺+”广内市民文化中心,他们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动手课程。小朋友可以参与皮影戏、书法、绘画、做模型等活动,还有科技、自然、医学等方面的小讲座,即使没有活动时,也能在这里安静阅读。


广艺+广内市民文化中心/记者拍摄


小李妈妈上周带一年级的小李参加了一次科学魔术的活动,小李就“爱上了”这里的氛围和设施,要求还要再来。“这里离我家特别近,带孩子来也很方便,一放学就先来看看书。”小李妈妈说。


正在阅读的小朋友和家长/记者拍摄


“广艺+”广内市民文化中心2021年对外开放,共举办和承接活动2000多场,普惠12万多人。除了周边的小朋友,还常有海淀、朝阳的小朋友来这里参加活动。


“广艺+”广内市民文化中心内容运营负责人尹娜介绍,文化中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满意度调查,征求孩子和家长对于课程和活动的意见,保证安排的内容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化中心还曾举办过孩子们自发组织的音乐会,从演出服装到节目的编排都由孩子们安排负责。明年,“广艺+”广内市民文化中心还有望对体适能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引入孩子们能够使用的锻炼器械。


包饺子活动/受访者供图

昆虫知识讲座/受访者供图


今年西城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名单,目前已推动什刹海街道等四个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白云公园等一批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区级托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龙泉胡同等一批公共空间提升,还完善了志成小学等25所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设施,打造了月坛街道三里河三区微空间等一批儿童活动场地。


西城区发改委社会发展科副科长吕婷婷表示,目前已经制定印发了《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建设实施方案》及《西城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5大任务38项具体举措,编制了适儿化改造、安心通学路建设等13个重点工程清单,还绘制了西城区儿童友好地图。

西城区儿童友好地图/西城区妇联微信公众号


儿童友好型城市是适合所有人栖身的城市,中国儿童人口大约3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儿童的需求需要被看到。2021年,国家发改委、妇儿工委、住建部等23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北京自发的儿童友好实践源于2019年街道更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适小化”探索。2021年开始,北京相继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今年,23个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空间友好”包括重点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建设儿童友好的自然教育设施等5项任务。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记者拍摄


今年9月1日,北京通学公交车在朝阳、海淀、丰台和西城4个区启动试点运营,明年春季学期,将新增东城、石景山、通州、大兴4个区,并力争明年9月秋季开学全市推广。


通学公交车/记者朱艳婷拍摄


“通学路”试点也随之开启,并针对通学公交车设置通学车位和停车点,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通学路交通标线采用了蓝色标线,明确通学路的范围,同时使用绿底白字的文字来明确这是通学路,清晰醒目,方便识别。”北京市公安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通学路主要起到提示作用,一方面提示群众避免非机动车停放、占用、阻塞,另一方面也提示学生和学生家长通学路的范围,避免跑到路面产生其他的安全隐患。


通学路/记者任雪娇拍摄


“空间友好”方面存不足


北京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正徐徐铺开,在前期工作中,相关部门面向全市2.6万儿童和家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邱红表示,通过这次摸排,也发现了北京在“空间友好”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如距离家门口10分钟路程范围内孩子的活动空间比较短缺、学校门口交通拥堵,孩子们出行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等等,在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可达性这些方面暴露出一定的需求。


记者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北京很多小区因为修建年代较早、空间小等原因没有设置儿童娱乐设施,因此孩子们的休闲、娱乐、锻炼空间只能向公园里找。


但很多临近小区的小公园、口袋公园一般都只安装了成人用的无动力健身器材,小朋友们要么用不了,要么觉得不好玩。家长李女士就表示,成年人用的锻炼器材有一定的高度,小朋友因为身高问题够不着、用不了,而且这些器材普遍为铁类的材质,小朋友磕碰一下容易受伤。


常见的成人健身器械/记者拍摄


除此之外,小朋友们的骑行需求有时也很难满足。按照相关规定,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禁止骑车上路,但小区里路窄、车多、人多,日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等市属公园出于安全考虑也都禁止自行车进入。因此常有家长驱车带着孩子寻找能骑车的郊野公园、绿道。


亦庄凉水河公园是其中一处,公园里有骑行道和步行道,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骑车。但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常有电动自行车也会从此通过,而且车速较快,存在安全隐患。


亦庄凉水河公园设置了骑行道/记者拍摄

穿行的电动自行车/记者拍摄


类似的问题不仅在北京出现,深圳在解决“空间友好”问题上拿出了“深圳方案”,将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的建设标准补充进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用硬性的要求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下基础。


“因为这是刚性的指标,对所有新建、更新小区、新建、改建公园等都提出了要求。比如按照规模配需要多少个儿童游戏场地、场地的大小是多少,这样就解决了以前建设没有标准的问题,从而也把儿童游戏场地的密度做大,从‘面’上铺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儿童友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磊说。


深圳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受访者供图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邱红表示,目前北京也正在编制关于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导则,有望明年发布。导则将大概分为3个方面,交通空间、以室内空间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室外的休闲游戏空间,将针对市级、区级、街道社区级不同层级提出建设要求,并按照服务半径,如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设置不同的配置标准。


要让儿童参与其中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是成年人想象儿童需要什么,而是应该听到儿童的声音。邱红表示,要让儿童真正、深度地参与到建设他们的城市中来。


“现在组织的儿童活动主要是成年人指挥孩子工作,但这类属于表面性的参与。真正儿童参与的高阶阶段是儿童发起活动,让成人来参加,整个过程都是儿童主导。所以我们现在也经常号召各个部门,真正向儿童参与的高阶阶段做一些工作。”同时邱红也提到,儿童参与这项工作不是简简单单让孩子提建议,而是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并且要把儿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对等性的培训,这两项的宣传和普及也非常重要。


深圳开展的儿童议事会/受访者供图


探索建立儿童公共事务参与机制,创新儿童公共事务参与形式,西城区也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在街道层面,充分利用儿童观察团、儿童议事会,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意见表达。比如前不久大栅栏街道成立了儿童责任规划师团队,通过观察、理解和提出问题,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建设提出孩子们的心声和童声。


儿童责任规划师团/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微信公众号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一盘棋”,使全社会形成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合力。刘磊建议,首先要在儿童友好城市的认知层面上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其次要做顶层的规划,形成公共政策体系,解决儿童公共空间散点性的问题。除了政府层面,还应积极引导、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来。


儿童友好之城承载着社会的未来,它与我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要听见儿童的声音,看见儿童的需要,尊重儿童的想法,让城市更可爱。


记  者 | 苏    婉

编  辑 | 赵明聪

主  编 | 程    艳



推荐阅读

深度 |  齐心协力,再现美好

11-19 推送

深度 | 汽车飞上天

11-18 推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1039调查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