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怎样做,才能确保新想法、新理念不断涌现?| 视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比较 Author 比较
- 有思想的行动者在这里相遇 -
本文是印度经济学家、印度央行前行长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G. Rajan)2015年10月31日在印度理工学院(IIT)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提出,一个国家及其教育机构确保新想法、新理念不断涌现的要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形成竞争氛围,而这意味着鼓励向权威及传统发起挑战,使经验验证成为评判一个观点的唯一标准;第二个要素是,保护人们质疑与挑战的权利,以及在不严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特立独行的权利,这与宽容与尊重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也更有利于促进创新。他强调尊重和包容异见是印度的传统,并鼓励毕业生们在实现雄心壮志、在走向世界的时候,要记住这一传统,践行之,甚至为之而斗争。
* 本文原载“比较”微信公众号(ID:comparative-studies)。
谢谢印度理工学院邀请我回到母校,在毕业典礼上致辞。三十年前我从这里毕业,获得电子工程学学位。那时我十分紧张,不知未来会怎样。我并没有意识到面对未来的挑战,印度理工学院已帮我准备周全。我们的教授都十分敬业。我在这里就不点名致谢了,以免给没有提到的教授造成困扰。他们对我们要求很高,通过不断挑战我们,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能力。在那时,印度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并入电子工程系。我们班上有不少绝顶聪明的人,能够认识他们是我的荣幸。在与他们合作并为争夺高分展开竞争之后,我总结出了在最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成功之道:极其努力地工作、拥有友谊,以及足够多的运气。自那时起,这些教益我一直铭记于心。
那时,印度理工学院不仅关乎学习,更关乎成长。相信现在也是如此。除了少数特例之外,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中学里都是书呆子,很少参与对抗激烈的体育活动。而到了印度理工学院,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我们终于有机会在板球场上投球、击球,而不再是给场上的球星捡球。从摄影到出版,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好的领域。当然,我们都想加入戏剧社,这能有机会与异性长时间相处。可惜我不具有表演天赋,只得去别处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印度理工学院给我提供了很多选择。
在印度理工学院,学生政治活动生机勃勃,也不乏计谋、策略乃至倒戈相向。这也是一项智力上的消遣。印度其他地方的学生政治活动受暴力和腐败干扰,在这里并没有。你必须说服这些小小年纪的高智商选民为你投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提高了说服别人的能力。
在印度理工学院,我们在教室里成长,在壁球场上成长,在典雅的印度青年古典音乐和文化推广协会(SPIC-Macay)的通宵经典音乐礼堂里成长,在拥挤的摇滚音乐会中成长。我们中的有些人会在凯拉什(Kailash)学生公寓外久候,等待偶尔有所收获,那便是在美丽的秋夜,与朋友们在礼堂的屋顶上聊天、看星星。在印度理工学院,我们褪去青涩,日渐成熟。初入校园时,我们是聪明的男生女生,离开时,我们成为更有智慧的年轻人。我确信,印度理工学院给予你们的和给予我们的一样多。在未来的很多年,你都将对此心存感激。
我知道大多数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很快就会被忘掉。对于演讲者来说,这是一个道德风险。如果你们不会记住我将要讲的话,那么我也不必用心打磨演讲内容。这个结果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坏均衡”:我的讲话不值得被记住,你很快就会把它忘掉。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我就此打住,这样我们都能去处理更紧要的事情。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跳出个人激励的局限,认真履行自己作为首席嘉宾的使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为何印度崇尚辩论及质询的传统,对于印度经济增长来说至关重要。让我来详细解释。
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证明了经济增长中的主体部分并不是源于更多劳动力及资本的投入,而是将这些生产要素以更聪明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他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换句话说,新的观点、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更优的组织管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当然,作为一个较为贫穷的国家,通过投入更多劳动力,将更多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农业转移到高附加值的工业和服务业,或者给他们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印度也能持续增长一段时间。如果你是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你应该知道,通常来说印度的生产能力距生产可能性边界很远,因此,通过复制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我们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
不过,更有智慧的工作方法能帮助我们超越旧的增长模式,以更快的速度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界,正如我们在软件行业的部分领域所做的一样。当然,当你终于到达边界,开始使用世界最前沿的方法,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只能通过创新,并超越别人。这就是我们的软件公司正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今天在座的各位即将成为印度理工学院校友会中的一员。我们的校友正带领印度向生产可能性边界发起挑战。从线上市场的兴起到新的服务网络及支付系统的出现,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今,在追逐流行服饰方面,小镇居民与大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选择权,互联网已经将全印度的服装店带到了消费者家门口。小镇当地商店售卖的劣质服装已经没有市场,它只能转做生鲜易腐品生意,甚至开始提供送货到家服务。通过新理念、新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正是印度理工学院的教授与校友为我们的国家做出的贡献。
那么,一个国家及其教育机构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新想法、新理念不断涌现?首先,要形成竞争氛围。这意味着鼓励向权威及传统发起挑战,经验验证是评判一个观点的唯一标准。这也就确保了不会有人依仗自己的权力强行推行某一观点或意识形态。相反,所有观点,无论源起于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已流传千年还是刚刚诞生,无论是世界著名教授还是初出茅庐的学生提出,都必须接受严格检验。
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读过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的《物理学讲义》。当我们在印度理工学院上学时,这是必读书之一。这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是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然而,在自传中,他却觉得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气氛令人窒息。正如我们所知,那里聚集了多位世界顶尖学者,在多学科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工作。但是,他却觉得死气沉沉,因为没有学生向他质疑,进而迫使他质疑自己的观点,甚至发现新的理论。新思想源于质疑与另类观点,这些另类观点初听起来或许会有些愚蠢。毕竟,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发现相对论是源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在速度达到光速的火车里旅行,他将会有怎样的经历?故此,所有观点都不能被轻易否定,但也要接受争论和持续的检验。没有人能享有言论不受质疑的特权。如果没有竞争,我们就会陷入停滞。
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核心要素:保护。这里并不是指保护某一观点或传统,而是保护质疑与挑战的权力,以及在不严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特立独行的权力。这事关全社会的利益,因为正是通过具有反叛精神的创新挑战,社会才得以发展,才能有新观点出现,推动索洛模型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幸运的是,印度素来鼓励辩论,并保护持有异见的权利。有人甚至将这一理念体现在永久性建筑中。古印度国王罗茶罗乍在坦加布尔建造宏伟的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时,里面同时建有印度教的毗湿奴及佛祖打坐的雕像,显示了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当阿卡巴大帝邀请持各种观点的学者来到他的宫廷,就永恒真理展开辩论,他只不过是在遵循古印度教及佛教国王的传统,保护探究的精神而已。
那么,群体性情绪该如何处理?如果某些观点或行为伤害了某一群体,该不该发出禁令?或许应该,但是每个人都会被自己讨厌的观点折磨,因此,动辄发出禁令会扼杀所有的讨论。相较之下,通过宽容与相互理解来营造更利于创新的环境,是更好的选择。
让我来解释一下。如果某些行为会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对某一群体进行言语攻击,从而影响该群体参与创新,那么这些行为应被严令禁止。比如说性骚扰,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付诸行动的,在社会中绝无容忍空间。但同时,各群体也不应过分敏感,否则任何言论都可能被负面解读。心理学中有一种确认性偏差理论认为,一旦你开始刻意寻找冒犯你的言论,你就会觉得任何人说的任何话都有问题,即便最无辜的表达也会被曲解。如果我的言行冒犯到你了,但还没有伤害到你,这还远达不到禁言禁行的标准。因为任何形式的禁止,以及在禁止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对我也是冒犯,且冒犯程度可能更甚。与过度放纵、妄自尊大一样,过分的政治正确也会阻碍进步。
换言之,你应尽可能地避免让我感到不安;而当你确实让我感到不安的时候,你应该认真向我解释这样做的原因,解释为何这并不是人身攻击,从而推进讨论。你应在这一过程中表示出尊重,让我确信你质疑我认同的观点对推动进步来说是必要的。同时,我也应该尽力不要把自己的思想与人格捆绑起来,把对我的思想的质疑等同于不可饶恕的人身攻击。宽容意味着人们不应对自己的思想太缺乏信心,以至于不能让它们接受任何挑战;宽容意味着有一定程度的抽离,这对成熟的讨论来说是绝对必要的。最后,如果某一想法与某一群体的核心人格紧密相连,在这样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在质疑时就要格外小心。
宽容可以剔除争论中的冒犯,并逐步培养尊重。如果每次提及敏感话题我都会抓狂,那么反对者就更乐于碰触敏感话题,就像恶作剧那样。但是,如果我的反应异于他们的预期,而是要求他们解释其关注的问题,他们就得绞尽脑汁来梳理辩词。这样一来,反对者就不会轻易触碰敏感话题,同时,每个群体的易怒人士也不再那么容易被激怒。宽容与尊重带来了互相强化的好均衡。
例如,美国的叛逆青年曾经焚烧美国国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激怒参加过美国战争的上一代人,因为在上一代人看来,国旗标志着他们曾为之奋斗的事业。在美国警察中,很多人是退伍老兵。他们会对此做出激烈反应,而这正是叛逆者希望看到的,并以此来推进自己的诉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社会对焚烧国旗变得愈加宽容。由于这不会再引发激烈反应,人们也不会再故意这样做来制造轰动。总之,如果群体情绪变得更为宽容,不再那么脆弱,试图伤害它的行为也将消失。正如圣雄甘地所说:“行为的黄金准则是互相宽容。要知道,我们绝不会有完全一致的想法;我们总是在只言片语和不同观点中窥见真理。”
让我来总结一下。在座各位将引领印度创新的征程。相较于我们的时代,如今的印度更能有效利用各位在科技方面的非凡才智。我希望大家拥有无限的雄心壮志;如果你们能够继续思考、不断挑战自己,相信你们将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当你们走向世界的时候,要记住我们的传统,在尊重与宽容的环境中进行争论。努力坚持这一传统,甚至为此而斗争,这就是你对这所伟大学校中的老师以及含辛茹苦供养你上学的父母的回报,也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谢谢大家!祝大家好运!
后记:
我知道这篇演讲也会被那些评论家误读,但我还是决定不因此纠结。又一次,很多人甚至没有读完全文,就大加批评。他们认为我是在批评印度社会的“不宽容”,而事实上,我想表达的,是保持我们一直以来的宽容传统。有些评论可以说十分滑稽,声称“我们印度是一个宽容的国家,他却指责我们不宽容,所以我们应该把他炒掉”,或者诸如此类的话语。不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评论是我最忠实的小评论员的一句话短评。我十几岁的儿子在远方认真读了我的讲稿,认为我的观点与他的标准相契合。他写道:“我为你感到骄傲。”
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G. Rajan):1963年生于印度,199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教职。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美国金融学会理事、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公司金融项目主管。2013年至2016年担任印度储备银行行长。著有《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断层线》等。
相关阅读
欢迎探讨
宽容与尊重,在公益慈善领域又价值何在呢?如何促进之?或者,读完拉古拉迈·拉詹的这篇演讲,你有何思考?欢迎写信分享你的思考与见解。
联系邮箱:xuhuitan@amity.org.cn
- 公益同人共建共享的思想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