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热出人命,预防中暑的关键是什么?
就在上周末,一山友爬深圳七娘山时疑似中暑猝死,当日便紧急劝退了登山者们。
事发于13日上午,在七娘山1号观景台附近,该男子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且面部发紫,经现场急救后初判是因心源性猝死。
同在深圳大鹏,之前也发生山友徒步东西冲时因中暑猝死事件......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气温直逼30+℃ ,户外运动将面临严峻「热考验」。
环境气温过高、湿度大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中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昏迷、甚至有致命的可能。
01
为什么天一热就总发生中暑事件?
近两年一到夏季,三伏天、热射病、高温红色预警等词条频频冲上热搜。昏厥休克、体温异常、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害,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中暑威胁。
2023年,一人在徒步三水线时发生中暑,凌晨1时草丛处被发现; 同年7月6日,49岁男性户外活动时,突发昏厥体温升至40.7℃,31小时后抢救无效; 2022年,一中年男子户外跑步3小时后,体温升至42℃,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2021年,女性山友在排牙山徒步中,疑似中暑突感不适开始下撤,途中昏迷倒地身亡...
中暑事件,一方面与高温高湿的天气有着密切联系。
在南方地区,进入夏季后,气温高、湿度大,通常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低,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常会感觉很闷,透不过气。随着太阳的直射,体感温度更会骤然升高。
02
中暑症状自查,千万别小瞧了!
有先兆中暑的症状,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冷淡、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体温轻度升高。
photo by Marc Rafanell Lópe
热痉挛(热射病早期):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也可以发生在腹部。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缺乏电解质液体)有关。
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出现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晕厥等征象。
热射病:一种致命性急症。患者出现高热、皮肤干燥,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随后出现器官衰竭与死亡。
1. 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
2.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可以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
可以用吸满凉水的湿毛巾敷在患者头部、腋下、颈侧;也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其身体,或者是在患者头部、颈部不断喷洒凉水以帮助患者散热。
3. 补充水分,小口慢饮。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分,这时「运动饮料」就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建议挑选配料表中含有「钠」「钾」等元素的。
最好是低糖的运动饮料,每小时应给1-2升。
另外需要注意是,中暑期间应禁止吃任何退烧药。休息后,若不好转,建议及时就医。
03
预防中暑的关键,四个法子!
夏季活动时,上午11点至下午15点最为炎热,首先第一步即避开最热高温出行。
第一点,规避高温出行
行前查看天气预报,若发现极端高温的天气,修改出行计划或改至凉爽的河边或者峡谷露营。在高温天气下行山时,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以后出行,选择太阳暴晒的午间进行休息调整。
photo by Brian Erickson
天越热,休息时间应当延长。例如热指数38℃时,普通轻装徒步的休息时间/徒步时间应调整为1:3,高强度活动,如越野跑应调整为1:1。
第二点,穿清爽透气的衣物
太阳帽、墨镜、太阳伞等防晒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还要穿着速干材料的着装可及时地排汗散热,记住热了脱的原则。
排汗是散热的最主要方式,其次多喝水也可以及时补充汗水的流失,避免中暑。
第三点,时刻保持补水
人体一旦缺乏电解质和水分就容易产生眩晕、抽筋等现象,容易发生意外。可在登山时,选择携带一些泡腾片可以方便快捷地补充电解质,或通过运动饮料进行补充。
食物则是更主要的电解质来源,可携带一些富含电解质的食物,比如能量棒、全麦面包、水果,奶制品等。
掌握对中暑的多一些了解
就能离中暑伤害再远一步
天是越来越热,防暑提升成重中之重
转发给夏天爬山的搭子,酣畅淋漓享受热辣滚烫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