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二丨德累斯顿抄本中的玛雅天文学(上)

LYCAEUM 蓝色木Lyceum 2019-08-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我们


Lycaeum,源自古希腊语Λύκειον,我们译为“蓝色木”。亚里士多德以此命名他的学园,我们也期待在这里与诸位交流学艺,漫议社会、人生。古希腊的Lycaeum以漫步论学著称,我们也期望在“蓝色木”中与诸位作知识与美的逍遥游。



上期回顾:(点击题目即可阅读原文)

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

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下)


德累斯顿抄本中的玛雅天文学(上)

Astronomical Deities in Ancient Mesoamerica


原著丨加布里埃尔·威尔(Gabrielle Vail) 

新佛罗里达学院社会科学系



译注丨CSEC工作坊

微博知名历史博主


 

本文原刊Clive L. N. Ruggles主编《Handbook of Archaeoastronomy and Ethnoastronomy》第695-708页,Springer出版社2015年版。原文为该书第50章。所有权利归属原作者及出版方,译文仅供教研,请勿作商业用途。

关于本文



摘要


现存的玛雅抄本中有许多涉及天文学和天体问题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保存在天文表中。这些表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期古典时代(公元600-900年),之后不断更新,最终在晚期后古典时代(公元1250-1521年)被写入抄本。天文表用于计算许多不同的天文周期(例如日月食周期,金星和火星的会合周期等等),玛雅人认为这些周期对日常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这些表是我们了解前殖民时代中美洲的信仰系统和时间概念的重要窗口。



引论


当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尤卡坦半岛时,可能存在着数百种玛雅文字抄本,然而仅有3种得以幸存至今,它们是德累斯顿抄本(以下简称“德本”——译注)、马德里抄本和巴黎抄本(Bricker and Bricker 2011; Love 1994; Vail 2006)。这些抄本是由一群专业的书吏所绘制,他们很可能在专门为此目的而建立的学校或画室中接受过培训。


注释本文注释均为译者所加

1. 不同于文中提到的3种早年发现的玛雅抄本,第四种玛雅抄本——格罗利尔(Grolier)抄本大约在1960年代初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的一个干燥岩洞中发现,抄本随后于1965年在墨西哥城的旧货市场上被一位当地收藏家购得,不久又流入美国。格罗利尔抄本共20页,但其中只有一半的篇幅有文字,对其真假,学界聚讼纷纭,多数学者倾向于其为玛雅艺术真品。就在今年9月,墨西哥国家考古与历史研究所公布了一系列抄本颜料的化学测试结果,认为其年代为1021-1154年间,早于现存另三种抄本。不过这一测试没有解决该抄本令人怀疑的人为磨损问题,关于格罗利尔抄本的真伪尚未到盖棺定论之时。本文作者此处只提到3种抄本,原因或是由于发现格罗利尔抄本的洞穴不在尤卡坦半岛(该洞穴位于玛雅文化的西南外缘),或是质疑格罗利尔抄本的真伪。关于玛雅抄本,见拙译《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注释3。


在德本于18世纪后期在欧洲出现之前,它的历史一直不为人知。有证据表明,它很可能是在西班牙征服后一两代人的时间内被带到欧洲的,当时它可能仍被使用。虽然德本中包含了基于古典时代所使用的线性日历(或称长纪年)计算出的日期,并且抄本中所记录的最新日期也比西班牙征服时代早几个世纪。但是,对历书中天文和仪式内容的研究表明,抄本的内容是不断添加的(与天文表不同,历书中缺少来自长纪年系统下的日期,而是关注对玛雅社会极为重要的各种周期历)。基于年历、季节和天文周期三个要素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蛛丝马迹,我们能大致推断出历书的使用年代(Bricker和Bricker 1992),而民族史料的证据同样支持将德本的年代定于晚期后古典时代的末段(Bricker and Bricker 2011)。


注释

2.长纪年(Long Count)是以某一固定时刻为原点,对作为独立单位的各日期进行连续性排列的一种计日法。玛雅人认为当今世界的开端(用长纪年表示)为[13.0.0.0.0],从末位数开始(从右至左)的时间单位依次是克因(k’in)、维纳尔(uinal)、吞(tun)、卡吞(k’atun)和巴克吞(bak’tun),1克因=1天,1维纳尔=20克因(20天),1吞=18维纳尔(360天),1卡吞=20吞(7200天),1巴克吞=20卡吞(144000天),[13.0.0.0.0]即13巴克吞,换算成公历即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由于所有玛雅长纪年的日期均小于这一“创世日期”,我们便可以根据给定日期与“创世日期”间的差值算出其对应的公历日期。因此,我们也可以把长纪年理解为一种倒计时式的计日法,即从[13.0.0.0.0]走到[0.0.0.0.0],这一过程需要5126年,从公元前3114年经过5126年便是公元2012年,这就是坊间传言2012年为世界末日的原因。此外,长纪年一般与历轮日期组合出现,如玛雅创世时点的完整写法为13.0.0.0.0 4 Ahaw 8 Kumk’u,其中4 Ahaw 8 Kumk’u即为历轮日期,关于历轮日期,见下文。


在德本全部74幅彩绘页面中,有48幅(占全书的65%)包含了明确的天文内容,这些内容通常作为与特定天体运动有关的天文表的一部分。这些表重点关注金星和火星的会合周期、火星的公转周期、日月食的预测以及太阳年的节点(两分两至点)。这些天文表的主要目的是同步和协调260天仪式年历(即佐尔金历)与天文周期,以期获得预测气象与农业活动的工具,以及开展一些极为神秘的活动。


注释

关于佐尔金历,见拙译《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注释14。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学者们对天文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我们理解这些重要文书提供了基本框架。然而,直到最近,随着对图像学更全面的理解以及在复杂语法背景下阅读玛雅文字能力的提升,我们才得以更充分地理解抄本书吏的聪明才智。


天文表的结构


德本的天文表都以相似的结构写成:它们通常以一段介绍文本开头,强调神话时代神祗们的活动,同时为表提供可用于计算“基准”日期和输入日期的日历数据(基准日期用于确定天文表的年代基础;在没有增加一个新的区间时,它们通常不用于表内计算)。之后是用于重复计算天文表的“倍数表”,后者通常包括校正因数,以弥补特定周期的规范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差(例如,对于金星的会合周期,规范值为584,实际值为583.92天)。在这段介绍文本或者说“前言”之后,是表的主体,它由一系列文本或数据组成,其中包含玛雅文解说、描述事件所对应的日期,以及偶尔出现的图像(图1)。


注释

3.会合周期即太阳、地球和一颗行星(或月球)的相对位置循环一次的时间长度。关于金星的会合周期,见拙译《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注释7。


图1.德本第43b-45b页的火星表。Förstemann (1880)


虽然对于如何更好地将长纪年中的日期与格里高利历(即公历——译注)中的日期进行关联仍存在一些争议,但大多数抄本研究者使用调整后的GMT-2相关常数为584,283天(更多信息,请参阅Bricker和Bricker 2011,第4章)。另一方面,虽然学者们在如何计算基准日期上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在各种表中如何决定输入日期却存在很大争议(参见Aldana2011)。因此,学界已经为德本中的天文表设置了一系列不同的日期模型(参见例如Aveni 2001; Bricker和Bricker 2011; Justeson 1989; Lounsbury 1983; Milbrath 1999 )。


注释

4.儒略日数(Julian Day Number,JDN)是天文学家使用的一种连续计日法,与玛雅长纪年相反,儒略日数为顺序积累,其起点时间(0)为公元前4713年1月1日中午12点(依据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小时,即GMT-2时区),之后逐日累加天数。玛雅长纪年起始时间的儒略日数为584,283,这个数字等于公元前4713年1月1日中午12点与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中午12点之间的天数差。儒略日数允许小数存在,为计算方便,一般从略。


金星表

德本第46-50页的金星表专门用于计算金星的会合周期,组成表格的五页上,每页均为一段584天的间隔。事实上,金星的五个会合周期(=2,920天)等于8个为期365天的哈布年,玛雅的日历记录者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设计计算金星周期的表时使用了这一规律。他们告诉表的使用者,表一共循环13次,总长度约为104年。


注释

5.哈布历(haab’)的长度为365天,包含18个长度为20天的周期(或者说“月份”),以及置于年度最末的一个5天短周期,可视为玛雅人的太阳年。


由于金星的实际会合周期略短于584天,所以前言中包含了校正信息。进行这一校正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金星偕日同升的日期与佐尔金历的1 Ahaw日一致,因为这一天与金星偕日同升的神话故事有着特殊的联系。

 

第50页记录了三个单独的输入日期:1 Ahaw 13 Mak,1 Ahaw 18 K’ayab’和1 Ahaw 3 Xul,对应了表的三个独立区间(对应的长纪年和公历日期分别为10.5.6.4.0 1 Ahaw 18 K’ayab’[公元934年11月23日]; 10.14.17.11.0 1 Ahaw 13 Mak [公元1123年7月16日]和10.19.16.10.0 1 Ahaw 3 Xul [公元1221年1月22日])。最近的研究表明3 Xul版本与每页右侧的文字和图像相对应,强调了金星作为晨星的阶段(Bricker and Bricker 2011; Vail和Hernández 2013)。


注释

6.1 Ahaw 13 Mak即历轮日期,往往跟随在长纪年日期之后,如下文的10.14.17.11.0 1 Ahaw 13 Mak ,历轮日期中(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前一个日期(此处是1 Ahaw)是佐尔金历日期,后一个日期(此处是13 Mak)是哈布历日期。其中佐尔金历日期由20个名称各异的日子(Imix、Ik’、Ak’b’al、K’an、Chikchan、Kimi、Manik’、Lamat、Muluk、Ok、Chuwen、Eb’、B’en、Ix、Men、Kib’、Kab’an、Etz’nab’、Kawak和Ahaw)与13个数字轮流搭配,形成260个互不重复的日期(1 Imix、2 Ik’、3 Ak’b’al……),构成一个完整周期(类似于我国的天干地支计日法,不过由于天干地支一共只有22种,故60天即完成一个周期)。而哈布历的计日则是由数字(表示该月的第几天)+月份名称的模式,数字范围为1-20(部分玛雅地区为0-19),月份则有18个(Poph、Wo、Sip、Sotz’、Tzek、Xul、Yaxk’in、Mol、Ch’en、Yax、Sak、Keh、Mak、K’ank’in、Muwan、Pax、K’ayab’和Kumk’u),年末的五天短周期叫做wayeb,短周期中的日子用1-5(或0-4)+wayeb表示。


金星偕日同升的形象绘于表中部(图2); 五个不同的图像可以与金星在2920天的周期(相当于金星的五个会合周期和八个哈布年)中作为晨星的五个阶段相关联。根据中墨西哥的民族志记载,金星在偕日同升时被认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刚刚从地平线下出现,而在过去的8天里,金星停留在地下世界(Bierhorst 1992,pp.36-37)。它的光线被比作击中各种不幸受害者的飞镖(如表下部的图像所示)。


注释

7.在每个会合周期(584天)中,金星均有一段长达263天的阶段作为晨星升起,由于2920天包含了5个会合周期,相应地也就有了5个晨星阶段。关于2920天的周期(即金星历),见拙译《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注释8及正文,关于金星的下合阶段(8天),见拙译《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注释7。


图2.德本第46-50页,偕日同升的金星被描绘为五个不同的神祗。 Förstemann (1880)


这几页上的图像和文字介绍将古老神话中的神灵事迹(主要集中在地府神祗和天文神祗之间的战斗)与对金星偕日同升的危险时期的预测联系起来。例如,在第46页(图3)暗示了代表混乱和秩序的两方,即地府的主神L神(作为金星的晨星形象出现在表中部)与主掌繁衍和闪电的卡维尔神之间的斗争(以被金星击败的姿态出现在表下部)。通过鳄鱼形态的创世神在表上部的出现,这一场景得以确定其在神话时间中的位置(Vail 2009)。在玛雅传说中,鳄鱼形态的创世神在当今世界被创造之前升上空中,试图降下大雨。然而它的企图被阻止了,鳄鱼被斩首,其身体变成了地球的表面(Knowlton 2010,第73页)。


注释

关于L神卡维尔神,见拙译《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注释9&10。


图3.第46页的金星表,上部展示了创世神的鳄鱼形态,L神以偕日同升的金星形态出现在中部,而被他击败的卡维尔神出现在下方。Förstemann(1880)


在德本第46页,卡维尔神被L神击败,导致象征统治的符号被“埋葬”,统治者与他们的后代均无法诞生。对于13世纪使用金星表的人们来说,这会导致各种负面的预兆,例如玉米和食物将遭受的“灾祸”。


注释

8.卡维尔神时常会以手持刻画自身形象的斧形权杖(也有学者认为是火炬)出现在纹饰中(图a),这个权杖以卡维尔的蛇形腿为手柄,以他的头部为斧身。这一独特的权杖也被世俗统治者所借用,被视为统治权威的象征。这类权杖大多为木制,除了权杖上镶嵌的半宝石,其他部分在中美洲潮湿的气候下未能保存下来,不过在一些石刻和石雕上,我们能够看到手持卡维尔形权杖的统治者们(图b)。正文提到的所谓“埋葬”,是指图3页面下半部的文本内容。

图a.晚期古典时代彩绘陶罐纹饰中的手持权杖(火炬?)的卡维尔神。

图b.晚期古典时代砂岩纪念碑浮雕上统治者手持的卡维尔形权杖(左)和晚期后古典时代外包灰泥的木胎卡维尔形人偶(权杖?,右)。


金星表中的数据表明它最初设计于10世纪,并且经过多次更新以使其适应之后的年代(Bricker and Bricker 2011,pp.204-207)。早期版本关注的是金星运行的四个节点(它作为晚星和晨星出现的起讫日期)。这四个节点被图像化为一个神祗沿着仪式的轨道按照从东向北、从北向西再从西向南的顺序行走。随着方向的每次改变,金星显然也经历了运行阶段的变化。

 

对金星周期的解读还出现在德本的其他地方(图4)。这个行星——无论作为晨星还是晚星——有时以拟人化的形式描绘; 然而,更常见的是,金星以“行星”或“金星”的玛雅字符的形态,出现在星带或玛雅文本中(图5)。


图4.作为金星的战士化身的休特库特利神(Xiuhtecuhtli,右),和他的俘虏一同出现在德本第60b页。Förstemann(1880)

图5.在这段玛雅文字中,第一个字符意为“金星下落”(红圈)。一个下落的金星神正好被绘制在这个字符下方,他的头被替换为金星的字符(蓝圈)。这一字符也出现在星带上(三个字符中间的那个),一同出现在星带上的还有太阳(金星字符的左边)和月食字符(金星字符的右边)的字符,表明这是一个发生日食的季节。Förstemann(1880)


注释

关于星带,见拙译《解密中美洲文明之一|古代中美洲的天文神祗(上)》注释2。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

图1-5:原书插图。

图a-b:《Reading Maya Art:A Hieroglyphic Guide to Ancient Maya Painting and Sculpture》p.48.


原文参考文献(以作者+出版年的简写标注在正文括号中)

Aldana y Villalobos, Geraldo (2011) Tying headbands or Venus appearing: new translations of K’al, the Dresden Codex Venus pages and classic period royal ‘binding’rituals. 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2239, British Archaeological Reports, Oxford


Aveni AF (2001) Skywatchers: a revised and updated version of Skywatchers of ancient Mexico.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Bierhorst J, translator (1992) History and mythology of the Aztecs: the Codex Chimalpopoca.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Tucson


Bricker VR, Bricker HM (1988) The seasonal table in the Dresden codex and related almanacs. Archaeoastronomy 12 (Supplement to th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for Astronomy 19):S1–S62


Bricker VR, Bricker HM (1992) A method for cross-dating almanacs with tables in the Dresden codex. In: Aveni AF (ed) The Sky in Mayan litera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pp 43–86


Bricker HM, Bricker VR (2011) Astronomy in the Dresden Codex.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Philadelphia


Closs MP (1989) Cognitive aspects of ancient Maya eclipse theory. In: Aveni AF (ed) World archaeoastr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pp 389–415


Förstemann E (1880) Die Maya handschrift der Ko¨niglichen o¨ffentlichen bibliothek zu Dresden. Mit 74 tafeln in chromo-lightdruck. Verlag der A. Naumannschen Lichtdruckeret, Leipzig


Förstemann E (1886) Erläuterungen zur mayahandschrift der königlichenöffentlichen bibliothek zu Dresden. Warnatz and Lehmann, Dresden


Grofe M (2007) The Serpent series: precession in the Maya Dresden codex. PhD dissertation, Native Ame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Justeson J (1989) Ancient Maya ethnoastronomy: an overview of hieroglyphic sources. In: Aveni AF (ed) World archaeoastr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pp 76–129


Knowlton TK (2010) Maya creation myths: words and worlds of the Chilam Balam.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Boulder


Lounsbury FG (1983) The base of the Venus table of the Dresden Codex,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calendar-correlation problem. In: Aveni AF, Brotherston G (eds) Calendars in Mesoamerica and Peru: native American computations of time. 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174, British Archaeological Reports, Oxford, pp 1–26


Love B (1994) The Paris codex: handbook for a Maya priest.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Milbrath S (1999) Star gods of the Maya: astronomy in art, folklore, and calendar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Stuart D (2005) The inscriptions from Temple XIX, Palenque. Pre-Columbian Art Research Institute, San Francisco


Taube K (1988) The ancient Yucatec new year festival: the liminal period in Maya ritual and cosmology.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Thompson JES (1972) A commentary on the Dresden codex: a Maya hieroglyphic book, vol 93. Memoir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Philadelphia


Vail G (2006) The Maya codices. In: Durham WH, Hill J (ed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ol 35. Annual Reviews, Palo Alto, pp 497–519


Vail G (2009) Cosmology and creation in late postclassic Maya literature and Art. In: Cecil LG, Pugh TW (eds) Maya worldviews at conquest.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Boulder, pp 83–110


Vail G, Hernández C (2011) The Maya Hieroglyphic Codices. Available online at www. mayacodices.org


Vail G, Hernández C (2013) Re-creating primordial time: foundation rituals and creation mythology in the postclassic Maya codices.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Boulder


Velásquez E (2006) The Maya flood myth and the decapitation of the cosmic Caiman. PARI Journal 7(1):1–10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