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回忆父亲周汝昌(二):好好题诗上北楼

LYCAEUM 蓝色木Lyceum 2021-04-07

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点右上角“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文章哟~


女儿回忆父亲周汝昌

文丨周伦玲

常有朋友希望我写写不为外人所知的一些事情,于是酷暑之下斗胆写下“父亲小记”一组六篇文字,以示回馈。

——作者题记


(二)

好好题诗上北楼


1970年8月6日,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的父亲周汝昌给母亲寄去一信:

后日就立秋大节了,又是七夕,又是三伏,阳历是“8.8”阴历是“7.7”,可太巧极了。祝你立秋百吉!


我每日下湖,身体很好,勿念。只辛苦点,重劳动反而因此免了。这种安排不知还要持续多久,希望别到水太冷的时候……

父亲心情不错,还特意作诗一首:

嫋嫋今晨汗稍收,最怜风露玉金秋。

女牛巧七欢无尽,瓜李伏三暑到头。

偷换流年词最警,纵观大化气方遒。

从来庚节关人事,好好题诗上北楼。

“从来庚节关人事,好好题诗上北楼”,就在距这首诗作不过二十几天,接下来就发生了一桩大事,大到惊动了整个“干校”!


父亲在“干校”的生活维持了十一个月即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如此之大,令父亲几于不敢相信为真,飘飘然若梦境焉。


那是1970年8月的最末一日,父亲照例拄了竹竿淌水上堤,照例哼唱反二簧,直熬到东方既白,朝暾露熹。等到上午到此劳动的人马到来,交了班,悠悠荡荡,打道回程。他本想以一个鸭蛋和一个馒头大饱饥腹,迎面却来了一位同志拦住他,画手掌为字,说:“队部里找你,有话说,现在就去!”


“画掌为字”“画纸作谈”是当时人们与父亲交流的一种方式,因为父亲双耳重听,聋的可不一般,别人和他说话还须大声喊叫,也许人们就索性为了省点力气,干脆以字代谈。


父亲听说队部里找自己,而且要快,大吃一惊,不知这倒霉的被关押过的自己,又出了什么麻烦——犯了何项罪款?无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前往。


“周汝昌同志,因工作的需要,调你回北京!从今天起,停止劳动,收拾东西。”队部领导盯着父亲说道,并嘱咐今天要到政工组去办手续。政工组即是中央文化部咸宁垦区五七干校筹建领导小组。


“调回北京”?这是真的吗?父亲简直不敢相信,他还像在梦里,若信若疑,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北京需要我去做什么?


父亲持了公文,走湖堤赴“五七区”,当时天降零细雨星,想起这十一个月所走过的那些路径、竹丛、田畦、旷地,遥望每日来守之湖田,即将分别,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父亲东摸西绕找到五七区时已下班。下午三点,有一女同志出面持一介绍信交给他。介绍信大意是接省军区政治部转达国务院通知,调人民出版社周汝昌回北京工作……。


怀揣介绍信都没敢再多看一眼即赶至邮局,他给母亲打了一个电报,文字极其简单,他并没有以实情相告,他想在北京车站相见时带去意外惊喜,故只写道:

我准于九月五日下午到京,盼能在车站相见。我将在京度国庆。

才归屋,不料好友杨霁云先生消息极灵通,紧紧跟踪而至。杨先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编辑室”的老辈人,他与父亲曾一起给菜园子挑粪,成了很别致的“搭档”。杨先生也极兴奋,好像比父亲还高兴的样子,即“画纸作谈”,断定父亲回京是搞《红楼》工作;又提五三年主席对《新证》“评价很高”的事,说“两月前已有消息”。


傍晚杨先生再至,这回是他预先在日历背面写好的两张纸。一张说可能与吴(世昌)、李(希凡)同事;一张云这次“跳出臭知识分子圈子”,很为父亲高兴。杨先生再次叮嘱父亲到京两三星期后务必通信以情况相告,至有“‘贵人’勿相忘”之语,这让父亲感念不已,故有小句云:

桶粪同君共一抬,树阴小憩亦开怀。

人生奇境原荣幸,几世三生修得来!

此刻全连已传开尽知矣,遇者纷纷见问,人情物态为之一变。当初见了父亲趾高气扬不屑一理的,变为拍肩谄笑。从未笑过的现在见了也呲牙……如此不一。而父亲自己不敢一丝洋洋得意,唯有警惕,谦虚如常以处之。


这天的晚上,安排看《红灯记》。父亲早早即去坐在前面,为的是得以看得真切。此际星斗满天,明河耿耿,仰望北斗星,父亲胸中不胜依恋之忱!


父亲联想起自己8月6日的那首《立秋节兼七夕并三伏凌晨湖田作》的诗,确是为回京早早埋下伏笔,真是句句合先兆,岂非异事!


遥忆1954年5月,是中宣部电调父亲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消息传开,不几天他便接到老师顾随一信,内云“无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亦风流。”特寄来的一首《鹧鸪天》:“玉言梁孟携其五鶵凤自川抵京,舍馆初定即来函告,三复诵读喜心翻倒,走笔为小词当洗尘也”,词云:

三载西川可有情,风舲鼓浪下巴陵。遊鲲振鬐离南海,彩凤将鶵入上京。挥笔阵,破书城,万人海里见人英。西山山色年年好,长照君家四髩青。

往事历历,回想感慨万千。当父亲再次踏上北京之途,想起老师顾随已作古离去,不胜悲从中来。


而转念又思:余何人?两度北旋,皆出中央电召,倘更不能竭尽微力,于祖国人民,无所贡劳,其心安乎!


1970年9月5日下午二时一刻,父亲周汝昌回到了日夜向往的首都北京。

原载《天津日报》2014年11月21日

经作者授权刊发


- 未完待续 -


LYCEUM

投稿邮箱|lyceum2018@163.com

新浪微博|@蓝色木Lyceum

 · 蓝色木Lyceum · 

期望与诸位作知识与美的逍遥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