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莱特兄弟首飞之地:北卡小鹰镇

Andy Xiong 航空透视 2021-03-27

117年前的今天(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小鹰镇(Little Hawk)的一片海边沙地,实现了人类第一次有动力、可持续、可控制的飞机飞行。


今年10月,无意间发现这个首飞之地还有个纪念公园,安排了一次小鹰镇的“朝圣之旅”。就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记录回顾下这次小众的游记探访。


36.01° N, 75.40° W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鹰镇

Tue.Oct.10



小鹰镇位于北卡的东北角海岸,离著名旅游度假地弗吉尼亚海滩和诺富特军港大概也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可能是在海边,长期受到夏季飓风的影响,这里很多房子一层都是架空的,很像傣族的吊脚楼。




小鹰镇位于北卡的东北角海岸,虽然距离他们的家乡非常遥远,但好在有稳定的微风和便于着陆的沙地,而且这里远离尘嚣,他们可以免受记者们的干扰。




其实莱特兄弟的家乡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市。之所以莱特兄弟会长途跋涉,选择来到小鹰镇这个地方进行飞行试验,据说是因为这里僻静和常年都有稳定风向的海风,有利于滑翔试验,另一方面不愿受到在家乡当地的关注和干扰。


莱特兄弟的工作重心其实还在代顿。1910年在家乡代顿利用汽车制造工厂厂房,生产飞机的工厂Wright Company Factory,应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飞机工厂。




代顿其实对于美国航空航天业来说,算是原点。从莱特兄弟开始,代顿逐渐成为美国的一个航空中心。今天,代顿已建成航空遗产国家历史公园和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


如今位于铁锈州的代顿,更多却体现的是美国制造业没落的缩影。


这里近年来更为令人熟知的可能是,福耀玻璃的美国制造基地以及那部著名的好莱坞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




整个纪念园区非常简单,更像是个公园。曾经的海边沙地已经变成绿油油的草坪和纪念碑




一座小型的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疫情期间,室内也进行了人流控制,大家只能在外面排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当天在此一共进行了四次试验飞行,每次的距离都更长。远处的石碑标注了当时的试验距离长短。




博物馆内展示了一架飞行者一号的复制品,原版现放置在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当天还有义务的讲解员来解释飞行原理。


美国很多航空博物馆内都有义务的讲解员,很多都是来自航空业的退休员工。在西雅图,就遇到过一位退休的波音飞机工程师兼试飞员。




这个飞行者一号复制品的各种细节还原度非常高,可以演示人在飞行中是如何利用身体姿态来调节飞机方向。


莱特兄弟所确立的飞行控制原理,一直都是其后各类飞行器的基础。他们也利用这项“飞行器控制手段”的专利所有权,扼住了后续很多同类研发的竞争,其中较为著名的与科斯蒂的专利侵权之诉。兄弟俩甚至将专利诉讼一路打到了欧洲。


两兄弟把全副身心投放于法律纠纷上也影响了他们进行新飞机的设计,导致他们在1911年时生产的飞机被认为已经落后于欧洲的制造商。


而事实上由于莱特兄弟至死不渝的诉讼,美国的航空业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以至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时美军竟没有本国生产的飞机可用,结果被迫向法国采购飞机。


这里,对于围绕着专利问题而发生的纠纷,支持者们认为莱特兄弟只是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他们有权利从自己呕心沥血耕耘了多年的发明里获得应有的回报。但长年的诉讼无可避免地伤害了莱特兄弟作为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最终,1917年,在美国政府的出面下,成立了飞机“专利池”,将专利税限制在1%,才有了后来基于飞机设计的各种创新与发展。


莱特兄弟的飞机研发经历,正好体现了专利保护中的利弊和利益平衡。但如果当年专利保护不健全,这些航空先驱真的有多少是完全出于梦想,在寒风刺骨中,年复一年的进行发明设计。




莱特兄弟在当年家族是以造自行车起家,从代理商再到自己设计生产自行车。兄弟俩的这个经历也为后期的飞机设计制造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和财务支持。当年的飞机试验经费,主要都来源于自行车的销售利润。图为当年的莱特兄弟的自行车商铺和款式。


这个模式,感觉有点像当今马斯克的特斯拉反哺SpaceX的模式。希望马斯克也能在将来有莱特这样历史性的成就吧。




Kill Devil Hill, 当年的滑翔机试验,都是利用这个小山丘来完成的。为纪念兄弟二人的成就,在此修建了后期的纪念碑。



每一次的试验前,都需要人工将飞机一次次抬到山丘上。




一片当年飞机上的材料,被阿波罗11号第一次带上了月球。不知道多年后我国的嫦娥载人登月中,又会带点什么访问月宫呢?我建议带块月饼,可能最应景了。




2003年,人类飞行百年纪念时在起飞原点设立的纪念碑。




第一次飞行时间12秒,飞行距离120英尺(36.6米)




其实当时起飞时,是沿着一条铁轨先助力滑行,并非完全像现在的飞机一样靠自身动力加速。




这张图的展示更明显



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真正意义上的机库,也是二人当年在这生活的居所。里面还有复原的生活工作布局。当年这个科研条件还是满艰苦的。




这张照片也是随后最常见于历史书的飞机首飞照。至少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就是这张配图。


由于当时很多发明家都在同时间开展飞机设计,有点像现在的电动车浪潮,影像记录成了首飞的最好佐证。





一张登高远眺的全景




在山的另一侧,有个模拟当年首飞场景的雕塑,这也是百年纪念时新建的。



如果从地面看还不尽兴,这里还有个特色,旁边就是一条通用机场跑道。也可以乘坐小型飞机从空中感受下这里的景色和飞行的乐趣。




时不时在空中飞过的塞斯纳。国内经常在困惑通航市场的发展缓慢,需求不足。其实很多潜在的需求只是由于硬件和制度因素,难以落地。在景点的此类观光体验飞行,可能就是一个很好值得借鉴的方式。




最后再来看下当年这台四缸的飞行者一号发动机原件。可惜在后续的飞行事故中破损了。




飞行者一号使用过的桨叶



一点思考


小鹰镇的这个位置很尴尬,距离周边大城市都很远,周边景色也单一(非常普通的美国大农村),交通上的不便,可能并不会是大家旅游的备选地之一。但作为人类百年的飞机史的起点,来这里打张卡,感受下百年来飞机本身技术进步的惊人成绩,以及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变,也别有一番意义吧。


一路都能发现,对飞机发明的自豪与骄傲其实至今也一直影响着当地航空文化,北卡更是将首飞之地写在了车牌设计之中(First in Flight)。


目前的疫情可以算是百年来对航空产业最严重的打击,尤其是其后对产业前景的影响甚至将持续十年之久。此时,其实就连我自己,也觉得这个产业的未来可能希望并没有原想象的那么美好。


虽然总说疫情过去,需求会回来,但商务工作模式的彻底转变下,市场的大概率缩减将是未来航空业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这个时候,到小鹰镇,来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或许再合适不过了,也算是给自己打打气吧。




推荐阅读

三份之一的商务出行需求在疫情后或将永久消失?


一路向西,打造香港第三跑道,香港机管局入股珠海机场的利弊得失


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业融合背后的对抗与竞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