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师道|苏立增:“三心二意”的人生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委宣传部以115周年校庆为契机,面向全校,征集115位基层教师的“师道告白”。
人物卡片
苏立增
女,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教师,自1979年始在师大求学从教38年。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理论、儿童青少年发展辅导、中外学校咨询与发展比较研究、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核心技能培养等。在心理教师的培养与对在职教师专业核心技能培训方面成绩显著,被北京市教育心理学会和学校卫生学会授予2016年度“卓越贡献奖”。
个人事迹
苏立增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学校德育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新领域的观点,并率先在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开设实验辅导课程。此后逐渐深入并扩大研究视角,尤为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以独特的视角探寻生态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出版了国内首部探索生态心理辅导的专著《生态心理辅导实务》,并指导一线教师应用于学生辅导实践。在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辅导方面,曾出版专著《国外学校健康课程发展》,最近编译了美国学校咨询课程辅导系列:《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活动课程》、《学生学业发展活动课程》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活动课程》。在教书育人、工作学习中,苏立增已形成与北师大休戚与共的“一体化”特质。
1
象牙塔里的先锋路:守望心理健康责任田
如果说,以勇气向现实发出挑战是先锋者宿命的话,那么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开辟出一条求实的先锋路,需要的不仅是学术“勇气”,更需要学术“底气”。
苏立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校心理健康的研究和一线实践。求学执教38年,她始终坚持面向教育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她与很多中小学结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常常把课堂搬到中小学的教室,带领学生进行观摩学习,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生,向一线教师学习。同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她以自身所学身体力行,将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转化为现实具体教学中的学业指导、生涯指导、个性与社会发展指导,以常年的扎实研究踏出了一条心理健康研究的先锋路。
苏立增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既具有可塑性,又有多变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疏导是助其成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她主持编译了国外中小学普遍使用的《美国学校辅导教师工作指南——基于全国标准的辅导课程活动》,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教材,将其植根于中国的土壤,收获了“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实践成效。
虽已退休,出于对学科发展的热望和培养人才的工作需要,接受了部门返聘,继续指导学生、上课、实习、下校调研,像年轻人一样热情四溢,充满斗志。为了开创专业新领域,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她曾到国外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对学校咨询教师的日常工作做“如影随行”式的观察,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对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常年的坚持和扎实的研究,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象牙塔里开出了田野的花朵。苏立增是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自己的学术生命。无论是执教时光,还是重返校园,她总是葆有一种学术热忱和生活热情,于谨严治学之中,她实现了对专业的推进;于精益求索之中,更实现了一种蕴含着真正生命激情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执着的,亦是幸福的。
2
六十余年的赤子心:“三心二意”悟人生
六十余年的生活阅历,赋予了苏立增一种洗尽铅华的通脱与平和。面对繁忙的工作与恬淡的生活,她有一套独特的心得体悟,那就是“三心二意”。
苏立增解释道,所谓“三心”,为“心静”、“心净”与“心境”。“心静,就是宁静致远,以静修身,去思考,不焦躁,不趋炎附势,不急功近利;心净,就是坦荡如水,内心洁净没有污浊,全心全力为心之所向而竭诚奋斗;心境就是不断追求境界,做人做事不拘泥,不计较,大大器器。”她将这“三心”称之为“甲子之悟”,时时以其自省。六十余年的生命记忆由此定格,化作一种自我规诫的行事箴言。
“二意”,一是情意,就是要讲求真情实意;二是道意,所谓道就是有规矩,讲原则。其实,现在提倡的“四有好老师”就是一种“道”,既要讲求情感的付出,也要讲求意志的付出。苏立增将“四有”好老师的践行之道进一步的解读为:“以真情实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规规矩矩的按照国家的要求立德立身,培养人才。”
苏立增的“三心二意”,大有一派中国传统文人的雅趣和寂静。这雅趣,是对生活的无限热情;这寂静,则是对心灵的一份淡泊。这是苏立增随处安然的处事之态,她也用自己的平易恬和影响着周边的人。
苏立增通过微博“心即我”分享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命与美丽
3
慈母之心,春风化雨;严师之态,金花艳艳
在治学方面,苏立增扮演着“严师”的角色。因为师门学生全是女生,她戏称“金花满门”,苏立增从女性立场出发对每个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与因材施教。学生一入学,就对她们提出明确就业规划的要求,对于有志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苏立增尤其支持并在日后的培养中有所侧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养。苏立增倾尽所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指导,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即使学生毕业后仍继续关注学生的工作与发展。由于她在教育教学始终强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规范的专业训练,学生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很快进入专业状态,尤其是在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技能大赛比武时都“出手不凡、硕果累累”。她说:每当看到学生们的成长进步都由衷的高兴,这时更能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和价值所在。
在生活中,苏立增则是学生心中的“慈母”。她认为,“老师的幸福感即来源于以慈母之心对待学生,学生的幸福让老师倍感欣慰”。出于“三心” 的修己处事之道,她常常把学生的困难当成自己的事情,对学生倾囊相助。面对生活拮据的学生,她积极资助其完成学业;甚至学生结婚成家,生子,买房,只要他人有求,她必有应。时光荏苒,伴随着春夏变换,一批批的学生带着稚嫩面孔来苏门求学,又带着满满的规划与自信投入工作,但是他们都不曾远离,无论天南海北,还是大洋彼岸,他们时常在“苏门大家乐”的群聊中互相支持、互相关心,苏立增也时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悟。她的学生这么评论道,“谢谢苏老师的分享,我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优雅惬意”。
一直以来苏立增对进门求学的学生有四个要求:首先要学业有成。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规划与发展目标,积极参加各种研究课题;其次要事业有就。她时常教育学生一入学就要有明确的人生及就业规划和工作意识,做到有备无患;再次要情感有托。积极处理好个人的感情问题;最后要家庭有融。成家迎子要创建独立的经济保障;她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学生一定要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用心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寄语北师大建校115周年和
青年学子
北师大走过了115周年的光荣历程,母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包容的舞台。
我们要继续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真心实意地、全心全意地为学校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教育的发展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
采访:王娟、展婷婷
文案:展婷婷
美工:曾秀芳、张盼
监制:陈霄
BNU 思享者
定格师者●聆听师道
你可能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