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大林:克里姆林宫

印闲生 江宁知府 2022-01-1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至理名言。

 

很多朋友会想当然的认为列宁和斯大林是两代人,但其实他俩只差了八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时候,列宁47岁,斯大林39岁。

 

满打满算,列宁只执政了四年多一点的时间,而斯大林却掌控苏联整整三十年。

 

斯大林在1937年拍摄的一张宣传照。即使在官方场合,他也不忘这个标志性的烟斗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俄的一切都是崭新的。

 

新政权创立之初,苏俄高层形成了以列宁、托洛斯基和捷尔任斯基为“三驾马车”的领导团队。

 

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托洛斯基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即苏联红军总司令。

 

捷尔任斯基任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主席。

 

这个名字很长的委员会俗称“契卡”,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克格勃。

 

1918年3月,俄共(布)七大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的塔夫利宫召开。


这是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次召开代表大会,会后苏俄首都由圣彼得堡迁往莫斯科。

 

俄共(布)七大上列宁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不是内政,而是外交。

 

苏德《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签订现场

 

就在大会开幕几天前,苏俄政府刚刚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退出了一战。

 

条约中,苏俄割让了包括波兰东部、立陶宛等在内的近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

 

这个付出巨大代价的停战条约是列宁在斯大林等人的支持下力主通过的。

 

托洛斯基、布哈林等大咖都持保留意见。

 

之所以列宁要签订这个“卖国条约”,目的自然是减轻苏俄新政权的外部压力。

 

风雨飘摇之际,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从对德和谈也可以看出,相对于托洛斯基和布哈林等人,列宁和斯大林是更偏向于“现实主义”的。


国家报仇,三十年不晚。

 

二战后,斯大林把俄国1918年割让的土地全部收回——连本带利。

 

 

1918年的苏俄还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那便是扑朔迷离的“列宁遇刺事件”。

 

这一年的8月30日,列宁赴莫斯科郊外的米赫尔松工厂对工人发表演讲。

 

演讲完准备登上汽车离开时,一位名叫芬妮·卡普兰的女杀手朝列宁连开三枪,其中两颗击中列宁。

 

一颗子弹击中左肩,另一颗击中左胸并穿颈而过。

 

事件发生三天后,嫌疑犯卡普兰在未经任何公开审判的情况下被契卡(克格勃)执行枪决。

 

给后人带来诸多遐想。

 

根据克格勃的口供,卡普兰承认自己刺杀了列宁,并表示无人指使,完全是个人所为。

 

列宁遇刺的故事在1939年版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中有过生动演绎,广为流传。

 

电影《列宁在1918年》剧照

 

暗杀事件给列宁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安全取走子弹,导致从1921年初开始列宁便频繁中风,被迫远离一线工作。

 

历史有时候真的如“蝴蝶效应”一般。

 

两颗子弹,就这样改变了苏共高层的权力格局。

 

新诞生的苏俄政权面临着一场权力大洗牌。

 

节选自1953年版的《斯大林略传》

 

列宁遇刺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19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按照《斯大林略传》的说法,斯大林自1917年开始便担任政治局委员。

 

不过公开资料显示,俄共(布)是在1919年的八大上才正式设立“政治局”这一机构的。

 

或许是之前内部就有类似的机构,只不过没有官宣。


这里我们不去细究。

 

总之,1919年的俄共(布)八大上诞生了新一届的俄共政治局(仅五人,排名有先后):

 

列宁                49岁

托洛茨基         40岁

斯大林             41岁

加米涅夫         36岁

克列斯京斯基  36岁 

 

俄共(布)早期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含权量”都相当高,整个俄共(布)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只有19人。

 

政治局五人除列宁外是“2:2”的局面,和几十年后的《苏共,1953》如出一辙。

 

加米涅夫是斯大林早期的铁杆盟友,有“拥立大功”。


克列斯京斯基则是正宗的“托派”。

 

另外还有三名政治局候补成员:

 

季诺维也夫   36岁

加里宁          44岁

布哈林          31岁

 

二三十年代在苏联玩政治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存活率极低。

 

上面有名有姓的八个人中,勉强善终的只有列宁、斯大林和加里宁三人而已。


所以我们每次看苏联布尔什维克老照片,出来的合影就是他们仨在一起那张。

 

斯大林、列宁和加里宁, 1919年


熟悉苏共历史的朋友一般都清楚,列宁和托洛斯基既是战友,也有明显的分歧。

 

在早期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列宁、斯大林等人是布尔什维克派。

 

而托洛斯基在1904年9月之前属于孟什维克派,后来才改投布尔什维克。

 

这俩派在革命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我们不细究,总之就是逐渐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1912年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把孟什维克派驱逐出党。

 

所以之后的俄共都会加一个标识——“(布)”。

 

托洛斯基在十月革命中立下大功,被认为是“起义的钢铁灵魂”,人称“红军之父”,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

 

不过斯大林时代出版的苏联历史书中,这段常常会被略去。

 

节选自1953年版的《斯大林略传》。这种语言风格后来被朝鲜学去,写了一本比《斯大林略传》厚十倍的《金日成传略》

 

托洛斯基这位同志在很多事情上是比较执拗的,加之早期出身孟什维克,使得1919~1921年间他与列宁爆发了一些分歧。

 

上篇的最后我们提到过,1919年之后斯大林的主要工作其实是在外面打仗。

 

他历任苏联红军南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南方面军政委等职,负责平定各地的叛乱。

 

此时由于列宁和托洛茨基产生分歧,所以前者决定重用斯大林来制衡后者。

 

这给了斯大林登上权力巅峰带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1922年4月,苏共十一大召开。

 

由于列宁身体状态每况日下、已无力承担繁重的工作(1921年底开始休养),所以会上决定选出一位新的苏共总书记。

 

在列宁默许、加米涅夫等人的力挺之下,斯大林成功上位。

 

原本政治地位在托洛斯基之下的斯大林,在名义上完成了对前者的反超。

 

 

同历史上的政治强人一样,一旦赋予了斯大林某个职位,他可以迅速的把“职权”变成“实权”。

 

在1922年4月后的短短一年间,斯大林羽翼迅速丰满。

 

1922年12月中旬,列宁再次中风,之后他只能通过向妻子克鲁普斯卡娅递交口信的方式施加政治影响力。

 

其中最重要的一封口信是这样说的:

 

“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

 

“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

 

“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史学界一般认为,列宁口信中提到的“这个人”,就是托洛斯基。

 

根据托洛斯基本人在回忆录中的记载,1922年底列宁已与他完成和解,想共同换掉斯大林。

 

当然名人的回忆录都要辩证来看了。

 

不管怎样,至1922年底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斯大林力量。

 

克鲁普斯卡娅撰写的列宁回忆录

 

面对列宁杀伤力极大的口信,斯大林一面低头认错,一面加紧收揽人心、巩固班底。


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

 

“口信事件”之后,斯大林对于接班产生了明显的紧迫感。

 

考虑到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他开始亲自负责监督执行列宁的医护制度。

 

到后期,连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想见列宁一面都很难。

 

正因如此,在二十年代的苏联政治斗争中,克鲁普斯卡娅始终站在斯大林的对立面。


有一点类似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的角色,让蒋介石很难堪却又无可奈何。

 

后来有苏联笑话称,斯大林曾怒斥克鲁普斯卡娅:


“你再胡说,我就宣布你不是列宁的妻子!”

 

1923年间,列宁因身体状况已完全中止政治生活。

 

少数派出身的托洛斯基虽然资历深厚,但毕竟不敌斯大林、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组成的“三驾马车”。

 

政治就是这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逝世。

 

克鲁普斯卡娅把列宁的遗嘱交给了苏共政治局。

 

在遗嘱中,列宁再次提到了更换斯大林总书记职位的问题。

 

不过列宁的遗嘱没有被公布于众,仅仅是在高层小范围内进行了传达和讨论。

 

面对遗嘱,斯大林“含蓄的表达”要辞去职务,被大家强势挽留。

 

谁都知道,列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克里姆林宫已经有了新的主人。

 

此后三十年间,斯大林稳坐江山,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留下了一段波澜壮阔又极具争议的历史。



番外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57%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