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与俄罗斯的分歧

印闲生 江宁知府 2024-04-04
要说这个世界上对中俄分歧理解最深刻、运用最娴熟的国家,非印度莫属,早在1949年尼赫鲁访问美国期间,这位印度开国总理就对杜鲁门总统讲道:

“苏联和中国不应被视为铁板一块,尽管他们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但分歧还是会出现。”

事实证明了尼赫鲁的先见之明,自六十年代中苏分裂开始,印度便与苏联结成同盟,长期采取“联苏制华”的策略。


1991年苏联解体对印度来说是一场地缘政治灾难,九十年代新德里几乎举目无亲,当时中俄高层交往借着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东风稳步推进,印度则陷入与俄罗斯的欠款纠纷中。

新千年普京上台以来,俄印关系得到极大修复,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希望建立一个由俄国、中国和印度为极点的多极世界,从而限制美国作为单极霸权的国际影响力。

在“中-俄-印”三角形中,俄罗斯把自己摆到枢纽的位置,对彼此保持警惕的中国和印度施加平衡(《如果一定要爆发新冷战》)。

与经常在联合国等场合挑印度毛病的西方相比,新德里其实更喜欢与莫斯科打交道。

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是一个转折点,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急剧下降,中国成为普京平衡西方压力的关键依仗,这让俄罗斯在“中-俄-印”三角中的身位不由自主倒向中国,不再是“枢纽”。

原先俄国对华军售质量是低于对印军售的,但在2014年之后,俄罗斯对华出口了苏-35和S-400——在此之前中国从未获得最新款的俄军武器系统。

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军事领域类似,中俄2014年签订了为期三十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输送合同,中国丝路基金还破天荒拿下了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股份。

当印度意识到它可利用的中俄分歧空间缩小后,为了应对可能的挑战,合乎逻辑的想法自然是再找一个有能力制衡中国的大国。


从“中-俄-印”三角关系的演化中可以发现,俄罗斯在制定国家战略时的自主性非常强,其与中国的关系也好、与印度的关系也好,利益考量远远大于价值观或对国际秩序的共同愿景。

为了准确了解我们最重要的北方邻居,接下来把视角切换到克里姆林宫,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思考一下未来“逆风翻盘”的复兴之路,以及这条路上可能爆发的中俄分歧。

俄国政治家们或许会构思如下的三步走战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