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的转折点

印闲生 江宁知府
2024-10-30
东欧地区有一个“翻浆期”的说法,一般指每年春天的3、4月份。

所谓“翻浆”,是指春天融雪造成的道路泥泞,使人和装备在泥土路上行走变得异常困难。

历史上,这一气候地理现象曾极大影响过苏德战争的进展,被称为左右战场形势的“泥将军”。

1942年3月,德军后勤部队在苏联库尔斯克州陷入泥潭的场景。

八十多年看过去,谁都没想到,类似的场景竟然又发生在今天的乌克兰。

犹记得2022年初俄军剑拔弩张之际,就有军事分析人员称普京不能再等了,再等乌克兰进入“翻浆期”,将给俄军机械化部队的后勤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可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方面一拖再拖,错过了军事角度的最佳窗口期(《普京的另一个剧本》)

2022年3月的基辅战役期间,大量俄军机动部队被困在田野里,泥泞的土地迫使他们不得不依赖几条主要道路,为乌军实施伏击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风水轮流转,待到2023年春,“翻浆期”又成了俄军的保护罩、乌军的大难题。

当时乌克兰接收了数百辆北约主战坦克,但迟迟未发起进攻,一直等到5、6月份才启动“夏季攻势”。

而俄军则充分利用了这段时间,于2023年初修筑起坚固的“扎波罗热防线”。

基辅战役期间的俄军的“一字长蛇阵”。因道路泥泞,俄军只能依靠公路运输物资,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成为乌克兰军队伏击目标。当时俄军一些装甲车辆曾尝试离开公路,然而却陷入了烂泥中。


2023年3~5月期间,英美媒体发布了大量扎波罗热一带的俄方军事工事卫星图,俄军几乎是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按部就班修筑了这些防御工事。

当前正是开战以来的第三个“翻浆期”,所以俄乌前线整体上比较平静。

对于这种平静,西方战略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一种是“僵持论”。

持该观点的学者或政客认为,俄乌战争的运动战阶段已经结束,战场陷入了僵局。

在他们看来,俄罗斯为了维持战场僵持,将不得不采取代价高昂的永久性军事集结,并且不断遭受各种类型的袭击,这种准战时状态将对俄国的民用经济造成很大伤害。

“僵持论”的乐观者还有一种不太切合实际的幻想,那就是乌克兰的某些战术成功(比如对黑海舰队的袭击)可以在战争中带来战略胜利。

不仅如此,他们认为开战以来对中国的深度依赖也增加了俄罗斯的战略风险,莫斯科迟早会寻求与西方达成某种形式的缓和。

待到那时,乌克兰和西方便可以以优势地位与俄罗斯谈判,迫使其做出让步。

因此目前西方和乌克兰的整体思路是尽可能维持住僵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诸如袭击俄罗斯国内炼油厂、打击黑海舰队船只、小规模特种部队向俄边境地区渗透等非对称作战行动会越来越多,以此消耗俄方精力与资源。


昆西研究所统计的开战以来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领土比例,维持在17.5%左右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乌克兰境内执行作战任务的俄罗斯军队数量。开战之初只有18万人,目前已高达45万。

另一种是“崩溃论”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战争并没有走向稳定的僵局,而是走向乌克兰的最终崩溃,俄军有可能在5、6月份发起一轮大规模攻势,如果西方不直接干预战争,乌克兰就存在失败的风险。

至于说乌军取得的战术成果,他们认为远程空袭很少能在战争中产生决定性的战略影响,除非乌克兰在夺取领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否则起不到太大的对俄施压作用。

抛开军事层面不谈,西方对外援助水平的下降也将导致乌国内另一种形式的崩溃,而从长远看,当前的西方对乌援助水平是不可持续的。

在持“崩溃论”观点的学者看来,普京其实早已主动转向了消耗战略,押注俄罗斯在人口和军事生产方面的数量优势最终会耗尽乌克兰的资源和西方的耐心。

到达乌克兰的崩溃临界点后,俄方会尽可能将与北约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降至最低,在此前提下谋取更多的利益。

不难体会,马克龙总统之前发表的一系列“欧洲派兵论”,便是在为第二种场景做铺垫。

未来一年内假如真的发生乌军前线溃败的情况,考虑到同期美国人一门心思忙大选,那欧洲就必须做好军事介入的预案,威慑俄罗斯扩大占领区的举动。



开战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人口优势越来越大。右图的3670万是乌克兰2023年官方人口数据,不过实际掌控的人口只有2800万,不到俄罗斯的五分之一。



红色为乌克兰GDP,蓝色为外部援助金额,2023年西方援乌总金额相较2022年已有明显下降。未来即使战场形势僵持下去,西方也需要每年筹措10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给乌克兰,否则乌克兰将很难生存下去。


与去年上半年不同,当战事进入第三年后,西方及乌克兰大致认识到夺回俄罗斯占领领土的希望已然破灭,且时间不在基辅一边。

美国现实主义智库昆西研究所在其报告中写道:

“虽然战场局势目前似乎处于僵局,但大量俄罗斯军队集结在乌领土上将给乌克兰带来突然军事崩溃的风险。

即使这种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也不能期望乌克兰在战争期间作为‘堡垒国家’实现经济和政治上繁荣发展,它仍需要源源不断的西方援助。

各方必须承认这一现实,否则会给乌克兰的未来和美国的战略利益带来严重风险。”

实际上,乌军在2022年的胜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俄罗斯情报系统失误、后勤准备不足、乌克兰快速动员带来的兵力优势等等,如今这些条件很难再复制。

除此之外,西方公众对于冲突的兴趣正在下降,即便在可预期的一到两年内,欧美也无法保证足够数量的援助,更不用说无限期地保证。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J.D.万斯公开宣称:

“在乌克兰问题上,每个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它将以谈判告终。乌克兰能够把俄罗斯赶回1991年边界的想法是荒谬的,没人真的相信它。

我们想对拜登总统说,你需要阐明你的雄心壮志是什么,是要拿610亿美元(待国会批准的对乌援助资金)来完成1000亿美元没有完成的任务吗?”

在国会的共和党议员中,许多人都同意万斯的观点。

欧盟领导人也私下承认,如果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动摇,欧洲根本无法取代美国的援助,特别是军事援助。

简而言之,摆在西方决策者面前的方案有且只有三个:

1、“马克龙方案”兼顾政治正确与底线思维),不做对俄妥协,但要为未来某个时刻乌克兰的崩溃做准备;

2、“拜登方案”目前的主流方案),号召大家接受长期战争的现实,不断对乌克兰输血援助,哪怕这种输血仅仅只是为了维持战场僵局;

3、“特朗普方案”政治不正确),对俄妥协,现状停火。

马克龙在访问巴西时说道:“巴西要邀请普京出席G20峰会,必须得到G20另外19个成员国的同意,这将是巴西外交部的工作”。

最后,谈谈除当事方外的其他国家。

昆西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不会对乌克兰与西方提出的“和平方案”感兴趣,在他们看来,这些方案就是最后通牒,不允许谈判立场有任何妥协的因素。

尽管大多数国家都同情乌克兰的困境,但却很少有人希望看到俄罗斯战败,因为大家同样认可或部分认可克里姆林宫对西方霸权的不满。

因此,对俄施加压力最好的渠道并不是欧美国家拉着乌克兰一次次开“和平峰会”,而应该在全球南方国家场合采用一种适度的方式向俄罗斯传达大家对于妥协的意愿。

只有这样,才能给已经走入死胡同的欧美乌克兰政策带来一丝转机。


防失联,欢迎关注备用号“织造短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宁知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