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登会退选吗?

印闲生 江宁知府
2024-11-13

自6月27日大选辩论失利以来,民主党内有关“拜登退选”“谁来接替拜登”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


亲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几乎是每天一到两篇文章疯狂攻击拜登——


6月28日,《纽约时报》发布“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拜登应该退选”的社论;该报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同日发表专栏,称“拜登是个好人,好总统,但他必须退选”。


7月1日,《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题为“我们不应该对拜登束手无策”,作者呼吁民主党人不要因循守旧,不要碍于面子,不要怕临时换将带来的麻烦和不确定性云云。


7月2日,《纽约时报》再次发表特约时评,以1968年约翰逊退选为例,呼吁拜登也应该退。


之后类似的文章层出不穷,诸如“拜登总统现在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拜登能送给美国的最好的礼物:退选”“对拜登的放任自流是最危险的方案”“如果拜登弃选,应该提名谁……”



最近一周,不仅是媒体层面,国会的民主党议员、外部的大金主等纷纷发表劝退言论,甚至连民主党大佬佩洛西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是否参选由总统决定,我们都鼓励他做出决定,因为时间无多了。无论他决定做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他。”


此番言论被解读为“软性劝退”。


为了打破质疑,拜登于7月11日北约峰会结束后举行过去八个月来的首场无提词单独记者会,然而在此之前,他与泽连斯基共同面对记者时却再度出糗。


拜登介绍泽连斯基时说:


“现在,让我邀请乌克兰总统讲话,让我们欢迎既有勇气又有决心的普京总统。”


此言一出,台下记者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身旁的欧洲领导人爆出阵阵笑声,发现不对劲的拜登迅速纠正道:


“泽连斯基总统一定会击败普京总统,击败普京是我全力专注的事情。”



尽管拜登面临着党内外巨大压力,但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拜登自己坚持不退,就没有人能够强制换掉他


初选期间,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持者们已经投票选出了候选人。


当时特朗普有黑莉、德桑蒂斯等党内强力竞争对手,初选相对激烈,大家也比较关注;而拜登因没有人挑战他,只匆匆走了个过场。


过场虽过场,程序可一点也不少。


按照惯例,每个州赢得初选的候选人将获得该州代表们的支持,在今年八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这些代表将投票给初选获胜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


尽管虽然法律层面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将票投给初选获胜者,但根据美国初选流程的运作方式,很难想象代表们违背选民意愿擅自投票。


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位民主党大佬敢出来呼吁各州代表投票给拜登之外的人。


但是,如果拜登本人主动退出竞选,那事情就有趣了。


此时副总统候选人不会自动成为总统候选人,理论上代表们可以自由投票,不排除发生群雄竞逐的混乱场面。


2015年国民党曾发生过“换柱”风波,把已经提名的2016候选人洪秀柱换掉;有岛媒调侃称,民主党内现在缺一个朱立伦(操盘换柱的国民党主席)。


拜登是否有可能在各方压力下主动让贤呢?


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意见分歧严重,有人觉得八月份前大概率要退,但主流观点还是判断拜登会选到底。


原因有以下四点:


1、拜登是一个骄傲、固执和顽强的人。


拜登1972年成为参议员,1987年起就开始竞选总统,期间经历诸多挫折(《拜登的仕途之路》),他不会因为辩论失误或答记者问口误而一蹶不振。


拜登在最新的记者会丝毫没有流露出后退的迹象,反而坚定表示:


“我打败过他一次,我会再次打败他。”


拜登竞选团队也发布了一则宣传片,片中拜登显得坚定有力,正在对人群发表讲话:


“我知道我不再年轻,但我知道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当你被击倒时,你要重新站起来……”


2、拜登的家人及核心圈子成员都希望他选到底。


对拜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夫人吉尔、儿子亨特和妹妹瓦乐莉均坚定地支持他继续参选。


6月27日辩论结束后的首个周末,拜登一家在戴维营举行家庭会议,根据媒体报道,家庭会议的结论可以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来形容。


除拥有家人的支持外,拜登的核心圈子成员如前白宫办公厅主任Ron Klain、现任办公厅主任Jeff Zient、他在参议院的办公室主任Ted Kauffman、总统顾问Anita Dunn以及布林肯等,也都力挺他选到底。


有学者分析称,由于总统年迈、精力不济,拜登的核心圈子成员成为近几十年来权力最大的幕僚群体,用马斯克的话说:真正的总统不是乔·拜登,而是那些控制提词器的人。



3、没有众望所归的“拜登替代品”。


如果有一位履历声望不亚于拜登、民调能够稳赢特朗普的民主党大将,那此时此刻人们自然会聚集到他的身边。


然而举目四望,人们提出的备选人选如副总统哈里斯、加州州长纽森、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以及和交通部长布蒂吉格等,都达不到众望所归的效果。


其中,哈里斯的政绩乏善可陈,她这些年被拜登授权负责边界和移民事务,搞得一地鸡毛,堪称“反移民”议题的活靶子。


交通部长布蒂吉格1982年出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LGBTQ族群身份的内阁首长,被视为民主党未来之星,但当前看履历还不甚完整。


纽森和惠特默是呼声最高的两位民主党州长,不过他们均处于州长第二任期内,且全国知名度尚有所欠缺。


选总统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要提前很久争取各路金主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投放广告、举办演讲造势以拉抬知名度,同时巩固各州/市/县的地方桩脚……


站在纽森的角度,他今年才57岁,有足够的耐心再等四年,步步为营筹备2028。


假如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临时冲上去,一旦败选(大概率事件),将重创自己的政治前途,得不偿失。


因此,即便拜登主动让贤,纽森也未必愿意出头。


加州州长纽森在上海外滩街头,2023年10月。


4、民主党的决策机制很像民主集中制,没有哪位大佬能够一锤定音,大家都不敢承担责任。


在美国历史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在距大选投票仅4个月时换将的先例,而且以往换将的案例也几乎没有成功的。


此时谁要“倒拜”,不仅仅意味着与拜登翻脸,还将承担换人后败选的责任。


由于事关重大、牵扯甚广,民主党大佬们只能咬着牙赌拜登逆风翻盘。


实际上,辩论失败和发言口误对拜登的民调伤害很有限,他的支持者早就免疫了。



7月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民主党人分别举行闭门会晤,但未能就是否支持拜登继续竞选连任达成共识。


7月12日,拜登与众议院民主党人进行线上会面,结果再次不了了之,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只说“将继续努力为美国人民争取最大利益”。


这种充满分歧的场景或许是拜登团队希望看到的,毕竟还有一个月就要正式提名了。


有媒体评论员这样感慨,在选民普遍厌倦二老的情况下,民主党和共和党却无力阻挡拜登与特朗普进行二番战,这是美国民主制度最大的悲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宁知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