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塑“阳刚之气”: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新探//赵犇,王晓芳

体育学刊 2022-04-24

赵犇,王晓芳.重塑“阳刚之气”: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新探[J].体育学刊,2020,27(01):76-79.

文章来源:http://m.chaoxing.com/mqk/read_38502727e7500f265b79fc72226c0b55b13c67f4ae10d7be1921b0a3ea255101fc1cf1fbb4666ae6205651b0dfa24d311c5409bc93e1910529a35adb33a5046907780b5c5cd00a980ea60598f786aa62


编者按

      1月28日,教育部回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明确指出要通过多方途径解决这一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积累诞生政策理论的火花,早在2020年初《体育学刊》便刊发《重塑”阳刚之气“: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新探》一文,且看作者关于这一领域的解读。


       阳刚之气一词,形容男子具有刚毅、勇敢、果断的性格特质。在当今中国社会,青年男性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已经愈演愈烈,外表油头粉面、承受能力脆弱、说话“娘里娘气”等是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么,当前青少年一代的阳刚之气因何匮乏,作为塑造阳刚之气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工作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需要注意什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 当代青少年阳刚之气匮乏的原因


1.1 社会层面

       文化多元时代,所谓“追求个性”以及“中性化、多样化的审美”渐成潮流,它们所倡导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在一些媒体和舆论不负责任的宣传下,将青少年的阳刚之气蚕食殆尽,终于从难登大雅发展为堂而皇之,并最终异化为“鲜肉风”“阴柔风”,对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导向作用。


1.2 现实层面

       思想方面,当前的青年一代,出生时正值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加之“双亲四老”的呵护,让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之中,因此较为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身体方面,当今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断普及,计算机、互联网、智能装备等在很多行业中已经取代了肢体劳动,社会对体力的需求显然降低了很多,因此,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体力性差异越来越小,除个别行业以外,很多男性在工作中已经不再需要付出大量的肢体劳动。长此以往,男性的体格逐渐趋向于纤细化和瘦弱化。骄娇二气由此渐渐滋生,有些时候甚至成为讨喜的噱头,或谓之撒娇、卖萌,着实令人生厌。


1.3 学校体育层面  

       在实际操作层面,儿童体育教育工作也不尽如人意。第一,在我国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期,体育活动几乎等同于各式各样的游戏。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教学、训练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本并无不妥之处,但目前的普遍情况是,袋鼠跳、贴膏药、捉迷藏、跳格子等常用游戏的科学性,即内容设计、时间安排、训练的量、强度、负荷等还很不完善,其效果大体上也体现在娱乐层面的愉悦,难以对阳刚之气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效果。相比而言,欧美及日本等国的儿童很早就接受了训练量较大和训练强度较高的长跑、冷水浴、游泳、野外生存等严苛训练。由此,可能也造成了我国与上述诸国儿童阳刚之气上的差距。第二,据学者的研究,在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阶段,师资结构整体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特征,即女性教师的比例远远大于男性教师。在很多幼儿园中,甚至都没有男性教师。幼儿的体育教育,也基本由女性教师来承担。女性教师的母性特质和细致关怀,虽然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情感照顾,但相应地,也使得他们缺乏锻炼阳刚之气的机会和环境。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未来的性格特质。因此,当前我国青年少一代阳刚之气的匮乏可能在幼儿时期就已经逐渐产生。而到了中学和高校阶段,虽然体育教师以男性居多,但是因为受到安全教学、安全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学校体育中对抗性较强、训练强度较高、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时常流为形式,有些甚至难以开展,也几乎无法对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产生助益。


2 学校体育如何重塑阳刚之气


2.1 加强引导,树立忧患意识

       自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崛起以及阳刚之气的觉醒无不伴随着战火与硝烟、苦难与伤痛。当前,虽然我国已经诸多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外部环境上,如今由西方文化体系所引领的泛娱乐化、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等,威力可能并不亚于曾经的坚船利炮。在内部环境上,崇文抑武的思想积习、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和信息化工具的普及,前者在主观上影响青少年一代身体活动的意愿,后者在客观上降低了青少年一代身体活动的可能性。因此,从上述两方面来看,当前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无论在精神还是身体上都正在遭受极大的考验。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首当其冲的是,社会各界应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并时常以曾经“东亚病夫”的蔑称作为警醒,借助主流媒体对“阳刚之气”“尚武精神”“担当意识”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大众形成崇尚“阳刚之气”的社会氛围。而作为重塑青少年一代阳刚之气的重要践行者,学校体育也应当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到青年一代的阳刚之气与国家命运、民族危亡之间的联系,勇于承担起培养青少年一代阳刚之气的重任,做到对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在行为上支持,在训练上督促,在内容上落实。让崇尚体育、崇尚阳刚之气的风气贯穿、渗透到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工作中。


2.2 转变思想,加深学校体育作用的认知

       学校体育的浅层是对身体层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体质健康的提升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两个方面。深层的作用,则表现在对精神和气质的塑造方面。如老一辈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张伯苓的“尚武者,国民之元气也”、“强我种族,体育为先”等精神。因此,教育界和学术界不应当只重视体育对提升体质水平的作用,而应当以真实的事例为依据,加强论证和宣传,说明体育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的作用和意义。事实上,当前青少年一代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虽然目的比较直接,在大多数时候仅仅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打回去”或者反霸凌,而广泛地参加跆拳道、拳击、武术、散打的培训,但这也从侧面印证出,家长们的意识中对体育,尤其是对抗性项目对于塑造孩子阳刚之气的作用是比较认可的,并且在大城市是有较高的需求的。体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家长的这种需求在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中给予强有力的供给并贯彻下去,最终引导到培养孩子阳刚之气的层面。


2.3 改革内容,提高男性幼教教师的比例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在实践中,基本由智力教育和游戏教育两大部分构成。相对于智力教育,游戏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深入,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体上还处于浅层的、经验总结式的水平。此外,游戏教育虽然能够起到一些体育教育的作用,但是,因为在量、强度、负荷以及教育作用方面并没有科学完善的体系,所以它并不能够完全代替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阳刚之气更是难有企及。不过,可喜的是,近年来,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和体育工作者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也已经展开了幼儿体能训练、身体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幼儿体育研究、幼儿体能论坛等学术活动也日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如果能使幼儿体育、幼儿体能等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以体育的理念和手段指导幼儿的身体训练,设计好内容,把握好训练的量、强度和负荷,对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塑造幼儿的阳刚之气,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此外,在幼儿园中,需要以政策倾斜辅以社会舆论的导向,消除幼儿教师中的男性“职业性别隔离”,分步骤、分阶段地提高男性教师的比例,让幼儿在教育阶段的伊始,就熟悉和习惯男性气质,提供一种阳刚之气的氛围,避免幼儿对女性教师的过多依赖而产生的怯懦、脆弱等性格特质。


2.4 中学开设“加刚”课程,避免“混课”和“快乐体育”

       针对当前青少年一代缺乏阳刚之气的现状,在中学应当开设“加刚”课程,并且进行严格的考核。同时,还要避免两种趋势的出现和蔓延,其一是“混课”,其二是“快乐体育”。对于“混课”而言,其主要问题在于学校和教师。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挤占,沦为“鸡肋”的情况屡见不鲜,学校又时常基于少出或者不出安全事故的考虑,不愿意开设对抗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高的体育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体育教师会去主动迎合大环境或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哨子两个球”、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就可能完成一学期的课程。这样的体育课,学生不仅在身体锻炼上收效甚微,而且根本无法体会激烈运动中的对抗、逆境中的顽强拼搏,也难有机会体验失败和挫折,更不可能达到塑造阳刚之气的目的。对于“快乐体育”而言,毋庸置疑,它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教育思想,但是,对于当前的中国可能并不十分合适,有时还会给一些在主观意愿上存在混课思想的教师提供借口。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游戏、竞赛可以是快乐的,但也一定要有艰苦和枯燥的一面,而阳刚之气也正是在这种艰苦和枯燥的汗水、疲劳、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中得以塑造的。正像毛泽东同志形容的那样:“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2.5 高校把好关口,实施硬性达标要求  

       高等教育阶段,基本是青少年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最后一次可能塑造学生阳刚之气的机会,虽然此时,个体的性格特质已经基本定型,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略微有所改观的。在方式和方法上,可以借鉴公安军警类院校的强制体育措施,或者学习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对某一项或者某几项体育项目的硬性达标要求,对合格者颁发证书,不合格者不予毕业。高校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青少年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即便有社会和舆论的压力,在体育的硬性达标方面也决不能让步,妥协和让步的结果,有可能是青年一代身体的垮塌,继而将会是整个社会阳刚之气的匮乏。


3 学校体育在重塑阳刚之气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正视学校体育的作用。在增强体质和传习运动技能以外,学校体育对塑造学生的精气神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应当主动去认识,去发挥,而不应在“娘炮风”“伪娘风”倒逼的情况下才想到。

       其次,要避免矫枉过正。阳刚之气的缺失固然有很大弊端,但一味地进行强调,也可能发展到另外一种极端。早在多年前,国外的一些学者就已经开始反思西方社会推崇的,四肢强健、武断专横并且喜好支配他人的所谓“传统男性”的气质,有可能成为个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如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等。因此,需要注意,学校体育在培养阳刚之气的同时,一方面,还是需要加强文化的修养,避免阳刚之气向大男子主义的转向,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温暖、细心、体贴等所谓的“女性”品质和阳刚之气也并不矛盾,培养二者兼而有之的青少年才应当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再次,确保安全的同时,需要让体育教师展开手脚。可以预见到的是,学校体育在实施“加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肢体的剧烈活动或者对抗,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这一问题而因噎废食。主管部门应在政策文件中予以相应的支持。此外,还需要对“加刚教育”的落实者,体育教师的权益进行充分的保障,避免他们成为在“加刚教育”过程中,孩子受伤之后的替罪羊。当然,如果能够推进“校园体育保险制度”,由保险公司、各类公益金以及学校三方共同承担“加刚教育”可能带来的风险,或许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

       最后,需要各方通力配合。重塑青年一代的阳刚之气,学校体育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尤其是家庭和舆论的支持。对于家庭而言,当孩子因为“加刚课程”而吃苦甚至受伤的时候,家长更应当以冷静的态度妥善处理,避免出现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对于媒体而言,在“加刚教育”的改革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媒体不应以局部的不足而否定整体的改革方向,同时,还要避免断章取义式的报道,去刻意营造噱头和关注度,人为制造家庭、社会、舆论和学校体育的对立。总而言之,当代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匮乏是长期以来各种积弊复合之后的产物,通过学校体育的手段进行改革,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样一个长期的“破冰”过程中,问题在所难免,所以,家庭、社会和舆论一定要宽容以待,否则,改革难以长久纵深,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结语

       事实上,早在百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在《体育之研究》中深刻阐述过体育对于塑造国民阳刚之气的作用和意义。“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如今看来,在当前“鲜肉”、“中性”和“伪娘”大行其道的时代,这段论述依旧振聋发聩。我们也必需认识到,对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前途,也可能影响民族地位和国家发展。在此,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紧密配合,以学校体育为突破口,重视“加刚教育”,重塑青少年一代的阳刚之气。


作者简介

赵犇(1985-),男,新疆昌吉人,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在读。

王晓芳(1971-),女,四川泸州人,博士,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