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还是“忍”,在生气时我如何管理情绪?
有一天,我给孩子们切好了苹果,弟弟的那份放在了塑料碗里,哥哥要求他的要放在磁碗里,我叮嘱他“这是爸爸妈妈在丹麦买的碗,我们都很喜欢也很有纪念意义,摔在地上就会碎的,所以我希望你能在饭桌上吃水果,吃完了再下来玩!”
他很愉快地就答应了,兄弟倆在饭桌上谈笑风生得你一口我一口,我在厨房收拾,没一会儿就听见他倆嬉皮打闹的追逐声,估计是吃完了,这不,上楼玩去了。
我继续收拾厨房。
神还没晃过来呢,突然听见一声巨响,破碎的声音蔓延开来,这声音还不单纯,夹杂着瓷片一块一块滚下楼的声音,再之后就是一片寂静。
我从厨房赶到楼梯口,哥倆怯生生地站在楼梯的最顶端,楼梯上支离破碎的瓷碗,我已经事先说好了只能在饭桌上吃,但是他还是经不起又想吃又想玩的诱惑。
如此下场,我特别抓狂。
弟弟也被破碎的声音震惊了,在楼梯口一个劲儿说“看妈妈,碎了~!”
哥哥这时胀着通红的脸,低着头恨不得把头埋到地底下去,他看到嘟囔着“妈妈不要生气,我不是故意的!”
我深呼吸了几下,百感交集......我说“我没有生气!”
这时,大家就会问了,你这是在忍住不吼啊!
是吗?
有朋友留言:
“平时还能正面管教,平和坚定,但是常常也被负面情绪困扰,没有办法忍住,脾气爆发之后又是一通后悔和反思,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怎么也改不掉。”
脾气爆发就是让情绪控制了自己,一旦情绪被控制,负面情绪就会变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家应该都有亲身体会,吼叫是不管用的,吼叫如同体罚一样,尽管可以控制孩子的行为,但是没有控制孩子的内心,年幼的孩子只是默默接受,只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每个人都一样,外在的行为是冰山露出来的部分,然而,隐藏在冰山下面的才是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情绪。当背后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越积越多,越沉越深,到了某一天换种形式从别处爆发出来,就会更具灾难性,例如说谎,偷窃,叛逆,更严重点还会抑郁或有自杀的倾向。
既然吼叫无法让事情改善,那么难道要“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去压抑自己吗?压抑的妈妈是不快乐的,一个不快乐的妈妈不但让自己陷入死循环,也会给家庭徒添压力。科学证明,长久的压抑会带来抑郁,内分泌失调,降低抵抗力,还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所以发火和压抑都不是很好的情绪管理方式。我曾经也被情绪处理方式困扰。在看过了很多篇父母与子女相处方式的研究报告后,我发现,最好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那怎么控制呢?
就上面的例子,我当时是非常抓狂的,因为哥哥没听话,冲动的情感脑鼓励我马上河东狮吼。在深呼吸之后我说,“我没有生气!” ,那是理智的思维脑让我冷静下来了,我好好想想如何处理,也许自己犯不着发这么大一通火。
与其说我在压抑,不如说这深呼吸是大脑从感性升级到理性的机会,这个机会能让我过滤掉本能的激烈反应,调节情绪,当不被情绪控制了,自然也不会把负面情绪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实际上,当自己不再生气,就不存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情绪已经满到快溢出,不如尝试一下这几个步骤:
觉察自己的情绪
冷静和深呼吸
换位思考
建立链接
1. 觉察自己的情绪
有了孩子后我们多多少少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对于我来说,早上出门程序和晚上睡前程序都会让我踩到发火的地雷,担心上学迟到会让我心跳加速,让孩子刷牙穿衣他们撒腿儿跑了会让我呼吸变得急促,哥倆爹生起气来甚至会握起拳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情绪激动时我们经常觉得“我太不配当父母了!”或者“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等等负面的想法。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反应虽说不能改变,却是能觉察到并刻意调整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是控制情绪的前提。
2. 冷静和深呼吸
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时间是很紧急的,可以用冷静和深呼吸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平静下来。
当觉察到情绪快要控制自己的时候,用几秒钟的时间冷静,这个过程我会默念10下,整理思绪。这种方法并不是压抑情绪,反而在默默地直面情绪。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整个生气的过程从自我觉察开始到冷静之后结束,实际上我没有生气。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周围环境里的一切。我特别赞同的这句,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就需要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对待我们。当他们犯错误时,自己是可以感受紧张的气氛的。与其这时去压抑情绪,不如让孩子看到大人是如何管理情绪的,我们可以做情绪的主人。
3. 换位思考
当变成了情绪的主人后,我就能更切身体会哥哥的感觉了。切身体会便是换位思考后,那让我内心就会变得柔软,而这份柔软给了我更多坚定的力量。
哥哥并没有想到碗会被摔碎,也许他非常想把水果吃完,可是又抵挡不住和弟弟一起玩的诱惑。哥哥说“我不是故意的”之后,我非常同情,即便我心里知道如果他不拿着碗玩就不会出现这个状况。
理解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我懂他还想玩,我懂他还想吃,我更懂他想拿着碗一边玩一边吃,他的感觉我都懂的,这时,他会觉得我懂他。
对情绪和感觉我全然接受,这份同理心和换位思考他是能体会到的。
4. 建立链接
在建立连接时,我希望能达到强调规则和正面管教的效果:
在深呼吸和调整心态之后,我说“喔…哥哥,这个碗被摔碎了,我真的很伤心!”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在我调整了心态之后,生气转变为伤心。
“我看见碗被摔碎了,那个是爸爸妈妈的纪念品,到底发生了怎么回事?”(以“我”开头表达自我感受)
哥哥说“我就是想和弟弟玩,可是我还没有吃完!”
我说“你记不记得妈妈说要在饭桌上吃完了才能下来呢?”(强调规则)
哥哥说:“记得,可是我想玩!”说完又懊悔地哭了起来
我说“你想来抱抱吗?”(身体接触有助于情绪缓和)
这时我抱着他,他哭得更伤心了,我说,“妈妈在这里,你哭吧!”
这时我让他在情绪里多呆一会儿,随着他的哭声越来越小,趋于平静,我问他“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吗?”(自我觉察)
他说:“因为那个碗碎了,我以为你会骂我!”
我说:“对不起我让你感觉这样,有的时候我会骂你,但是我也尽量让自己不要那么做,骂你的时候你很害怕是吗?”(共情)
他点点头!
我说“我希望自己以后都能好好说话,但是我也希望你能以后在桌子上吃完东西了再下来玩,特别是瓷碗易碎要小心。你觉得呢?”(正面管教)
他说“我还是感觉很伤心!”
我说“嗯,伤心的感觉很不好,我能怎么让你感觉好一点吗?”如果是弟弟,我会给几种选择,“你现在想在我怀里躺一会儿?还是去看看爸爸妈妈在丹麦的照片?” (给出选择回归正常)
他眼睛一亮,说“好!我想看!”我们和弟弟就一起去拿相册了。
通过正面管教的方式我和他建立了连接,关注到互相的感受,表达了互相的感受,也在无形中强调了规则,只有在感受到彼此的关爱和理解的同时,我们才能让孩子听到我们想说的话,也让孩子说出他想说的话,这一切都是互利互惠的。
觉察自己的情绪,冷静和深呼吸,换位思考和建立连接,这四步让我坚信对待情绪我们是可以温柔而坚定的。懂得情绪管理的人,不需要爆发,那样有损于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不需要忍,因为我们得先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我在练习瑜伽时有刻意地留意自己的呼吸,也会让自己活在当下,随着音乐去冥想。活在当下,呼吸,冥想这些都是有助于调整情绪的。
在哪儿看到一句话,特别逗,放在这儿正合适
“生活如一地鸡毛,我们要用智慧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2018 六月
纽约长岛
晨宁
p.s 上周文章做了一个搜集赞数的小活动,感恩大家那么踊跃得留言,我花了一上午把每一条都认真回复了,太喜欢你们留下的脚印了,这篇你们能继续?
请“我不是青虫”这位朋友在后台联系我,以便沟通奖品细节。
相关阅读
「 晨宁,定居纽约长岛,在家实践蒙特梭利三年,哥哥Siggi (2013年8月),弟弟Magnus (2015年12月),这里记录着我们共同成长的故事。」
亲子游戏|家庭教育|陪伴方式
微博:@儿戏国
微信公众号:儿戏国
看看我们的故事|亲子生活 可以 很有趣
参考文献:
Duncan, L.G., Coatsworth,. A model of mindful parenting: Implications fo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prevention research.
TTownshend K. Conceptualizing the key processes of Mindful Paren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youth mental health. Australas Psychiatry 2016 Dec;24(6):575-577.
Krantz, D.S., & Manuck, S.B. (1984). Acute psychophysiologic reactiv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review and methdologic crit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