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美国推娃盛况更让我慌得一批的是: 推错了方向!

GT小姐姐 晨宁的 2022-07-20

这个周末,我的微信朋友圈和好几个妈妈群里又被一篇文章炸开了。


是哪篇大家应该都清楚,那让人焦虑的推娃盛况讲的正是在美国的我们,和自己的生活高度相关,真实贴切到身边就有这样疯狂的妈妈,自己也曾经因为缺乏格局和远景,把这些来自同伴的压力视作大问题、大任务、大难题。


传播焦虑的文章太多了,特别是这种只传播育儿有多焦虑,却不提供疏导心理和解决问题的文章,他用虎妈蔡美儿的“成功”混淆“观点”和“事实”,退一步讲,虎妈的孩子现在头上是套了光环,被众人无限放大,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还有千万个一辈子就此被逼失败的案例。


话说回来,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适当的焦虑是好的,它能让我们看清大环境推动我们前行。然而,如果一直纠结在这些毫无比较价值的个案之间,当妈妈就会当得一惊一乍忧心忡忡,别人学了也送自己的孩子去学,别人使劲推自己也不甘心嫌着,也许孩子没那么热爱,却用威逼利诱说服他去热爱啊,说服自己累点没什么为了孩子好......我总在想,这些让妈妈们发愁的事情,在很多年后看回来,会不会笑自己太过较真?


这些事情不是不用在意,而是要适当地随遇而安,把力气省下来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去重视战略(目标、格局),而非战术(技巧,知识碎片)。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品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怎么去改变环境或者自己?为此我需要牺牲放弃什么?如果一时达不到我能不能心中有数之余,采取权宜之计?


养育孩子有太多的细枝末节需要去担心,而孩子也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大家不能尽自己所能平和、开心和体面地生活呢?


今天推文晚了,本来没想发这个话题的,但是今早收到了朋友Stefanie的这篇文章,感觉不得不推出来,送完哥倆上学后快马加鞭写下这一段。上周五,我得知她们公号在做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冲击下的未来社会,你的孩子要如何准备“的免费讲座的信息,没想到用一个周末的时间,Stefanie用自己对“推娃爆文”的观点,巧妙地和这个讲座话题联系在了一起。


把这个思想独立,灵魂有趣的公号诚挚地推荐给大家,文末有这次免费讲座的加入信息。希望你喜欢!


文字  | Stefanie

图片  | ©️Whittle School & Studio

排版  | Stefanie



2019之初,就被两篇推文刷了屏,一篇关于可能的外星文明,宏观大气;一篇关于美国家长推娃盛况,接地气无比。


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两篇爆文,在GT小姐姐眼里只有一个词:焦虑! 


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家里还有一只嗷嗷待哺,或者不谙世事的小娃


GT小姐姐往往一焦虑, 就会变得理智又冷静。


对于前者,外星文明攻占地球这种全人类毁灭的故事,发生了就是宿命,属于“无能为力的焦虑”,甚至焦虑中还带着些许激动。结果今天一查,只有一条显示:“不实信息”。


而对于后者原以为推娃只存在于蔡美儿这样的“虎妈”, 殊不知就发生在隔壁。这就属于来自Peer pressure的焦虑。(原文请戳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得一批


这种焦虑,真的在"要不要加入推娃”本身么?


在小姐姐们自身经历了"一路被推"或者听多了“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又耳闻目睹国内各种推娃盛况的以后,再看看美国中产亚洲家庭的推娃,不应该觉得陌生。


美国的学区房,GT programe (天才班)和兴趣班,说到底和国内我们熟知的学区房,火箭班,各种培训班到底有什么区别?没有!


如果身边有稍微年长一些的朋友或者同事的小伙伴,你敢说没听他们提到过推娃去天才班的故事或者周末忙碌着当司机和陪练的“兴趣班”日程? 有小孩的美妈,你难道没有给娃报过各种早教启蒙班?有过买房经历的家庭,你敢说你没考虑过学区的影响?


2018年末,我参加了一个高端私立学校的公开招生会,因为大部分家长都着装正式,所以特别留意到一身着t-shirt, 略带油渍的牛仔裤和人字拖的非洲裔女士。对着装和容貌的常识判断告诉我:她的生活景况可能不太好。提问环节,她频频举手,问题大概是:他的儿子两岁开始在家学习中文,三岁开始学习数学,一直有自己亲自为他设计的各类课程。虽然现在只有5岁,按照年龄只能上k,但孩子的课程水准已经达到三年级的标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会有什么特殊的应对方法?...我当时是心中一震:全力推娃,原来不是亚洲家庭特有的,而是不分肤色和社会阶级的!


其实,大家早已都在无形推娃的全球大军里前行。



让我真正焦虑的是:要如何推娃?


买最好的学区房念最好的公立,小孩疯狂补课考进全班99%进入天才班, 周末排满各类兴趣班,有时间就带他走遍天下提高见识,希望娃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高效有意义,经过努力,最后考进世界名校。


这个路线设计,看似完美! 



然而,它忽略了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以后信息工业,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为支柱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可能将彻底颠覆人类社会面貌。


后信息时代

以5G大数据,区块链为特征的后信息工业技术毫无疑问将打破信息的不对称。 人和信用的数字化,大数据或许某一天会颠覆“自由和人权”这个当今社会共同信仰。如尤瓦尔•赫拉利 在《未来简史》里预测,以数学算法为基础的“数据主义”会成为21世纪的人类共同信仰。黑镜第三季第一集《Nosedive》,未必不会成为现实。



生物科技

2018的转基因定制宝宝诞生的消息发布以后,网上有这样的一个段子:


段子虽然夸张,但这就是21世纪的孩子,面临的可能是更加夸张的生物科技。因为这就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科技的进步,是永远不会止步的。


人工智能

有学者研究表示:大量无需天赋的重复性劳动,可由训练掌握,这样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果你还在怀疑人工智能的未来,看看身边,从google,淘宝,小红书的推送,到amazon, 顺风的配送,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然到来。而未来,以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结合产生新的生命基点,很可能将颠覆普通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


这就意味着,我们从小按照既有方式没日没夜不计成本培养的高分,学霸和所谓的高材生孩子,最后都拼不过一枚机器人🤖️, 就更不要说人机结合的“超人类”。



在这身处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发展。从1999年到2019年,大家的出行方式变了,沟通方式变了,居住环境变了,赚钱方法也变了...但是唯独教育这块,从理念到方法,都延续至今。


基本逻辑还是:念好学校,有好的成绩,进好的大学。无论最后教育程度如何,学习的时间终止于参加工作或者为人父母之时。


有些小姐姐可能会说,我随大流呀,随大流总不会错。 但是如果未来的社会,不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能人为本”,这样普世的大流,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所以,比起推娃盛况,让我焦虑和担忧的是: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还能跟得上科技爆炸的脚步?

面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大数据世界,家里小可爱的教育方向到底在哪里?



此题,我无解。


但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格局大,看得远。当自己迷茫不要紧,总有更富智慧和经验的人,给予你一定指引和方向。


 

(以下是免费讲座的信息)


全球公民和现代化教育,也许是个大方向。


有这么一群世界顶级的教育者,本着适应当今社会的初衷,整合资源建立了一所“独特而非凡的”全球化学校—Whittle School & Studio (荟同)。他们说:未来的教育,需要Global Citinization 和Mordern education,这就成了荟同的主要理念。 



作为号称全球最高端的少女妈妈community,GalTogether很荣幸和荟同达成合作,邀请到两位世界顶尖的教育者来做客Galtogether 2019的新栏目 —GT Talk只关注,最真实的教育


Peter Merrill博士曾任职全美排名第一私校,也是两位布什总统母校—Phillips Academy Andover30余年。在职期间,他领导着该校的世界语言部门。 他曾担任“美国俄语教师协会”的两任主席。




Peter Merrill, Ph.D.

Co-Chair of the Education Design Team, N.Y.C. HQ


Xueying Zhang老师曾负责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汉语项目近10年,带队获得三次国际汉语比赛“汉语桥”一等奖





Xueying Zhang

Director of 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


Merril博士和Zhang老师将来和对未来焦虑的家长们,聊聊作为资深教育人,也作为家长本身,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时间:美东时间 1/15 9pm - 10 pm

        北京时间 1/16 10 am - 11 am


收看方式:GalTogether 群内视频直播


参与方式会员, 群内直播;

             非会员, 转发👇海报至朋友圈或100人以上微信群,截图发送至扫码微信号。




社交能力的培养和情绪的管理,也许会是一个具体方向。


尤其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小姐姐们,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经常被社交能力的局限这样的软实力感到困扰


尤其担心下一代,摆脱不了华人第二代在美国害羞,不合群,被边缘化这样的实际问题


在推娃的大军中,相比数理化音乐体育编程的学习,这样的软实力,在未来的世界可能显得尤其重要。毕竟,社交和情绪是人类特有,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


GalTogether 和Whittle school & studio 正在筹备针对年轻华人家长的“ GalTogether X Whittle 认真下午茶”。下午茶的主题是:ABC的社交能力,要如何培养?



Whittle 小学部主管 Suannna和中文项目主管Xueying Zhang老师将和家长们分享她们在儿童“Social Emontional Learning”的经验。


Susanna Stossel 曾任职于美国国家大教堂私立小组的学前教育主管,也是发表于2015年的幼儿园儿童数学读物《Baby’s Wild Adventure》的联合作者。







Susanna Stossel

Head of Lower School, D.C. Campus


这个“认真的下午茶”,

是一个DC地区年轻华人的social event;

是一个面对面和Whittle 小学主管和中文项目主管沟通的机会

也是作为家长学习了解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为孩子的社交能录培养作准备的绝佳机会。


所以, 你会来吗? 


时间: 1/26/2019 2pm-4 pm (美东)

地点:5300 Wisconsin Ave NW, 

         Washington, DC 20015

名额: 30 人

报名方式:以下扫码





教育是一件长远的事,面对未来的确定和不确定,我们可能都会有焦虑,有恐慌。


但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时髦一点的说法,就是“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命运”。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打开自己的格局和眼界,在他们无法独立判断的时候,帮他们看到更远的未来。


全文完,文章来自Galtogether


公号简介:


思想独立 灵魂有趣,这里是号称全球最高端的的少女妈妈community!

在这里,你可以和来自全球23个区域的少女麻麻们,一起探讨:

1,自己,如何变成“心中最理想的样子”;

2,孩子,如何成为最好的“世界小公民”。




儿戏国相关文章:

你当然有育儿理念和目标,可为什么还是力不从心?



把儿戏国置顶星标,多来这里做做客吧!




「 我是晨宁,住在纽约,用四年打造了一片家里的蒙特梭利乐园,哥哥(5岁),弟弟(3岁),我们喜欢自创早教游戏和体验生活。加入我们,用科学而艺术的育儿方式去生活,玩耍,学习,和共同成长。」




微博:@儿戏国

微信公众号:儿戏国

亲子生活怎么好玩?扫我就知道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