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分级阅读 | 我给你定制了一份从目标到执行的强大攻略(任何基础都适用)
这些日子经常有读者后台问我,要读多少本书孩子才能开始英文自主阅读?
这个真的很难说啊,即使同样背景的孩子刷市面上最主流的分级书籍,也未必能在同一时间实现自主阅读。当然,《天才源自刻意练习》里提到刻意练习,这是将技能提升到专家万里挑一的一万个小时,所以分级阅读刷量是很必要的,不过这一万个小时也需要是有效的一万个小时。
换句话说,有环境和大人的支持,又能稳定地执行每日分级阅读的孩子,更容易尽早实现自主阅读;没有环境支撑,又经常中断练习阅读的,自主阅读自然也到来得晚一些。
无论孩子们处在英语阅读正态分布的什么位置,在开始之前,都是需要有几个因素的分析:
1。
测评自身情况
在读分级书之前,小朋友的英语水平分很多种,有大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是英语的,有大环境是英语环境家庭环境是非英语的,有大环境是非英语家庭环境(教学)是英语的,有大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是非英语的。
大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是英文环境,有着天然而系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英文的思维方式,有这样的背景,接受“音素意识”和”自然拼读“也会更快。
大环境是英语环境家庭环境是非英语,虽说有着大环境的听说浸润,但是生活日常用语的词汇量还是有差距的,这样,在阅读上就需要更多与词汇量靠拢。
大环境是非英语家庭(教学)环境是英语,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情况,每天耳熏目染有线上线下外教英文课,有英文磨耳朵,家长会零零星星地讲几句,英文像是学习。这样的现状就需要让孩子改变对英文的认知,它不只是学习而是一门有趣的语言,并且养成每天都接触这门语言的习惯,从而增进听和说的亲切感。
大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是非英语,去培养一种从零开始的新习惯会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个时候除了增进英文的亲切感之外,不但需要规律的家庭英文共读时间(点读笔是个很伟大的发明),在阅读量和理解力上开启对英文的兴趣。
图片来自pixabay
2。
“真实”的执行力
上面的也许你会说我都清楚,可是有时真是然并卵。看着公号团购光有一腔热血就入手了一套又一套的分级读物,制作了计划准备执行,可是能常年累月严格执行下来的人寥寥无几,那么,阅读进阶就只是个梦。
执行力就是个又稀缺,又不符合人性的能力,对你我都很难,我们都很容易在初期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能做到”,这都是对真实的执行力有了错误的预期。
近些日子,我开始跟着一系列视频做力量训练,目标是有更强壮的身体支撑我去跑明年年底的纽约马拉松。而虐自己虐了半个月,身体的变化真的是微乎其微的,这种短期内只能感到肌肉酸疼而又看不到任何变化的进展,就难免有了沮丧和想放弃的念头。
肌肉训练就如同执行力,是需要经年累月地锻炼,才能以非常小的幅度,一点点增强。就是那种已经精疲力竭,还要逼着自己多练一组动作的时候,也是想对规则松弛不想陪读,再硬着头皮陪他读完规定的几本书时,这些都走在执行力逐渐强大的路上。
在与孩子分级阅读的路上,光靠着那张完美的计划是不够的,执行计划才是重点,并且是规律地执行。技能的形成就是大脑中髓鞘形成的过程,而髓鞘随时在代谢,如果你不规律地利用,它就代谢掉了(下图的黄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阅读训练,也就需要重复的劳动去再次形成。
图片来自wikipedia
所以,在执行任务上,每天预留规律的共读时间,并预估10%-20%的缓冲时间让“计划赶不上变化”(有孩子你都懂的),也许本身30分钟的共读时间拖延到了40分钟,这10分钟的坚持,才是自己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也许,用我自己锻炼跑步和力量训练的例子投射到孩子的阅读训练上有点过于残酷了,毕竟孩子的左脑发育迟缓,而那又正是控制自制力执行力的关键。
然而,我时常认为,孩子有没有执行力,更多是投射到大人有没有执行力,当有了这个逻辑线,自己把应该做的做到位了,其他的,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吧。
1。
目标与拆解目标
有了对自身条件的认识,和对执行力的了解,就可以设定目标和拆解目标了。
我喜欢用记录的方法把想到的大事小事儿都写下来,待办清单,文章框架,主意点子,也包括目标和执行计划。也许你会觉得为什么要列出一个这么详细的计划和执行清单,有一颗向往阅读的心去驱动自己不就可以了吗?
确实是可以的,我这么做仅仅是因为自己大脑的带宽不够,无法兼顾记得所有事情的同时,还能全神贯注地把每一件事做完,所以把他一股脑儿列在纸上就能让我心无旁贷地随时进入状态了。
这个对于五岁哥哥阅读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规划行动怎么设定,怎么坚持下去,我用的是为跑步设定目标时用的SMART原则:戳旧文👉《这样达到目标的方法,简直是人生的作弊器呀!》
2。
分级阅读的迷思
阅读方法是不是错误的?
阅读分级读物有一个迷思,是觉得刷量越多,进阶就越快。所以很多父母给孩子买了书一股脑儿就扎进了书的海洋,短时间对阅读产生的熟悉感、流畅感,然后错把这种感觉当成了对阅读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是我读完了《认知天性》后对于分级阅读训练的思考,也是我们刚刚接触分级读物时犯过的一些错误。
好比说,哥哥在接触到符合他水平的分级读物时,只有1-2个陌生单词,一本接一本,可是当他合上书后,我问到的一些细节,或者概括整本书的内容,他很多时候是答不上来的。
这也就是说,收获和熟悉感暴增的一本本刷量,看上是非常热闹,当实际上,只是简单技能的重复,高级技能没有得到锻炼。然而,学得慢学得累、短期内看不到进展,反而是更有效的学习。
就像跑马拉松,在赛场上的表现都是建立在平时枯燥的肌肉、体能、长跑训练上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对大脑的训练,最终对阅读能力的掌握,不是光凭“读书”(比赛)就能磨练出来的,而是从平时“拆解、归纳、总结、融入已有知识”(分解动作)中磨练出来的。
所以,光是靠刷量读分级阅读是不够的,一本书读一遍就跳到下一本,因为大脑的脑细胞没有被反复刺激,脑回路就不能形成,阅读和理解水平就很难提升。
可以把读过的书(感兴趣的那部分)挑出来做拆解、归纳、总结、融入已有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按照每天,几天后,一周后的频率,翻翻同样的书,问问他最喜欢书里的什么?有什么和自己相关?
有了第一遍第二遍的积累,就会有了更多的流畅度,接下来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了。
来自reading naturally: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reading里提到的分级阅读技巧,犹如一大串多米诺骨牌,当每一张牌放的稳,才能保证这一大串牌顺利地从头倒到尾,如果任何一张放歪了,一串牌就会中断,要重新开始摆才能继续。
这串牌包括1. 音素意识 2. 自然拼读 3. 词汇 4. 流利程度 5. 理解。实现年龄仅供参考。
详细请戳旧文👉《这几个6睡前的英文阅读技能,能真正决定他的阅读水平》
有没有交叉练习?
《认知天性》里提到长期记忆是通过重构得到的,重构就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融合。所以说,阅读是否能进阶,理解和流利程度是否能提升,取决于有多少旧知识的积累。
光是刷量的问题就出现在每本书只看一遍,就觉得掌握了,然后跳到下一本。
这是比较轻率的。在拿到第一本书时,一切内容对孩子来说都是新的,去理解和流利地读出每个单词都是费力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过些天再次读,那么就能理解更多,也能发现流利程度有相应的提升。这就是在每次阅读的过程中,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就联网,复杂的知识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我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校给哥哥评测的阅读等级,拿到读过的书,每过几天重新阅读,读对的准确率会提高(自然拼读的训练),降一个级别增加流利程度(阅读的语速、语调、表达),升一个级别增加理解程度(了解故事的内容。
看到这里,你们应该也明白,学习都是费力的,越费力,掌握知识的效果最好。
图片来自pixabay
3。
阅读资源
当对阅读有了目标,知道了费力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之后,就是对材料的选择了,选书的重点是,感兴趣,感兴趣,感兴趣(重要的事儿说三遍哈!)
市面上的分级阅读很多,每一套材料都有自己的特色,为了能抓住孩子的阅读趣味,必须对他的喜好有了解,在选书上投其所好才能有一种“阅读是为了好玩,而不是学习”的体验。
我们这一年无论是从学校还是图书馆,甚至是在国内国外购买整套的分级书,接触到了不少。有了对每一套的概念和目标,才能融入家庭图书馆的“知识体系”,也是能安排阅读内容的第一步。
(ps:国内资源总是能系统全面地把一整套书打包销售,让只能在这边一本一本淘的我羡慕得不得了)
红火箭分级阅读系列:
适合英文阅读零基础,美国公立学校权威教材
这一套与哥哥在美国公立小学练习分级阅读的海尼曼分级读物有极高的重合性,也是国内的独家引进版权的分级读物。
它的级别从认识26个字母一直延伸到蓝思分级系统的Level D,它与其他市面上分级读物最大的不同是,英语阅读零基础的孩子就可以开始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大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是非英文的孩子,或者在还没开始学习音素意识的儿童。
这是一本三岁弟弟在看的以字母为开头的书,他会念字母读音,字母发音,单词发音,这些都是积累音素意识的体验(五大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Usborne 图书馆:
故事趣味性强,提供了亲子共读的内容
这一套书是给刚刚入阅读大门孩子的故事书,故事简短而有趣,很符合给孩子买分级阅读要“感兴趣”的这个点,句型词汇也是变化多端。
它的特点是有亲子共读的成分,左侧复杂段落是给父母读的,右侧简单的是给孩子读的,如此一来,就有了亲子共读的互动。
兰登分级读物 Step into reading:
美国国民分级读物,题材丰富,故事有韵律语感
兰登的分级读物是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了,因为题材丰富,故事性强,无论是这里的图书馆,还是书店,都能看到它占据的半壁江山。
这套书和红火箭一样,也是从字母开始进阶的,同样适合英文阅读是零基础的孩子。
同时它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复的句式和押韵的文字,这些都是增强对英文亲切感,和自然拼读的助力。
I can read系列:
美国国民分级读物,题材丰富,与兰登互补
能把美国小朋友最喜欢的偶像人物融入分级读物,I can read对于国民读物这一称号也是当之无愧的。
Raz kids:
动态电子有声书,有阅读理解测试
Raz kids是美国公立小学提供给孩子的电子读物,他们的老师给全班同学建立了个统一账号,每个孩子就可以用子账号去登录这个阅读网站了,读哪个级别哪一本也是由孩子自己决定。
Raz kids分级读物也做的很系统,和蓝思分级系统的级别有一定的出入,好比说哥哥在学校评测到Level E的时候,Raz kids的级别是Level D。
他内容涵盖很广,历史、地理、天文、植被、故事,都是以美国文化为出发点。每本书的阅读理解测试体现了欧美体系下阅读理解的逻辑框架,他们从开始阅读时就培养着这样回答问题、问问题的思维方式了。
图片来自《习惯的力量》
培养新习惯(或打破坏习惯),逻辑线首先是设置环境里的暗示,让人下意识地去执行这件事情,其次到规律的行动,最后到行动带来的奖励,有了这样的闭环,大脑才会周而复始地去重复这个行为。
以读分级书为例:
环境:布置好安静和舒服的阅读区域,能自由拿取书的书架,无论在睡觉房间,还是在白天的玩具房,这个环境会源源不断给大脑传送“要阅读”的刺激。
规律:规定好每周的阅读量和书籍,固定好每天规律的亲子阅读时间,每周再给读过的书做一个小复盘,通过每周的对比,就能看到阅读水平的进阶,这样阅读习惯慢慢就建立起来了。
奖励:这里的奖励包括外驱力和内驱力。外驱力好比说读完50本,100本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他/她感受到了努力能得到当下的回报,从而不断给自己设立新目标,继续努力。
这是外驱力转变为内驱力的过程,任务的完成,成绩的提高,相应的回报,都是让一个习惯得以坚持下去的奖励。做到了,本身确实就是奖励,让人兴奋的多巴胺也会因为成就感而分泌。
哥哥弟弟给自己画的读书贴纸墙,读到xx本就可以吃雪糕,读到xx本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读到xx本可以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Siggi是个很“随和“的孩子,对于“攒贴纸换奖励”这件事儿来说,他表现出来的是“有奖励挺好,没有也不妨碍我读书的态度”。
有了这个“环境-规律-奖励”闭环的原理,就知道怎么去培养阅读习惯,同时,在培养习惯的同时也知道怎么在觉得去应对困难、激励自己,如何养成成长型思维。
第一步,清楚自身情况和能力
第二步,为自己设定目标,再拆解目标
第三步,执行方案
希望对准备开始和孩子分级阅读的你有帮助!
晨宁 2019年6月 于纽约
近期推文
👩🏻文章关键词搜索方式👩🏻
1/点击右上方小白人进入公号主页
2/滑到底点击“全部消息“
3/最上面出现搜索栏
4/输入你想搜索的东西
「 我是晨宁,住在纽约,哥哥Siggi(5岁)/弟弟Magnus(3岁),我们喜欢一起自创早教游戏和体验生活。这里分享着日常玩耍、学习、生活、好物和育儿育己的二胎故事,北欧和中国家庭融合的心路历程,和我学习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微博:@儿戏国
微信公众号:儿戏国
跟你分享有趣的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