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在家庭扮演什么角色,暗示了你的命运

武志红主创团 武志红 2023-08-18

一个人的潜意识指引着他的人生,我们称之为命运;


当潜意识被呈现,他的命运就改写了。


——荣格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在心理学行业呆久了,我越来越发现——

 

很多人感受不到快乐,不是源于物质匮乏,也不是源于事业受阻;

 

而是源于:
 
他们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固定角色里,封闭了自我,也封闭了感受。
 
从而导致:
 
他们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自然也没办法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这里所说的角色,始于功能不健全的原生家庭,主要有6种形态。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
 
角色,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走向?

 
第1种:付出者


A是家里的长女。
 
父母长年在外忙碌,A负责在家照看弟弟妹妹。
 
村里人都夸她懂事、能干,是个好姐姐。
 
然而只有A知道,一旦弟弟妹妹出现差池,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责罚。
 
初中毕业,她去城里打工,把赚来的钱都寄回给家里。
 
父母越来越依赖她,并常常对外炫耀,他们养了个有担当的好女儿。
 
然而只有A知道,女孩子独自在外打拼,是何等地无助、孤独与心酸。
 
她不敢向父母诉苦,因为她知道父母多半会这样回答:
 
“我们大半辈子都熬过来了,你这点苦算什么!”
 
直到有一次,她生病了,病得很重,在医院躺了3天3夜。
 
好不容易缓过神,给父母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没有关心,没有问候,只有很直接的一句:
 
“家里这个月的生活费,你什么时候转过来?”
 
她强忍着泪水,挂断了电话。
 
A的角色,属于典型的「付出者」
 
付出者做很多事情,为家庭提供大部分的照顾、抚养功能。
 
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无法回馈Ta同等的爱与关怀。
 
所以Ta不断被占便宜、被忽略,内心时常觉得疲惫、孤单和空虚。
 
但从中,付出者也能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比如外界的称赞,家人的依赖,都会无形中鼓励Ta继续这样做。
 
从而形成过度发展的责任心,并继续付出。
 
Ta照顾了所有人,却唯独忘了,好好照顾Ta自己。



第2种:独行侠


B是家里的独生女。
 
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将她寄养在乡下外婆家里。
 
外婆体弱多病,很少回应她的情感需求。
两个舅妈情感淡漠,一直将她视为外人。
 
有一次,她在玩耍时跟邻居小孩发生冲突,对方哭着跑去找妈妈。
 
邻居妈妈将她劈头盖脸痛骂一顿,骂她是“有娘生没娘教的XX”。
 
外婆躲在房间里,充耳不闻;
两个舅妈跑过来,协同邻居一起训斥她。
 
她一个人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思绪神游。
 
从那以后,她不再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一个人上学、放学,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读书、写字、画画、钻研习题。
 
她成绩越来越好,常常获得老师嘉奖;
她变得越来越独立,令父母深感欣慰。
 
然而只有B知道,在无数个静寂无声的夜晚,是多么地孤独。
 
后来慢慢长大,她始终一个人,没有朋友,跟世界格格不入。
 
B的角色,属于典型的「独行侠」
 
独行侠看起来很坚强、很独立,能自行解决生活中绝大部分问题。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迫独立」——
 
因为养育者根本无法满足Ta情感依赖的需求,从而迫使Ta不得不通过独立来隔离情感,保护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魏士德·克鲁斯指出,
 
迷失的孩子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家庭功能不良的情况——
 
常常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或是独自在外面玩耍。
 
Ta不是不想依赖,而是不敢依赖,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孤独感。



第3种:英雄

 
C是家里的次子。
 
他们家是村子里最贫困的一户人家,情况比较特殊:
 
父亲右腿残疾,母亲体弱多病,大哥7岁时重度脑膜炎,智力发展迟滞。
 
作为家里唯一健康的孩子,C感受到的不是幸运,而是羞耻。
 
平时走在路上,村里小孩常常戏谑他为“跛子的儿子”、“傻子的弟弟”。
 
每次去村公社领取救助金,村主任都会故意刁难他,找各种理由克扣金额。
 
“未来一定要出人头地,为家人赢回尊严。”C曾无数次在心里暗暗发誓。
 
他成绩很好,考上了市里的高中,继而考进了军校,一直念到博士后。
 
后来,他被分配到一线城市工作,娶了当地一位有权有势人家的姑娘。
 
这些年,他陆陆续续给村子捐了不少钱,扶持贫困家庭的小孩上学,成了远近闻名的“慈善家”。
 
每次回家探亲,村长都会组织乡亲父老去村口迎接他,场面非常热闹。
 
但他从来不会让别人知道——
 
因为出身贫寒,他在单位被领导区别对待,在家被妻子瞧不起,过得很憋屈。
 
C的角色,属于典型的「英雄」
 
扮演这个角色的,往往是成长中尊严缺失的孩子。
 
英雄为了让家庭赢回名誉和尊严,很上进,很努力,对外界总是展现出美好的一面,做出了很多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但英雄也是有代价的——
 
Ta们不敢向外界袒露脆弱,更不敢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他为家人带来了骄傲和尊严,却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第4种:开心果
 
 
D是家里的幺女。
 
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不被家人待见。
 
小时候无论她怎么哭闹,父母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宛如她不存在。
 
直到有一天,她在饭桌上吃面,打了个喷嚏,面条从鼻子里喷了出来。
 
二哥看了她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其他孩子看见了,跟着大笑起来;
父母跟着瞄过去,也被她逗笑了……
 
尽管鼻腔非常难受,但她心里却充满幸福与满足。
 
那她生命中第一次,成为全家人的焦点,并体验到真正的存在感。
 
从那以后,她开始在餐桌上进行各种“戏剧表演”——
 
不是用各种滑稽的姿势吃饭,就是讲各种弱智的笑话,把大伙逗得哄堂大笑。
 
后来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工作聚会,她都很容易让自己成为娱乐的焦点,给大家带来欢乐。
 
然而只有D自己知道,她从未真正融入人群。
 
她说感觉自己就像个卑微的小丑,不断践踏自己逗笑大家。
 
她从不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D的角色,属于典型的「开心果」
 
扮演这个角色的往往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
 
开心果提供家庭幽默感和喜剧般的解压效果,为家中注入一丝有趣的气氛,或是傻里傻气、扭曲的欢乐。
 
但做为家中的开心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Ta们没有任何表达痛苦和孤独的机会,而这份情感的缺陷会持续存在,直到接受治疗。



第5种:替罪羊
 
 
E是家中的幺子。
 
出生于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
 
爸爸白天工作,晚上喜欢窝在沙发上电视;
妈妈工作忙碌,还常常要操心孩子的琐事;
哥哥成绩优异,是高中毕业班的杰出代表。
 
但与此同时,
 
爸爸妈妈开始对婚姻生活感到空虚,两人越来越疏远,交流越来越少。
 
这让这个紧绷的优秀家庭出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谁也不愿意谈论它。
 
于是爸爸越来越沉迷电视,妈妈越来越忙碌,哥哥越来越热衷学习……
 
这时,小儿子E却出问题了。
 
他开始翘课、打架、偷盗,被班主任送到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
 
爸爸、妈妈、哥哥终于放下各自的事情,一起来到学校去了解:E到底怎么啦。
 
那一刻,E觉得自己会慢慢变好,因为他感受到了家人团结一致的爱与力量,也感受到了自己是被看见、被重视的。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爸爸妈妈并没有诚实面对摇摇欲坠的婚姻,哥哥也没有察觉自己在用学习来回避家里的压力。
 
大家都觉得是E一个人出了问题,让E去接受心理治疗。
 
在这样的氛围下,E只能变本加厉,一次次用脱轨行为来发出信号:这个家庭出问题了。
 
E的角色,属于典型的「替罪羊」
 
往往一个家庭,父母关系不和,孩子就会为了拯救家庭,成为一个替罪羊。
 
Ta可能会吸毒或是偷窃、成为害群之马、常常打架,或有不当的性行为。
 
通过这个方式,让家庭团结起来,共同面对Ta的问题。
 
但替罪羊付出的代价十分明显——
 
最后大家会觉得是替罪羊出了问题,祸害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第6种:爸爸的小公主&妈妈的小王子
 
 
F是家里的独生子。
 
从他记事起,父母就常年吵架,最后闹到分居两地。
 
他跟妈妈一起生活。
 
妈妈很宠爱他,也很依赖他,常常在他面前诉苦,讲爸爸的坏话。
 
他认同了妈妈,觉得妈妈很可怜,并觉得爸爸很可恶。
 
他成绩很好,也很懂事,常常体贴妈妈,替妈妈分担生活的烦恼。
 
长大后,他开始交往女朋友。
 
每次把女孩子带回家里,妈妈都会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抱怨女孩子不尊重她,变相逼迫F跟对方分手。
 
如今年近40的F,依旧未婚,依旧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F的角色,属于典型的「妈妈的小王子」
 
它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虐待形式,很多专家称之为“情感乱伦”。
 
父母自身的情感需求,无法从配偶处获得,也无法自行满足,
 
从而将孩子视为自己的迷你版配偶,向他们寻求情感支持,称他们为“妈咪的乖男孩”或是“爸爸的好女儿”。
 
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力量,也心甘情愿地成为父母的“专属小配偶”。
 
但代价却是:孩子无法好好地做一个小孩。
 
身为一个孩子,Ta本该可以从父母身上获得爱的滋养,助力Ta活出自我,活出丰盈的生命。
 
而如果父母自身太过虚弱、心理失调,并诱使孩子来扮演“小配偶”的角色,将会无形中掠夺孩子童年就有的安全感。
 
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被赋予这样的角色,长大后通常感情关系中受到生理或心理的虐待。

因为在Ta们小时候,角色的界限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写在最后
 
 
这些角色之所以功能不良,是因为它们只是角色。
 
在功能不健全家庭中,孩子不得不扮演这些角色获得生存,从而不断压抑自己的本性,隔离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成长于功能不健全的原生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在无意识层面,扮演着一个或多个角色。
 
如果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就会像个木偶一样,不断受它牵制,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
 
只有觉察到它的存在,并清楚地知到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走向,改变才会成为可能。
 
就像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
 
一个人的潜意识指引着他的人生,我们称之为命运;

当潜意识被呈现,他的命运就改写了。
 
具体怎么做呢?
 
答案很简单:尊重自己的感觉。
 
当准备做一个事的时候,先诚实地问问自己:
 
这是不是我发自内心想去做的?
我能否真正从中获得快乐满足?
 
但凡你感到一丝犹豫、纠结或憋屈,那就说明:
 
很有可能是潜意识里的角色正在牵制着你。
 
这时,试着先停下来,仔细想一想: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也许,
 
付出者想要的,只是一份真挚的关怀;
独行侠想要的,只是一份真诚的看见;
英雄想要的,只是一份无条件的肯定……
 
要知道,在良性的关系里,
 
你不需要演出特定的剧本,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
你只需要真实地做自己,诚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就足够了。
 
愿这篇文章,对正在努力跳脱角色羁绊、活出自我的你,有所价值。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绵羊倾诉APP倾诉师。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部分观点参考来源:《小大人症候群》 John.C.Friel & Linda.D.Friel


-今晚8点,黄玉玲直播-


🤔你是否经常这样:

🔹总是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哪里有问题?

🔹总是焦虑自卑,没法心底里认同自己?

🔹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担心自己做得不好?


⏰今晚8点,黄玉玲直播分享:

停止自我打压,找回内在自信

⚠️没有回放↓多轮抽奖包邮到!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