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不想干,才是变好的开始
老夏“躺平”快一年了。
实际上,老夏所谓的躺平,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少了些活力,还是该上班上班,工作也都顺利,同事们并没说三道四。
甚至在旁人看来,就算是“躺平的老夏”,也要比普通员工优秀很多。
只是领导偶尔拍拍他肩膀,笑着说“策划部你还得多费心啊”。
这算是求我吗?作为策划部二把手,老夏心里暗爽。
放在以前,领导这话会让他崩溃,好几天睡不踏实。
其实,老夏心里也不好过,这感觉从未有过。
怎么说呢?
刚躺平那会儿,老夏如坐针毡,整天给自己开批斗会。
觉得自己不求上进、堕落、拖公司后退,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公司裁掉,每天上班都像个怪物被凝视。
后来这感觉变弱了,因为他实在做不到像之前那样主动加班,生龙活虎,每次业绩排名都是第一。
唉,但不知为何就是失去了“斗志”,这让他沮丧、失落、抑郁,好像生活失去了目标,没了意义。
失落中也有轻松,但他马上就有压力,“放松”这个东西,对老夏而言是如此陌生。
令老夏更沮丧的,是他的兴趣也在减弱。
比如他喜欢写点诗歌啊散文啊什么的,每次发表在企业报刊,同事们都投来羡慕的眼神。
有次还被登在了当地晚报上,尽管只有豆腐块那么大,他却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现在他一个字都不想写。
工作任务完成就行,不再力求完美。
有点空就陪儿子写写作业、陪老婆买买菜,或者追追剧、喝喝酒……
搁在从前,这都属于“不务正业”,只有拼命工作,才是他的理想。
老夏很苦恼。
我只问了老夏两句话:
“那么,你到底在证明什么呢?”
“你又在证明给谁看!?”
我见过太多的老夏了,我知道他们有多消耗,我知道那些光环背后隐藏了多少忐忑。
为了避开内心的恐惧,老夏们几乎拼尽了全力,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保命”,因为一旦不优秀、不出色,就会死。
你是否也是其中一个老夏呢?
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或者说为了证明自己没那么无能,而心力憔悴。
当然,“证明”的好处有很多,“被认可”就是其中最大的奖赏。
“我已经超过了多数人”、
“我在单位已经是天花板了”、
“我很享受被认可的感觉,太棒了!”
被认可、羡慕、赞美,就是动力,只是这个动力无穷尽。
因为你总想要更多认可,也总想要更多人羡慕,好像在证明给这个世界看:
“瞧,我还没那么差劲吧!”
被认可的背后是被否定,你不是在追求认可,只是在避开被否定和被挑剔。
可你还是一边享受努力带来的成果,一边总感到被否定的风险,总是觉得哪里还不够好,哪件小事做得还不到位,哪句话说得欠妥……
挑剔,无处不在!
于是你会更注意,更苛刻,更“精益求精”,以此来避开潜在的、随时会出现的否定——这种循环,反复轮回。
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成了你性格的一部分,你也分不清哪些是真心喜欢,哪些是“被迫热爱”。
因为,它们都已经混淆成你证明自己的素材。
老夏正是如此:
“难道工作不就应该争第一吗?难道不就应该加班吗?这有什么问题吗?”
并据老夏回忆,他唯一的写文章爱好,无论在动笔前还是刊登后,他都不太会关注文字是否真情实感,而是更在意别人读了以后会怎么想。
比如他会特别在意阅读量,在意同事有没有看到,在意朋友聊天时会不会赞美。
甚至就连平常晒个朋友圈,都会关注几个人点赞几个人评论。
倘若无人点赞,他立刻会陷入不安:
我是不是不该发这张图?
是不是不该写这句话?
照片本该修剪更漂亮的……
老夏思索再三,还是删掉了这条朋友圈。
是的,老夏的工作、爱好,甚至是生活琐事,都在证明自己的强大和优秀。
可见在潜意识深处,他该有多差劲啊。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卑”、“低自尊”。
可,外在看起来又是多么自信呀?
简直天壤之别。
一旦你陷入这样的“证明情结”,潜意识都是在讨好。
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行为模式、你的关系互动,都在“讨好”。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就算不认可我,千万可别否定我啊!”
老夏们的“成功”背后,内耗一定高于常人很多倍!
如果你是老夏,一定多心疼自己;
如果你身边有老夏,一定多理解他们。
一个努力证明自己不那么差劲的人,工作一定很出色。
他们总是一边享受优秀带来的价值感,一边在心中祷告“下次可别掉下来”。
他们看起来总是优秀,这勉强算是自我证明的回馈吧,这就是老夏们元气满满的“动力”所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谁可以一如既往、每时每刻的优秀,总会有失误的时候、倦怠的时候,这才是考验真实人格水平的时候。
这时候,失落、抑郁、无意义感、自我贬低、羞耻、愧疚……
如层层乌云笼罩头顶,望不到边,老夏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这些乌云不会一下子涌过来,而是每天都会“小剂量出现”,就在你认为自己今天哪件事做得不够好的,任何时候!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现在过得生活,是证明给别人看的?还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呢?
多数情况下,有以下参考标准:
重要的事情经常拖延
更在意自己搞砸了该怎么办
被别人评判如临大敌
被别人误会耿耿于怀
对别人的反馈特别较真
不允许自己享乐
不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无所事事)
总是控制不住反复复盘认为没做好的事情
经常会自责、自我贬低
成绩好理所当然,成绩不好就完了
一旦原计划被破坏就莫名愤怒
总觉得别人做不到心里
总觉得伤害了孩子
总怕不知道发生什么会失去这一切
以上14条,如果你的回答是“很像我”、“通常我也是”,那么你可能属于有“证明情结”的人,或者说,你是“活在别人评价下的你”。
当然,这些我临时想到的“条款”与频率、程度都息息相关。
比如“经常会自责”这一条。
如果一周自责一次与每天都自责是不同的;
“只是觉得这件事做的欠妥”与“我简直太愚蠢、太窝囊了”更是不同。
倘若,你看了这14条以后,觉得更糟了,更羞耻了,那么你很可能就是这种人。
如果你看了以后,很想搞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
那么,我会给你如下建议:
第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重点不是让你立刻改变,你也做不到一下子躺平,更做不到对自己没有评判,而是——看到这一切正在发生!
很多人向我反映,为什么学了心理学、做了心理咨询、进行了心灵成长,反而更痛苦了呢?
我的回答是:“因为你有了觉知”。
之前你只是重复消耗,并认为理所当然,你并不觉得痛苦,或者仅仅是痛苦,而已。
如今你看见了自己的挣扎与消耗,会感到委屈、愤怒、不公,感到悲伤与无助。
你仿佛正在经历“双重痛苦”。
但,后一重痛苦恰恰是来疗愈前一重痛苦的,只是在某个阶段,你必须为“伤口敞开而买单”。
所以,你可以继续证明、继续讨好、继续内卷、继续自责、继续看别人脸色,但你知道自己在这么做!
可喜的是,你越来越有了觉知,以上行为情绪,就会减少。
第二,觉知的意义在于“宽恕与接纳”。
当你每天反思“错误”的时候,如果是继续挑剔、贬低、自责——这就是在重复创伤。
而你开始试图原谅自己、善待自己、心疼自己——就是心灵成长。
当然,很长一段时期,它们是“交叉存在、此消彼长”的状态。
记住,需要宽恕、接纳与关爱的,恰恰是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而不是任何其他时候。
若你每次觉知都会对自己多一份理解,那么我说:“你正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第三,这个“突破证明”的你,需要被支持。
自我反思,很多时候效果一般。
因为你要随时与“那个评判者”斗争,而评判者太过强大,否则你也不会用讨好模式生存这么些年,因此,你总被打败。
比如,你会说,这些我都知道呀,可还是没变化!因为那些过往的评判者、苛刻者、贬低者早已在你心中生根发芽,十分顽固。
其实你是在证明给你“心中的评判者”看,好让他们不评判你,要想把这些声音覆盖,需要更强大的支持。
除了你自己,还有你的咨询师,还有你的“好的”伴侣、孩子、朋友,各类团体书籍、课程……
他们就好像“打了个包”,变成了一个支持者。
这个人总是在你被评判占据时告诉你:“那不是你的错,快点还给他。”
总是在你情绪低落躺平时告诉你:“你可以这样。”
总是在你叛逆反抗时坚定站在你这边,告诉你:“你就应该这样,没什么的!”
总在你愧疚时告诉你:“这只是成长的副作用,仅此而已。”
总在你评判他们或很“作”的时候,稳定的接住你……
几年以后,这些声音会再次在你心中“生根发芽”,慢慢覆盖之前评判者的声音。
届时,并不是让你消除了痛苦,而是:
你也许还是在证明自己,但不那么内耗了;
你也许还是在意别人评判,但不那么恐慌了;
你有了更多生命选项,比如可以内卷、也可以躺平。
你什么都没变,而是所有这些都不再轻易扰动你,这就是改变。
如果你非要问我什么才是“改变与成长”,那么我说:
“在繁杂的、限定的、评判的、攀比的主流背景下,尽可能自由多一点、真实多一点”。
只是,要对自己有耐心,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对成长而言:“慢,即是快”。
如同老夏,随着心理咨询与成长,一定会慢慢发展出真实的动力,那种动力源于内心深处,而非证明给别人看。
所以我们知道了,所谓“躺平”只是老夏不想再证明自己了,或者潜意识认为“证明已经足够了”。
当然,“老夏”只是虚构,他是我们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冰千里,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作家,一个孤独的心灵探索者,著有《解锁亲密关系》、《亲密而独立》,新书《心灵书写》全网热销中,愿你好好爱自己。个人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过于在意评判者的声音,为了别人而证明自己,扰乱了内心秩序,会陷入不断自我攻击的困境。
如果你遇到了一些个人成长、自我攻击等的心理困扰,推荐你来我们。
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陪你探索自我,觉察自我思想和情感,引导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获得真实的疗愈。
,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添加咨询客服,帮你推荐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领取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