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2岁,她还在恋爱和跳舞,直到生命尽头

武志红 2024年12月04日 12:3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最华人 Author 华人作者团

作者 | 柳嘟嘟来源 | 最华人ID | wcweekly



拉斯维加斯的某舞台上,一名风情舞女郎穿着翠绿色的荧光衣裙,戴着高耸的华丽的头饰,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蝴蝶般旋转跳跃。


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自由而热烈。


 2019年,余金巧在美国艳舞大会上的舞蹈


舞步流转,舞者的身影幻化出许多形态:


年轻的她,年老的她,骄傲的她,挣扎的她,谜一样的她。


台下的杨圆圆被勾了魂——舞者90多岁了啊!如此磅礴的生命力!


失语的那一瞬,杨圆圆决定,拍一部纪录片。

这是个疯狂的决定,在此前,她从未扛过摄影机。


此后的六年,圆圆为此东奔西走,吃尽苦头,想过放弃,但从未后悔。


因为,她迷恋的舞者的的确确,是一块散落在时光里的金子——


余金巧(Coby Yee),上世纪旧金山唐人街里,大名鼎鼎的“华人吉普赛玫瑰”。


在近百年的时光里,她跳过了种族歧视,跳过了流言蜚语,跳过了行业兴衰,跳过了人生坎坷。


那些个戴着镣铐跳舞的日子,不忍回望。


所幸,她不是孤独的舞者。


直到老年,她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活力四射的“都板街舞团”,成员的年纪基本按70岁起跳。


这群老太太因各种缘由走到一起,舞蹈是她们生命中最华丽的注解。


杨圆圆将她们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女人世界》,但她们的人生,绝不仅仅是女人世界。





“风情舞女郎”,一个令人遐想的词,它的叙事几乎总与“沦落风尘”有关。


这是余金巧一生,最想要撕去的标签。


十八九岁时,一位夜总会的经纪人对余金巧说:“如果你能穿得更性感,就可以拥有现在三倍的收入!多达1000美元一周!”


余金巧说:“不,我只想跳踢踏舞。”


经纪人耸了耸肩:“那就很遗憾了。”


最终,余金巧还是妥协了,于她来说,这已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余金巧是二代移民,祖籍在广东台山,上世纪初,父亲离开了老家,通过“买纸”去美国投奔兄弟。


所谓“买纸”,其实是钻个漏洞,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美国移民局发生了一场火灾,大部分身份证明都被烧毁,


于是许多想移民的华人便谎称自己出生在旧金山,借此入境。


侥幸过关的父母在俄亥俄州的首府哥伦布(Columbus)安了家,1926年,余金巧出生了。

哥伦布很大,留给华人的空间却很小。


由于排华的盛行,当时的华裔只能住在狭窄的唐人街里,


这里横竖不过几条街,出门都是熟人,开店做的也不过是邻居的生意。


余金巧一家依靠着小小的洗衣店过活,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个子儿,


某天,在熨完了上百件衣服后,她咬牙切齿:“绝不要一辈子做这事!”


余金巧真心向往的,是成为一名舞者。


从小,她就跟着妈妈听粤剧,虽然不懂粤语,但那曲调间的韵味以及戏服的繁复的美丽却让她特别着迷。


那个时代,踢踏舞在美国非常流行,余金巧也跟着人家比划,


成长在中西文化的夹缝间,她的舞风自是别具一格。


跳着跳着,她就从家里的洗衣店跳到了大街上,哥伦布的华人圈都知道有这么个爱跳舞的小姑娘。


少年余金巧


然而,纵使才华横溢,华人也不可能登上正规的舞台,能在夜总会里跳上一跳就已是上天眷顾了。


所以,余金巧无法拒绝这样的机会,更何况,1000美元一周的酬劳能让全家人过上宽裕的生活。


成为擦边舞娘,余金巧是极不情愿的。


在全然媚俗的舞台上,她誓要用才华捍卫自己的尊严。


首次登台后不久,余金巧就不满足于夜总会提供的服装,她要穿上亲手设计的戏服,让舞台成为自己的秀场。


余金巧至今记得,她的第一套专属舞蹈服是跟妈妈一起做的,那是件改良后的粤剧戏服三件套:


最外层是传统的中式夹克,中间是摩洛哥式长袍,最里层是一条桑巴短裙。


她的舞蹈风格便也随着服装的变化而变化,先用一段含蓄唯美的中式舞蹈开场,缓缓褪下夹克后,


是动感十足的美式摇摆舞,待到最后一曲,裙子已经短到大腿根,她踩着高跟鞋,献上一段热情似火的桑巴。


“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的,还是我穿丁字裤时的样子,但露到哪,怎么露,不是你们说了算的!”


老美瞪大了眼,如此大胆奔放的亚裔女性竟比白人姑娘更辣更魅。


殊不知,余金巧的后劲比预料中更猛。


她在服装上的创造力似乎是无穷尽的,从东南亚到欧美,各种元素都能在她的混搭下,碰撞出新奇的美。


搭配上变幻莫测的舞姿,余金巧的舞台呈现无不令人叫绝。


毫不意外地,余金巧成名了,她成为了紫禁城夜总会的首席舞者,看客们都冲着她而去。


紫禁城俱乐部海报


极盛名之时,比利时国王也曾到访过她的夜总会现场。


人们称赞她为“最大胆的中国跳舞娃娃”,旧金山的报纸上关于她的报道堆叠如山。


余金巧登上《旧金山指南》封面


究竟是什么让余金巧如此迷人?


在杨圆圆看来,她身上有着相当的先锋性:


“在一切都极度二元的情况下,她努力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哪怕在那个时候连‘多元文化’这个词都还不可能出现,但她已经身体力行地在做了。”


当然,对于余金巧本人而言,她未必意识到自己的叛逆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但她明确地知道,即便周遭的一切都陷入被动,她也要竭尽所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沦为任凭把玩的人偶。


戴着镣铐舞蹈的,从不是囚徒,而是勇者。





1943年12月17日,实施60余年的《排华法案》被废除了。


许多人的青春一去不复返,更多的人恰逢好时辰。


华人不再受限于唐人街,他们陆陆续续地离开这里,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繁荣的唐人街,逐渐没落了。


60年代末,脱衣舞在美国兴起,凯罗·多达(Carol Doda)在旧金山百老汇一次次解开自己的胸衣,极具视觉冲击性的表演,打得同行落花流水。


余金巧


脱衣舞娘,大大超出了华人女性的底线,她们咋咋舌离开,另谋生计。


红极一时的“紫禁城夜总会”难以为继,难舍舞台的余金巧盘下了夜总会,自己当上了老板娘,一家人全靠此糊口。


弟弟穿着燕尾服在门口迎宾,妹妹当服务员,姐姐负责打理财务与后厨,孩子们放学后也来帮忙做些杂活儿。

台柱子依旧是余金巧,但36岁的她不再年轻。


那段日子,她白天排练节目,晚上表演,常常要一边辅导女儿作业,一边应付吧台的醉汉,这艰难的经历,让她一生都厌恶酒精。


个人终究拧不过时代,身心俱疲的余金巧终于撑不住了。


1970年,紫禁城夜总会正式关闭,它是整个旧金山唐人街坚守到最后的一家店。


一个时代结束了。


娱乐业进入了新纪元,旧金山的报纸上,新生代红人的面孔换了一轮又一轮。


余金巧过气了,但同时,她也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她继续以裁缝手艺为生,专门给客人定制服装,审美多元了,她的设计愈发大胆。


 余金巧在裁剪衣服


同时,她也会作为一个舞者去各地巡游,追随着她的人从年轻到年老,永远追随。


70岁那年,她在舞池遇见了小自己20岁的史蒂芬·金。


史蒂芬是个老嬉皮,经历过越战,拍过另类电影,没干过固定工作,半辈子都在各处打工。


他们如此不同,一个是跳舞皇后,一个活像流浪汉,但他们相爱了。


或许,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着不羁的灵魂。


余金巧与史蒂芬


他是她的小迷弟,穿着她亲手做的情侣服,走到哪儿都神气;


他会稚气地把余金巧的照片剪下,拼贴在各种自然风光里,假装他们一起去过;



他几乎时刻为她着迷:“从没想过像Coby这样的人会出现在我面前,如此充满活力的人!”


而对于余金巧来说,调皮的史蒂芬就像个开心果,跟他在一起,


余金巧觉得,跳舞又变成了一件真正快乐的事,一种纯粹为了取悦自己而跳的快乐。


一生钟爱舞台的余金巧,又想回到舞台了。





都板街舞团(Grant Avenue Follies),是2004年由退休后的华裔舞者创办的舞团。


余金巧加入时,已经80多岁了。


团里并非都是专业舞者,但每个人都渴望通过舞蹈来表达自我。


她们中有好几位都是退休教师,从小在东亚式严苛的教育环境下长大,永远穿得严严实实,即便是开朗的性格,也在这高压下渐渐变得沉沉闷闷,循规蹈矩。


有的人出生在书香世家,人生的路径被焊死在知识分子的道路上,动弹不得。


有人自小拥有着舞蹈梦,但受困于家庭和社会现实,只能眼睁睁放弃。


也有人离异或丧偶后,终日闭门不出,郁郁寡欢,借由舞蹈重启人生。


都板街舞团


每个人的人生铺陈开来,都有无数段失意的故事,幸运的是,她们遇见了彼此。


大家如同亲人一样彼此照顾,一起疯闹,一起逐梦,一起变老。


她们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跳舞、购物、打扮、尝试新开的餐厅、去好玩的地方......生活丰富多彩。


2015年,舞团首次登上“风情舞名人堂”表演,余金巧发现,风情舞在当下的语境里已经不一样了,它成为了年轻人自我表达的方式,无关堕落,无关风尘。


这是余金巧多年来的心结,但自那之后,她慢慢学着与自己和解。


余金巧在翻看老照片


而团里的大部分姐妹也渐渐挣脱了过去的枷锁.


她们可以把裙子提到膝盖以上,可以肆意地穿上性感的网袜,释放天性的那一刻,她们开心极了。


奶奶们在排练


与惯常的广场舞老太太们图个乐子不同,她们的野心绝非一个小小的舞台。


在2018到2019年间,她们跟杨圆圆一起,走出旧金山,去往美国各地的老人社团表演。


她们远飞古巴,这里的唐人街与美国的一样,曾经非常繁华,两地的华裔来往频繁,不少粤剧剧团都会去多地巡演。


古巴革命以后,唐人街逐渐走向衰败,辉煌的历史就此停在了上世纪60年代。


如今,老人们欢聚一堂,尽管一拨人说英语,一拨人说西班牙语,但她们依旧能用零星的粤语唱起童年时的《鲜花调》《月光光》。


他们甚至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交错剧场”的演出,时光交错,尘封了半个世纪的舞台被激活。


在古巴“交错剧场”演出


最令奶奶们心动的,是中国之旅。


从上海到北京,她们一路拍,一路跳,曾经“紫禁城夜总会”的舞者们终于来到了真正的紫禁城。


这不是唐人街里碎片化的中国,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到的中国!

观看她们的演出,总有人热泪盈眶:“这些人八九十岁还能跳成这样,我也好想像她们一样,能够起来跳舞。”


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种精神其实不仅关乎舞蹈,更关乎——


一个人如何与自我和解,如何在艰难的处境下安身立命,如何在时代的夹缝、刻骨的歧视中不败不馁。


回望舞团成立的2004年,如今20年过去了,其精神内核依旧超前。


她们在暮年,跳动着年轻的心。





2020年8月,94岁的余金巧走了。


去世前一周,她拿下了拉斯维加斯艳舞大会的终身成就奖。


疫情的原因,她没能亲自登上领奖台,照旧乐呵呵的余金巧在颁奖那天,仔细化了全妆,换上美美的舞裙,与史蒂芬跳起了舞。


没想到,那竟是一名舞者的终场。


但余金巧并不遗憾,生前她总爱提一个词,swan song( 天鹅之曲)。



童话故事中,天鹅会在离世前跳最后一支华丽的舞蹈,在跟时间赛跑的日子里,余金巧每次登台都将其视为人生的swan song。


全情投入,毫无保留。


舞团的挚友们在郑重地告别后,继续踏上了征战之旅。


死亡,是她们日常需要面对的事情,2016年,她们接连失去了4位最亲的朋友。


但也正是如此,她们明白了笑对死亡的唯一方式,便是尽情活着。


纪录片《女人世界》上映了,接下来的时光,她们会从广东到东北,跨越超过30座城市进行路演。


《女人世界》路演


这工作强度,饶是年轻人也得蜕一层皮,但奶奶们毫不抱怨,积极面对。


她们永远都是能量满满的状态吗?


并不是。


在幕后,她们常常会由于体力不支而坐轮椅,但只要上台,她们必精神焕发,一舞到底。


这是“show girl”的一种坚持,也是她们面对风雨人生的态度:


只要尚未倒下,就一舞到底。


余金巧在故宫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最华人(wcweekly),最华人,记录华人之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参考资料:  


1、 一席|在八十岁,Get up and Dance|杨圆圆

2、澎湃有戏|当29岁的她遇到92岁的她

3、澎湃新闻|92岁,再爱,再跳起舞

4、凹凸镜DOC|专访杨圆圆:从《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到《女人世界》

5、Green BAZAAR芭莎美好生活|生命如歌纵情舞|“女人世界”导演杨圆圆自述


全情投入,毫无保留的做一件事情,保持对生命的热情,即使面对风雨也要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果你遇到了一些个人成长、原生家庭等的心理困扰推荐你来我们


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陪你探索自我,觉察过去的成长模式,引导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添加咨询客服帮你推荐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领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评估。


点击下方小程序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志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