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30

中国大陆一月游

(一)

作者:美籍中国台湾省妇女黄鹄
  

  香港《新晚报》三月八日——十五日连载美籍中国台湾省妇女黄鹄的访华文章,本刊从今天起连续转载如下:今日台湾一切令人失望我是一个美籍中国台湾省妇女,一向在美国默默无闻地操持家务和教养子女。阔别了我的故乡台湾省十多年,终于有了余力,可以带孩子回家探望。去年六月初回到台湾,发现久别了的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台北的确是“繁华”了:舞场、咖啡厅、纯吃茶、歌厅等,真是五花八门,年轻人的生活很萎靡。所谓“繁荣”,表面上确是存在,但仿佛充满了南宋末年的无望气氛。台湾,自号为保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圣宫”,其实只是欧美文化的一个裙角。我带孩子在婆家与娘家轮流住了两个月,颇有“物非人是”的感觉。亲情虽然温暖,但是这个社会却很陌生,贫富悬殊,官吏贪污,农村破产,工、渔、矿民的生活贫寒,这一切都令我失望。虽然物质享受方面,上层社会尽量仿效美国。这个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仿佛是建立在沙堆上面。
  
  八月初,告别台湾,经过香港时,临时起念,遂到香港中国旅行社询问申请进入中国大陆一游的可能性。我想,我虽然不是大陆人氏,但自小爱读游记文学,又酷爱山水旅游,要是可能,为什么不去观赏一下久已向往的西湖与北京,实地观察一下中国大陆人民的生活实况?我在中国旅行社填了简单的申请表,办了手续。那儿的办事员朴实,友善,热心而诚恳。五天之后(八月六日),我带着六岁的宁儿和四岁的馨儿,搭上了开往罗湖的火车。解放军相待如兄弟姐妹过了桥,就是深圳。我行李轻简,海关的检查人员只是大略地翻了一下,他们对我的来自台湾,仿佛视若平常,没有特别的表示。倒是我,脑子里装满了台湾报纸的恐怖宣传,自己感到紧张。但是,那些年轻纯朴的解放军人员,逗着孩子玩,看他们画画,听他们唱歌,却好象是我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由深圳登上赴广州的火车,一路上心潮起伏,不知道广州是什么样子,那里的人对我这类“不中不西”台湾省人,将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当日(八月六日)下午到了广州,由华侨旅行社的接待人员接到华侨大厦。我的房间有两张床,厕所浴室的卫生设备,以及电话电扇等应有尽有,虽不豪华,但很实用而舒适。服务人员告诉我,如果我想调换更便宜的,次日可以更调。我在广州毫无特别事情,所以我只希望尽快北上杭州。
  
  在广州,华侨旅行社有接待的人员为我们解决问题。一位年轻的男子,态度友好,纯朴善良,一点也没有台湾一般青年的浮扬气息。他帮我购妥了八月八日清晨赴杭州的火车软席卧票。烈士英魂有知当含笑第二天(八月七日)清晨,给孩子洗澡,早餐后,我就带他们去等候机动三轮车,向广州动物园出发。机动三轮车的速度很快,但是马达声太大,谈起话来很不方便,我尽量逗着司机聊天,发现他非常友善亲切。二十多分钟就到了动物园。游客可真不少,动物园收拾得非常整洁,园的面积很大,动物种类多,风景秀丽,有湖,有亭。我和孩子在美国是动物园的常客,觉得这个动物园无论在动物内容上,还是在风景、布置和维护上,都远胜这美国华盛顿市的国家动物园。园中茶室不多,游客人多,为了喝红豆冰水及冻奶必须排队,我跟孩子也在中间挤了一阵。玩到中午,我们搭两站公共汽车,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脑中忽然忆起林觉民烈士给妻子的绝笔函,我想这些革命烈士英魂若是有知,一定为今天的中国而骄傲,当能含笑九泉之下。
  
  据说黄花岗当秋天时一片黄花,此际却是一片苍绿。骄阳酷热,我们遂去等候公共汽车,发现车子太挤,常会过站不停。陆陆续续地候车的人加多了,很自然地开始闲聊。广州居民虽然自己彼此交谈时仍然用方言,但是却也能说令人解意的普通话,年轻人的普通话更是流利和标准。进食堂与老农民共话汽车来了,众女孩帮着我把孩子挤上车。一位可爱的女孩子指点着我该下车的地方,并且自己下车陪我走了一段路。回到旅馆,给孩子们洗浴后去吃一顿丰富的午餐,大家睡了个长长的午觉。四时多我们起身,准备带孩子到文化公园去玩玩。手拿地图,沿珠江而行,沿岸均是三三五五纳凉的人群,虽然看不见勾肩搭背的男女,但仍然可以依稀辨出情侣、夫妇、朋友或家人。纳凉者人手一扇,悠闲愉快,绝非我在美国所能每日享受得到的。我心中暗暗奇怪:这些人为什么没去开会或做别的事情?在我过去的印象中,大陆上的人们每天要无休无止地工作,不工作的时候就要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如今眼见他们这样悠闲和愉快,真令我觉得惊奇。沿途上冰棒的供应很普遍,两个孩子不断地享用着。我则慢慢地走着,跟路人交换着眼光,他们盯着我们看,看我们的奇装异服,但他们的眼神是友善而好奇的。我也仔细地观察他们,我得到的结论是他们比我更快乐,更健康。(一)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10.12
 

 

中国大陆一月游

(二)
作者:美籍中国台湾省妇女黄鹄
  

  肚子饿了,我想我一定不要到什么专门供应华侨和外宾的饭馆,我要试试一般老百姓去的餐馆。找到一条街,有五、六家餐馆,都是营业兴旺。附近一家电影院正好散场,人潮正向外涌。奇怪,看电影和在外面餐馆吃饭的人怎么这么多?终于走进一家大食堂,在一个大圆桌子上找到三个空位。同桌的一位老农民,敞着衣襟,盘着腿,扇着大扇子,把自己刚拿来的菜推到我面前说:“你饿了,就先吃吧!”我很感激,却不好意思接受。推让间,女服务员笑嘻嘻地来了说:“我们这是招待工农兵的饭馆,你实在应该到招待外宾和华侨的餐馆,那儿要漂亮舒服得多,也不会这么挤的。”我说:“不成啊!我们饿得很,也不知道哪些餐馆在哪里里。”女服务员说:“那么你就坐着照顾小孩子,我去帮你把饭菜先拿来。”我谢了她的好意。没一会,我们也大嚼起来,菜里面有足够的肉,油水也比较多。这是劳动人民的食粮,当然不是精肴,但是质与量都很充分。虽然不很合我的胃口,但是我的情绪很高,跟同座的人聊天很是有趣。以出身小布尔乔亚的知识分子的眼光来看他们,他们也许稍嫌“粗鲁”了一些,但是他们的朴实、坦率,却是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老农民的普通话不标准,是乡间某公社来城区采购东西的。他充满了自信,也很有幽默感。带领孩子踏月而归文化公园里到处都是人群,都是携家带小的广州市民。我们参观了水产展览,又去观赏当晚的儿童文艺表演。露天看台已经座无虚席,小孩子的歌舞真是迷人,我的两个孩子痴痴地看。我最感兴趣的却是观看别的游客。来来往往的人群,穿得虽不讲究,却很整齐,脸上露出自然的喜悦,享受着晚上一家团聚的欢乐。孩子们嚷着,笑着,这真是快快乐乐的平静生活。我想找一点台湾报纸所传的“恐怖”的感觉,却不知道从何处觅求。九时多,带着孩子踏月步行而归。亲情感人次日晨(八月八日),我们由华侨旅行社的人员送上火车,仍是那位穿布衣布鞋的年轻人,他一直把我们送上车厢,把行李摆好,闲谈了几句才告别而去。我喜欢他的朴实、认真和诚恳。象他那样的人,就是台湾蒋家小朝廷所称的“匪干”了。我倒真希望自己,我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象他一样值得敬爱的“匪干”。他答应我们当我们再经过广州时,仍然来接待我们,并希望我跟孩子们能在中国大陆——我原来的祖国尽情地“玩”个痛快。
  
  我们坐的是软席卧铺,同车厢的人不少,但侥幸的是孩子跟我独占了一间卧铺车厢,有四个床位,虽然我只买了两张卧铺票。半夜孩子睡熟时,我就老实不客气地爬上了高铺,多占了一个床位。我们这节车有两位服务员。一位是年过五十的湖南人,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另一位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我一有机会便找他们聊天,一路上学习认识高粱、玉米、麻等作物。他们都曾下乡劳动过,很自豪地显示出他们丰富的农业知识。那位年轻小伙子对我的无知和健忘,常常要轻哼几声,我也受之不忤。的确比起他们来,我在中学所读的博物、地理、生物等全是死而无用的东西。我分不清稻苗禾棘,我辨不出驴骡,也从未参加过农村的生产劳动。在认识上我比不上他们;在对国家的贡献上,我更是比不上他们。锦绣河山从广州到杭州,约二十多小时的火车路程,大多数的时间,我都是在倚窗远望或跟人聊天中度过。多少次孩子们跑到别人房间去玩,我一个人眺望火车驶过开阔的平原,止不住泪水直流。这是中国大陆的河山,我这个寄居异国的人,那年那月才能真的回到原来的祖国,为她尽一份棉薄的力量?在美国,我们有免费赠送的台湾《中央日报》。这家报纸经常说中国大陆灾荒饥馑。我一路上所看到的稻田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人力可以胜天。中国大陆的山川面貌改变了不少,荒山变良田,河患治而水利兴,中国人民已不怕天灾,又怎会再受饥馑的威胁?我每过一站,都跑下去买点东西。没有看到半个挨饿乞讨的人。为什么台湾那一小撮人,一定要为自己的私欲而歪曲中国大陆的进步的事实?为什么要用欺骗、蒙蔽的愚民手段来制造我们居住外国的人与中国大陆人民隔阂?湖滨漫步八月九日下午三时多抵杭州,住进滨湖路上的华侨饭店。房间宽敞,地板亮洁,又有阳台,冷热水二十四小时供应。我把东西安顿好,给孩子洗澡换衣,然后到楼下餐厅吃饭,饭菜的味道很好。饱餐以后,购得了市区游览图,我便带孩子沿湖漫步。湖边纳凉的人真是密密麻麻的,也有许多地方有人入水游泳。我们一路上不断地啃冰棍,有时也会被人包围着。有人骑车驰过时,甚至亲切地喊出:“喂!两个小华侨!”我也常常回喊道:“喂!小心点,别掉下车来!”我们在路上买了不少苹果、桃子和海棠果回旅馆。心神交流第二天(八月十日)清晨,吃过早饭,带孩子雇了一条小船去游湖。在船上操作的是一位妇女。她的丈夫在别的机关工作,两人收入在百元以上,两个孩子都入学读书,婆婆在家管理,他们每月都可以储蓄一些钱。她已有了十年以上在西湖划船的经验。我向她讨教应该如何游览西湖的名胜,她不厌其详地告诉我。我跟孩子上岸游玩时,她就坐在船上织毛线。当我们泛舟湖中时,孩子们扒着玩水,我则真有“身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多美啊,在湖上荡漾了两小时,我当时的确有满足至极的感觉。唯有在这美丽山河的怀抱里,在富于亲情的人群中,才有这种心神交流的快乐感觉。巧遇画家划船的那位妇女送我们到了中山公园,指点了我赴“楼外楼”吃饭的方向。这个饭馆虽然有名,但是仍然很朴实。方桌,圆凳,客人拥挤,几乎座无虚席。食客仍然是以国内人士占绝大多数。饱食一顿,剩下了不少,楼外楼的菜量很大,以后我跟孩子们吃饭,只要一菜一汤就已经太够了。
  
  饭后,我们游中山公园。走到西冷桥,转到岳坟附近的一个小亭,亭中很多人闲坐。旁边有一个年轻男子,他穿着短裤,旁边放着一部脚踏车,正专心一意画水彩画。两个孩子立刻走到他旁边。我自己感到累,在餐馆跟人聊天太多,挑了个无人的长椅坐下来休息,并盘算着应该游到何处去:灵隐寺?玉泉?还是漫步“苏堤”?凉风拂面,几乎进入梦乡。猛然惊醒,发现孩子还在画家身侧,我怕他们扰乱了画家,喊了几声,“威令”不达,只好亲去管教。(二)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10.13
 

 

中国大陆一月游

(完)
作者:美籍中国台湾省妇女黄鹄
  

  孩子们嚷着要画画。画家拿出了纸,让出了画架和颜料,我力阻无效之下,只好痛苦地看着孩子把画家的水彩弄得一塌糊涂。我们站着闲聊,我告诉他我来自台湾,也告诉他台北生活的情况,我也发现他对台湾的地理并不陌生,不象在台湾的青年人仍然是读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地理。
  
  我觉得天色渐晚,不如带孩子们走平湖秋月,沿白堤步行回旅馆,跟画家道再见,转身而去。为什么忽然泪水盈眶?八月十二日清晨,在旅馆门口与画家夫妇会合,我跟画家夫妇搭公共汽车去游虎跑、石屋洞和六和塔。一路上,我们象多年老友似地谈大家的过去和感受。多少年来,我没能如此轻易地、坦诚地结交新朋友。有的朋友相处几十年,仍然有近在咫尺,如隔天涯之感。但这对夫妇,却立刻令我倾心相交,好象找到了一对兄姐一样。我们谈他们的大学生活,谈他们毕业后工作的情形,我发现我们之间有一个极大的分别:他们工作,总是先问这个工作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否对国家有益;我则先问这份工作可以有多少个人的收入。他们毕业时,争取的是到边疆和艰苦的地区去工作,争取为国家为人民贡献的更大机会。我记得我们将要离开大学的最后一年,终日栖栖惶惶,充满了矛盾和忧虑,不敢恋爱,怕影响了“到美国留学和学习”的计划;我们每天研究留学考试,沿门奔走于教授的府上,请他们在自己写好的推荐信上签字。我们探听美国领事馆英语考试的情况,为申请进入美国大学,为办赴美手续而整日忧心忡忡,同学间的讨论与话题很少能脱离这个范围。到了美国,开始时为求学位,为谋生活立足点而尝尽辛酸,失尽个人尊严。以后站稳了,又变成了房子与生活的奴隶。不错,物质生活上,我们有许多现代工业的文明享受,但是精神上很多人是紧张的,徬徨的,更有不少人是完全堕落的。以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相比较,几乎没有一个在海外的中国学者,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生活上能比得上这对夫妇的充实、快乐和健康。在六和塔的最高层,我远眺钱塘大桥,看那一群群游水划艇的人,江河浩渺,聆听两位年龄相近的年轻人谈话,忽然泪水盈眶,我转过头,极力地压抑着。奇怪,十几年来未曾在美国轻掉一滴泪水的我,为什么踏上了中国大陆的土地以后,竟然变得如此多感?我原以为十几年在美国的奋斗,我的心肠已磨得有如铁石一般。记得这次到台湾省探亲,来与去,均未曾流下半滴泪。但面对这原不熟悉的中国大陆山河,初次相识的充满亲情的人,竟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直到现在,我仍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心里常常响起“归去吧”的强烈呼声。他乡虽好,终非吾土,若是有一天我也能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而尽一份棉薄,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而流一点血汗,那么我这一生才不算是完全浪费。两种医疗情况的比较八月十三日一早,我们坐火车赴上海。离开杭州时,我没有通知华侨服务社替我拍电报通知上海,所以到了上海站,我确是有顾了孩子顾不了行李的狼狈,幸而火车上的服务员帮忙,才在火车再度开动之前下了车。惶惑时,迎接其他华侨的旅行社接待人员发现了我,便也顺便把我一起接走,送到华侨饭店。安顿好之后,我立即到民航局购妥了八月十五号晚上直飞北京的机票。然后带孩子去人民医院看病。小儿子的腿上长了许多过敏的红斑。医院的外表当然比不上美式医院的豪华,但是服务的态度和医疗的知识却是世界第一流。孩子看了医生,拿了内服、外用两种药,一共只花了人民币二角。在美国,只要踏进医师的诊所,只说一句话,最少也得付上十元美金。通常,孩子们发小烧、感冒或轻度的皮肤过敏,一般的中等家庭通常都是不看医生的。为了小病去看医生,那是有钱人的奢侈享受。
  
  在上海两天,我们逛街,逛百货公司,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馆、少年宫等,又去看长沙马王堆女尸解剖的纪录片。华侨旅行社的接待人员很亲切地接待我们,他们谈吐真诚坦率,服务态度是劳而不怨,他们的见闻相当渊博,国外的大事了解很多,一点儿也不闭塞。
  
  八月十五日夜里飞抵北京,当晚住入华侨大厦。身在这世界闻名的北京,我兴奋紧张之余,不免感到惶惑。徬徨中,发现旅馆里有华侨服务社主办的团体游览活动,可以报名参加,导游四日,每天供应三餐,可去参观长城、十三陵、出土文物、故宫、颐和园,以及工厂、公社和托儿所等,我立刻报名参加,随着这个临时凑成的旅游团玩了四天,来自各地的华侨由陌生而逐渐熟悉。游完中国大陆回去后四天快乐的观光很快结束了,北京的历史文物与风景,当然无需我这支笨拙的笔来介绍。我的游记只是我个人一些琐碎的经验和感慨。我在北京一共住了十二天,除了团体参观的四天以外,其余的时间我带孩子去游各个公园、动物园、天坛,闲逛大街小巷,看看古玩铺子,参观普通商店等。其间有两天,获得机会去参观闻名全国的沙石峪和穷棒子的建明公社。
  
  九月一日回到了美国,继续收读每天来自台湾的《中央日报》,觉得这份报纸应该改名为“自欺欺人报”或是“痴人说梦报”,任何人只要亲身去过一次中国大陆,那么就会对《中央日报》的宣传和其所代表的政权产生终身的免疫性。在这里,我愿意奉劝台湾的当权人:“现在该是梦醒、恢复清明”的时刻了。(完)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10.14

欢迎关注红旗文献

欢迎关注红心永向红太阳

老照片:文革岁月

长沙城里的毛主席雕(塑)像

摄影家陈娟美镜头下的革命样板戏

毛泽东视察祖国大地照片

一组被淡忘了的工人影像

中兴再被制裁宣告“造不如买”路线彻底破产

陕西咸阳文物保护英雄死在医院,妻子维权被刑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