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6

《红旗杂志》《时代红旗》被屏蔽,请喜爱《红旗》的读者选择关注《红旗文献》《红心永向红太阳》《又添缘》《北门翠竹》望支持我们的读者互相转告!谢谢大家!

毛主席时代为何没有“官二代”

作者: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


        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对“官二代”做了两个预言:

        第一:一些领导干部子女生活在汉献帝、阿斗那样的环境中养尊处优,相互攀比老爸,这让他担心会不会培养出一批贵族少爷?

        第二:高级干部的子女管不好,总有一天要犯罪的。如今,他的预言已经变成严峻的现实,不能不让人感慨。那么,毛泽东时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是如何教育“官二代”的? 01

  在毛泽东时代,百姓子女与“官二代”没什么差别,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有毛泽东的儿子,有将军的后代,在农村劳作的田野里,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也许就有部长干金、省长的儿子,英雄的群体里也不乏领导的孩子。 

  据毛泽东身边的人回忆,在延安时代,毛泽东就穿着带补丁的衣裤去做报告,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他担任主席,仍不改朴实之风。随着年龄增长,毛泽东身体发胖,许多旧衣服显小不能穿了,他便送给他的儿子毛岸英穿。

        所以毛岸英身上也总是补丁摞补丁,没有光鲜闪亮的时候。 对于父亲的教诲,毛泽东长女李敏只一句话概括——“父亲教育我们要夹着尾巴做人”。

  毛泽东时代为何没有“官二代”?因为在那个年代,毛泽东自己就是共产党人中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当时的领导干部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时的领导干部两袖清风,心里装着人民大众。 

  毛泽东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决不允许他们享受各种特权待遇,所以毛泽东的孩子不是“官二代”。在长子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竟然把他送到劳动大学改造,让他拜劳动模范为师,从事艰苦的劳动,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增加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1950年,只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入朝参战。当有人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最后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 

  在全国面临大困难时,毛泽东不允许女儿李讷搞特殊,让她在学校食堂和其他学生一样吃饭。他女儿放假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吃的。而毛泽东只能把自己的一份让给女儿,而他自己却饿着肚子。 

        毛泽东长女李敏,1963年就与丈夫孔令华一起离开高墙大院、离开父亲。从有自己的工作开始,李敏就再也没有从毛泽东那里拿到补贴,毛泽东的理由是:“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说到做到。 

  独立生活多年,李敏曾笑言,她很早就成功地把自己平民化了。她会为了“自己上街、去公园,根本没人会认出她”而感到欣慰。 

  沉默寡言的李讷更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1976年从江西带着幼子返回北京后,这个家庭长期只能维持在温饱线上。许多个冬天,他们和普通市民一样排队购买定量供应的大白菜,然后用三轮车拉回家。 

 
 “不要把我挂在你们嘴边唬人”,毛泽东的这句话,可以说,他的儿女做到了。

周秉建:我们那年代没“官二代”
02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年少时常住在中南海西花厅,却很少与伯父见面,极少接到伯父物质馈赠,甚至连一封亲笔信都没有,却被伯父在弥留之际惦念。作为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最小的侄女,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说:“我不是‘官二代’。”

        周恩来夫妇没有孩子,把周秉建兄妹当亲生一般教养。“说来现在的人可能觉得不可理解,我们那个年代,社会上真的没有‘官二代’、‘红二代’的说法。”周秉建回忆。 

  上世纪60年代,周秉建就读的北京市第三十三中学有不少高干子弟,大家都是穿粗布,吃食堂,“没有什么不一样”。

  中南海的西花厅周秉建常去,但她从没见过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有一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与夫人来访,正和伯父聊天的周秉建自觉回避。

        “其实按常理说,同事带孩子串个门也很正常。但伯父绝对不给我们提供任何有优越感的机会。”周秉建认真地说,“防止特殊化”是伯父经常强调的。

朱德不让儿子当官,从工人做起
03


  朱老总一生有过几次婚姻,但就朱琦这么一个儿子。1916年朱琦降生时,朱德发现他右耳际有一根细细的“拴马柱”,遂为之取名“保柱”。 

  1943年,由于伤病,朱琦从前方回延安,被派往抗大七分校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工作的需要,朱琦被调往石家庄铁路局。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父亲时,朱德对他说:“你一直在部队工作,不懂技术,调到铁路局以后,不能当领导当官搞管理,从工人做起,要从头学起。”朱总司令这么就给他定调了。就这样,朱琦去了石家庄铁路局当工人。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央在北戴河建立避暑区。每逢夏季,中央高层领导人常到那里工作和避暑。在北京与北戴河的往返中,火车常常会在朱琦工作的天津铁路局换车头,而乘车的领导人有时也会在天津下车停留。 

  一次,朱琦从北戴河开车回到天津,他还未离开机车,就接到通知:“朱琦同志,首长请你立即到车厢里去一趟。”因为乘车首长的身份是保密的,朱琦也不知这位首长是何人,来不及收拾,就匆匆赶到会客室。因为那时开的是蒸汽机车,烧的是煤,朱琦手上、脸上和身上都是黑的,雪白的沙发套都被他坐黑了。

        这时会客室的门开了,朱德走了进来。朱琦这才知道,他今天拉的首长原来是朱德。朱德看见全身黑乎乎的朱琦,心里也明白了。他说:“呵,没想到,今天坐上你开的车了。” 

        看到这里, 多少人羞红了脸?多么怀念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干净。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

——《红旗文献》


欢迎关注《北门翠竹》

欢迎关注红旗文献

欢迎关注红心永向红太阳

《封神演义》连环画封面欣赏

珍贵邮票欣赏<二>

什么是积阴德, 多积阴德福报大!

《中国仕女百图》线描欣赏

字谜故事<八>

只做六分钟,血管不怕堵!送給家人朋友长辈!

《红心永向毛主席》

《中国将帅》系列纪录片之毛泽东

历史作证: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