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11月25日,这个难忘的日子
又到了11月25日,这个难忘的日子
作者||范松林
又到了11月25日这个对我来说蛮难忘的日子。五十三年前的这一天,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终于实现了心中的夙念,亲眼见到“心中的红太阳”。
01
1966年下半年,席卷全国的红卫兵大串联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小镇南边的国道上每天都有一队队打着红旗、穿着黄军装、戴着红袖章、背着黄跨包、喊着嘹亮口号的红卫兵串联队伍经过,也有在镇上单位里过夜的。
我们看着心动了,几个要好同学商量着也要去闯一闯。目的地是伟大的首都——北京,步行去见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
02
接着,筹备工作开始了,先是准备一面写着“红卫兵战斗队”的红旗,为了显得隆重点,要在旗杆顶上安一个五角星,便找到了在木器社工作的发小蒋宋初用木头雕了个立体型的五角星,还塗上了黄漆。同时到杏林街宋家弄堂里寻到了一个会编草鞋的老人,用旧布条打了几双布草鞋,学学当年红军的模样,万事齐全,只待出发。
03
1966年10月底的一天,我和同班的吴国樑、廖新荣和高一班的俞美芳等九位同学(其中三位女生),从濮院出发,一路向北准备步行去北京。
第一天是雄纠纠、气昂昂地打着旗帜、穿着布草鞋、唱着语录歌曲踏上征程。遇到对面过来的串联队伍还要喊几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口号来互相鼓励。到天黑时,走到了江苏吴江,在吴江中学的孔庙过了一夜。
第二天就有点走样了,歌声稀少了,口号喊得没有了底气,脚上也打起了水泡,有点败兵相。走过五十三孔宝带桥,来到古城苏州,也无心欣赏美丽的姑苏风光。
在火车站,看到清一色的串联红卫兵在挤火车北上,车站上人头攒动,混乱不堪。我们步行去北京的信念开始动摇,有同学提议改乘火车,意志不坚定的我们丢掉布草鞋,换上黄军鞋挤上了向北开去的火车,火车走走傍停,到南京后干脆停着不走了,只得在南京站下车。
04
三天后,好不容易挤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一上车傻眼了,车厢里比现在高峰时的公共汽车还要挤,原来坐两个人的位置坐了三四个人,过道上人挤人,连椅子靠背上,甚至行李架也坐满了人,卫生间同样人满为患。小便只能在火车停下来后到铁路边解了,苦了那些女同学,有的只能钻到火车底下去解决。
车子开出不久,又停了下来。原来车子要过长江了,只见浩宇的江面上有七八座在建的南京长江大桥的桥磴,我们乘坐的火车分成三段上了渡轮,到对岸再连接上,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又从浦口站起动了。
二十几个小时的慢车路程,站着站着真得吃不消了,只能和坐在行李架上的同学换一下,孤型的行李架,坐在上面人扑出外,不小心就要掉下来,只能在前面栓根绳子,两脚又不着地,又直不起腰,实际上比站着还要难受,又不敢喝开水,真的是遭大罪了,到了北京腰也直不起来,脖子也歪了。
05
终于到了一心向往的地方——北京,接待站将我们按排在东城区碌米仓胡同巴基斯坦大使馆附近的一四合院内,热情的北京居民把自己最好的房间让给我们住,还开口闭口称我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
当时,对来京串联的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由一名解放军战士带我们出操,早饭每天是腌白菜,稀饭加馒头,每天带上两个硬绑绑的馒头作为外出一天的食粮。
在北京的23天时间里,天天去北大、清华、北航看大字报,参观军事博物馆、鲁迅故居等有革命意义的地方。
但主要目的是等待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检阅。11月24日下午终于有了消息,毛主席25号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红卫兵,那天每人发了一斤江米条、半斤杏仁饼和两只苹果,喜悦和期盼之情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
06
后来才知道,当时毛主席采纳了周总理的建议,把第八次接见作为最后一次接见,让在北京的所有外地红卫兵小将都能实现见到毛主席的愿望。因为当时在京红卫兵有250万之众,为减轻毛主席的劳累,决定分两天接见:11月25广场70万(因广场最大容量100万人,要留出金水桥前一大块走游行队伍),80万步行通过天安门;26日红卫兵在长安街两侧等候,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分别乘九辆敞蓬吉普车通过长安街检阅红卫兵。
07
24日下半夜三点钟,在零下16度的低温下,我们集合出发,凌晨三点半到达天安门广场离城楼大约50米的指定地段,就这样在冰凉的水门汀地皮上坐到了次日下午四点钟结束,整整十二个小时。饿了吃一口江米条,渴了咬一口苹果,一个信念就是盼着“红太阳”早一点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
早上9点钟,广场上空响起高亢的“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接着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林彪等出现在城楼上,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都穿着棉军装,戴着红袖章,林彪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广场上沸腾了,红卫兵挥舞着红宝书,“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此起被伏,震耳欲聋,人们都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80万行进队伍也开始自东向西前进,但到了天安门前,为了多看毛主席一眼,或是放慢脚步,或是打旋来回走,速度非常迟缓。周总理不断地通过扩音喇叭大声地喊道:“红卫兵小将们,你们不是说要听毛主席的话吗?毛主席叫你们向西进军,向西进军!”但效果不大,一直到下午三点半队伍才完全通过。广场上的红卫兵快速涌向金水桥,口号声响彻云霄,场面有点混乱。据说第二天清理广场,捡起踩掉的鞋子就装了两卡车。
接下来26日的乘车检阅,我们是在回家的火车上的报纸上看到的,场面同样热烈。
08
现在回想当时的场景,确实有点疯狂。但对于我们来说,在当年崇尚个人崇拜的年代,也可以说真的是出于对毛主席的由衷热爱,现在的年青人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终于搭上了第八次接见的未班车,实现了见到毛主席的愿望。
北京回来后,也带回了一身白蚤,回家洗了个澡,衣服全部用开水泡过,这也算北京之行的副产品吧。
【作者简介】范松林,1964年毕业于桐乡三中初中部,1967年桐乡一中高中毕业。曾先后担任濮院乳品厂、濮院毛纱厂厂长。喜好民乐,爱好阅读,对濮院地方掌故情有独钟。
邮箱:438726462@qq.com今日更新
NEWS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