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日记
2月27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一声令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选派30名干部下沉到通州区张家湾镇6个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而我们第二下沉工作组一行5人,有幸加入到上店村的防疫队伍。2月28日上午报到后我们即受领任务,在带队领导张燕华同志和组长郭义华同志的带领下,分两组参与上下午村口的执勤。
在这短短的10余天里,我们亲历了乡村防疫一线工作,结识了这群默默奉献、有血有肉的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心里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温暖。
上店村第二工作组
即使是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刻,我们都丝毫没有动摇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这份自信和底气来自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来自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自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全体国人,来自于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村两委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硬核”村主任戴亚林同志强忍父亲离世悲痛,坚守抗疫一线,每天驾驶消防车对村里和防疫卡口进行喷洒消毒,有空就到村口对出入人员进行询问登记,面对不理解返京人员的投诉,虽心怀委屈,仍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村支委胡希林、马长刚同志长期驻守防疫卡点,身躯健硕却略显疲惫;金瑞春同志耐心细致、体贴入微,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和体温监测,每名村干部都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
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去做。上店村原有7个出入口,疫情期间只保留小沿河路和梁上路交叉路口。该防疫卡口距村民住宅最远,有利于保护村民安全,但位于风口处,设置在小桥上,周边没任何遮挡,只有一辆村干部自家的金杯车临时用来遮风挡雨。此时的北京,乍暖还寒,天气变化无常,短短10余天,我们就经历了下雨、大风和雾霾,有时即使是站一小时,浑身都冻透了,半天都缓不过劲来。而这些村干部和志愿者已经连续奋战40余天,不分昼夜、坚守岗位。白天与我们共同值守的村民志愿者大多60来岁,白发苍苍却身体硬朗,他们还是常年在重大节假日和会议、活动担负站岗执勤任务的中坚力量。村支委姬雪蓬同志说“市人大的同志来值勤后,增加了咱村的防疫力量,站岗的工作人员也能轮休一会儿了,大家换换班。”让他们在连续奋战后缓一缓,就是我们下沉最大的价值。坚守换来的是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时间不长,一张张陌生的脸变得熟悉,入乡随俗,拉家常式的询问方式更显亲切,在过往村民真诚的一声“辛苦了”的问候中,也收获了感动和欣慰。
参与防疫力量多元,有村干部、志愿者、下沉干部和片区民警,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更好防疫。我们及时建立微信群,互通有无、密切合作,关注重点防范对象,齐心协力共抗疫情。上店村既是熟人社会、也是生人社会,既有“五大姓”“五小姓”这类有着千丝万缕亲戚关系的本村人,也有不知房东全名的外来务工租户,而后者恰恰是防控的重点。目前离京回村的外来人员有693人,其中正在隔离的有118人,隔离期满已办理出入证的有575人。能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能不能在做好硬核防疫的同时关心这些更需要关心的人,这是提高防疫期间群众满意度的关键。做好防疫工作既要硬核,也要温情,上店村专门成立生活保障组,把隔离防控与人文关怀并重,安排专人对接,在每日进行体温监测时,及时了解他们生活需求,帮助购买生活物资,让隔离观察人员无后顾之忧。
每年春节,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人口大迁徙,这些都给抗击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防控疫情、人人有责”,通过村里的大力宣传,路上的绝大多数村民都能自觉带好口罩,主动配合检查,见面不握手,改行拱手礼。偶尔有个别村民没戴口罩,我们及时提醒,并耐心讲解疫情防护知识,有时还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口罩送给他。作为普通人,我们不能在前线上阵杀敌,但尽可能在后方撑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与担当,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就是为防疫做贡献。随着疫情一天比一天好转,我们更有理由坚信阴霾终将过去,胜利的彼岸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在享受胜利的喜悦、在感恩最美逆行者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还能做点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更加敬畏生命,常怀感恩,是不是此类疫情和暴力伤医事件今后就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早期预警、快速反应,是不是有可能将这场战“疫”打成“点穴式”精准打击。早日战胜疫情是我们此时共同的期盼,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永远过去,温暖长留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