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垃圾分类在行动】副中心交出垃圾分类“满月答卷”

北京人大 2021-11-26

垃圾分类在行动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实施一个多月。效果如何?通州区昨天亮出“成绩单”——

5月份全区家庭餐厨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160.1吨,比4月份增长了一倍;其他垃圾产量约5.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近7个百分点。


   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通过胡同议事会,收集居民的垃圾分类“金点子”。(党维婷摄)


统计数据的“此消彼长”,正是垃圾分类带来的直观变化。

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垃圾分类设施的推广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辛勤付出。通州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773处密闭投放站、194处全时驿站(兼暂存点)建设,788辆流动收集车实施分类收集。各街乡镇桶站配置率逐步提升,已经达到了90%。全区有2319名值守人员提供分类引导服务。

幸福艺居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徐霞见证了这一个多月来居民投放垃圾习惯的变化。“头两个星期,很多居民还在适应过程中,投放的垃圾不少是混装的。”遇到这种情况,徐霞会主动走上前去,一边帮助分拣,一边向居民介绍分类知识,“聊着天儿就把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出去了。”

一来二去,居民垃圾分类的“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像厨余垃圾,过去带袋儿投放的居多,现在是‘裸投’的居多,这样大大减少了后期分拣的工作量。”徐霞说。

党员们也是垃圾分类宣传推广的中坚力量。副中心有3万名在职党员参与到社区(村)的垃圾分类宣传、入户垃圾分类指导和垃圾桶站的值守中来。

在梨园镇魏家坟村,28名村支部党员、13名回村报到党员和22名居民代表以及楼门长,参与了“实名制”认领垃圾分类桶站。71岁老党员王会兰主动认领了6号垃圾桶站。每天早7点至9点、晚6点至8点是小区分类垃圾桶站的开放时间,她每次都提前到达,全程值守。老人家介绍,自己已经多次参加垃圾分类培训,在指导村民方面已是“游刃有余”。

在北苑街道玉带路社区,在职党员张忠强同样利用休息时间,入户“指导式”宣传。每到一家,他都会根据居民家中的空间面积、生活习惯等情况,提醒其选择合适的投放容器,并帮助居民张贴“两桶一袋”标识。

公共场所因为人流量大,垃圾分类工作相对有难度。城市副中心的商场、餐馆、公园、建筑工地、校园、写字楼等各类公共场所,根据自身特点,分别打出特色分类牌,让垃圾各归其位。

北苑万达广场是通州著名商圈所在地,大小餐馆众多。为破解商圈垃圾分类难题,通州区专门成立了万达广场垃圾分类专班,并开启了“3+X”工作机制,垃圾分类主体由物业公司前置到各入驻企业,定时定点上门,“不分类、不收取”……种种硬核措施倒逼各企业重视垃圾分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

副中心重大工程工地上,垃圾分类也丝毫不马虎。中建八局广渠路东延5号标段项目部生活区居住了400多名工人。夏天到了,生活区里出现最多的垃圾就是矿泉水瓶,还有各种食品包装袋。由于人多,最困难的就是让所有人都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

“比如没吃完的泡面,有人一时适应不过来,顺手就都扔厨余垃圾桶里了。”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李国增说,为了督促大家尽快适应,项目部在垃圾投放高峰期加派专人盯守,提醒工人们做好垃圾分类。另外,还加派了保洁员和分拣员,对“漏网之鱼”进行再分拣。

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户居民。“要把这个关键小事办好,还得跟居民多商量。”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艳辉说。自5月份以来,社区围绕垃圾分类已经多次召开胡同议事会,大伙儿纷纷贡献自己的好点子。其中,社区垃圾分类达人王艳提议用厨余垃圾加工成酵素,养花护草,得到了居民代表的一致赞同。现在这个“金点子”已经在实施中。

一个月来,垃圾分类在副中心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5月份以来,通州区城管执法部门共检查99家单位,发现问题88个,有的是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是收集运输单位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的是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等等。

不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就意味着本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各方依法履行垃圾分类义务,北京市城管委与城管执法局共同出台了《北京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管理规定(暂行)》,对作为源头投放环节的单位和个人、中间收集环节和最后的运输环节都作出了相应规定。下一步,包括副中心在内,全市要建立健全双向监督机制,对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收运单位职责进行明确,并发动基层力量推动居民参与。


评论:坚持首善标准  办好关键小事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月余,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城市副中心坚持首善标准,不断自我加压,扎实推进新政落地。社区愈发干净,街道愈发整洁,城区面貌的进一步提升证明“副中心方案”行之有效,为接下来相关工作的推进打好了基础。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按照规划,我们将建设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城区,让这方热土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近年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贯彻到了副中心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一个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城正在崛起,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图景正在绘就,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与生活环境和资源节约息息相关,是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抓手,也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是新时代北京势必推进的城市革命。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城市副中心责无旁贷,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去年12月底,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创建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各社区(村)各单位严格落实新版条例,打下了一定基础。新起点上再出发,我们还要倍加努力加油干,继续夯实各级责任,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任何习惯都是长年累月形成的,除旧布新,意味着倒逼人们走出“舒适区”,没有强大的推动力难以实现。这个意义上,垃圾分类真正落地生根绝非易事,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齐心协力,需要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翻开城市副中心的“满月”成绩单,分类指导员“盯桶31天”,楼门长化身“神助攻”,“小小积分卡”四两拨千斤,“3+X” 共破大难题……有益探索不胜枚举,但与此同时,问题和阻力也不容轻视。进一步优化从前端分类收集到后端资源化处理的全链条,把垃圾分类工作推向深入,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广好经验,一方面需要实事求是补短板。
这一过程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思想和行动上的更新迭代,必须成为我们的自觉。“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走向深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既领之、又导之。层层示范、整体联动,将劲头内化为持久的生活习惯,涵养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
打造千年之城,任重而道远。踏实抓好每一件关键小事,推动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街更美,城市副中心一定更加生机勃发,不负人民期待。(汤华臻)

延伸阅读:通州行业管理单位被纳入垃圾分类考评
 “2020年垃圾分类日常检查考评实施方案”5月1日起在通州区范围内试行。通州区成为全市首个将行业管理单位纳入垃圾分类考评对象的区。
如何对垃圾分类进行检查和考评?记者从通州区城管委了解到,垃圾分类有没有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如何、是否按台账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是否按台账与每个管理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并上墙公示、餐饮等社会单位是否按要求签订厨余垃圾收运合同等都是考评的重点。
此外,考评的重点还包括:是否按规定设置垃圾分类容器;容器是否干净无破损,标识是否符合标准、清晰;可回收物是否有固定的交投点、APP预约或上门回收等方式,且运行有效;装修垃圾是否设置投放暂存点暂存设备,暂存点要袋装并码放整齐、设置专门隔离区域或围挡。
按照规定,收运方式、收运单位及垃圾流向必须通过公告牌等形式公示告知;收集车辆必须密闭、有分类标识,车容整洁。一旦出现了混装混运现象,此项考核的分值将立刻“清零”。
对垃圾分类的考评每月进行一轮。考评结果纳入月环境建设考评成绩,考评排名每月形成通报。同时每日工作例会也会对前一日问题进行点评,督促相关单位立即组织整改,推进垃圾分类取得成效。(张楠)
来源:《北京日报》责编:丁琦
【要闻】习近平赴宁夏考察调研(视频)
【发布】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垃圾分类在行动】平谷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在行动】顺义配备40余万桶推动垃圾分类进村
【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石景山“四位一体”改造老旧小区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