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提请一审

北京人大 2021-11-26



导  读 

 今天(7月28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说明和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条例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制定《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加强公共卫生领域法治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首都安全而新增的紧急立法项目


《条例(草案)》立法背景  


目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面的直接法律依据有四部,分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这些法律、法规为本市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支撑。


2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会议上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有必要系统梳理、总结疫情防控工作得失,制定本市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规,通过立法提炼固化本市疫情防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比如,“四方责任”、社区(村)防控;积极回应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比如,预防体系的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的规范。



《条例(草案)》形成过程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立法工作。市委常委会听取了立法工作情况汇报,蔡奇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3次专题研究立法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主要领导协调立法进度,十余次批示,对立法思路和重点问题提出明确意见。


为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成立了市领导牵头的立法领导小组,市人大社会委工作机构、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和教科文卫体办、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西城区政府组成立法起草工作专班,集中开展调研起草工作。在立法领导小组领导下,专班广泛征集在京中央单位、驻京部队、全国人大社会委、市防控办等有关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街道乡镇、社区(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业、社会组织和海关、机场、铁路部门等各方面意见912条;多次召开会议,集中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稿。




《条例(草案)》主要内容


《条例(草案)》共754,包括总则、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确立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原则和指挥体系;规范应急准备做到未雨绸缪;完善监测预警确保及时发现风险;规范应急处置关键环节有效防控危害;完善应急保障助力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1

确立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原则和指挥体系 

一是明确应急工作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级负责,遵循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方针,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科学、依法、精准应对(第3条)。二是明确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第4条)。三是明确市、区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物资保障等体系以及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适时作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定、命令(第5条)。四是明确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技术作用(第7条)。五是明确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央地协同、军地协同、区域协同(第8条)。

2

规范应急准备,做到未雨绸缪

一是规范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明确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基层预案、单位预案的制定、演练、修订制度(第13条)。二是要求市、区政府在机构建设、人才储备、协作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监测哨点建设,构建多层级、广覆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监测系统(第14条、第15条)。三是规范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明确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网络,规划建设备用医院、备用场所;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制度和评价机制(第16条、第17条)。四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明确建立医疗防治、技术储备、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为一体的保障体系,制定完善储备目录并动态调整(第18条)。五是明确组建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建立应急处置、医疗救援、心理危机干预等队伍(第20条)。

3

完善监测预警,确保及时发现风险

一是明确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第22条第1款)。二是明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和隐患的多种渠道,包括疾控机构的日常监测报告,医疗卫生机构的线索信息报告,单位和个人的社会报告,以及部门间、省际间的情况通报(第22条至第25条)。三是明确风险隐患报告的处置规范,要求卫生健康部门收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线索信息报告、社会报告、情况通报后,组织分析研判,提出预警或者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第26条)。四是明确市、区政府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的信息及相关建议、提示、指引等(第27条)。

4

规范应急处置关键环节,有效防控危害

一是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一般措施。包括明确响应级别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按照分类救治、全流程管理原则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中医药的预防救治作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第28条至第31条)。二是系统梳理、固化本市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成功经验,明确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四方主体的具体责任(第32条至第37条)。三是规范应对工作中的特别事项。包括规范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的应对措施,对特殊群体给予应急救助;规范志愿服务和物资捐赠工作;危害或者威胁消除后,开展终止响应、恢复秩序、返还征用财产、总结评估等工作(第38条至第42条)。

5

完善应急保障,助力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简化资金审批程序,保障所需资金及时拨付、追加(第44条)。二是通过物资调用、市场准入联审、市场采购、启动储备生产能力和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等机制措施保障物资供应(第45条)。三是推动各类医疗保障政策互补衔接,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疗费用豁免等制度(第46条)。四是通过力量下沉、调配支援,建立人员保障机制,确保各方尤其是基层应对力量充足(第47条)。五是保障参加应对工作人员依法享有休息、休养和补助、补贴等待遇(第49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张雪松


【要闻】北京市委全会部署下半年任务,强调贯穿一条主线,把握三个关系,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要闻】蔡奇主持召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强调  疫情风险随时存在 防控工作不可丝毫放松!
【要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
【人大动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工作
【人大动态】北京市将出台条例 用法治方式保障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
【垃圾分类在行动】垃圾分类“加速度”,顺义这些单位很“走心”!
【垃圾分类在行动】七旬“守桶员”垃圾分类很精心 夫妻以身作则带动邻里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