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在行动】垃圾桶除臭味,这些小区有高招
垃圾分类在行动
在百荣嘉园,垃圾分类指导员用“沥水神器”处理厨余垃圾。
高湿炎热的三伏天,小区里的垃圾桶散发出阵阵恶臭,不光扔垃圾时熏得人睁不开眼,住得离垃圾桶站近点的居民也不敢开窗通风。
垃圾产生异味,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厨余垃圾干湿分离不彻底造成的。其实,只要动点小心思,就能去除垃圾异味。记者从东城、海淀、通州等多区了解到,为了给垃圾桶除味,不少区、街道和小区都自创“神器”,想出了高招。
招数一:厨余垃圾先“榨汁”后投放
东城区百荣嘉园小区4号楼二单元门前的垃圾桶站,一个外表看起来与家用挤蒜器类似,但尺寸明显大了不少的装置架设在一个绿桶上。将吃剩下的半个西瓜、麻辣烫等厨余垃圾连汤带水往大号“挤蒜器”里一倒,向下用力压动手柄,汤汁便从孔洞淅淅沥沥地漏出,流进了下面的桶内。抬起手柄和挤压器后,西瓜皮和麻辣烫已被“榨干”。整个沥干过程不到一分钟,轻轻松松实现了厨余垃圾干湿分离。
这个大号“挤蒜器”是北京晟达跃泰公司和小区居民们一起发明的厨余垃圾“沥水神器”。
“一般在夏天,汤水混合物在高温下持续发酵,是垃圾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垃圾沥干,异味就会减少很多。”北京晟达跃泰公司派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刘琪主要负责值守百荣嘉园小区的垃圾桶站,他发现,西瓜皮、火锅底儿等厨余垃圾最容易出汤。一桶厨余垃圾里,五分之一都是汤汤水水。
遇上居民拎着连汤带水的厨余垃圾下楼投放,刘琪总是劝上一句,“下回麻烦您把厨余垃圾在家沥干净水再来扔。”于是有居民建议:你们可以在垃圾桶边设一个沥水篮。
受居民启发,刘琪和其他垃圾分类指导员们一起,仿照挤蒜器的造型,发明了可以将厨余垃圾干湿分离的“沥水神器”。根据垃圾桶大小、小区住户数量和厨余垃圾产生量多少,“沥水神器”的尺寸和样式也可以自由调节。
“我们这个站点的‘沥水神器’其实就是用平时家里煮面的小奶锅改造的。在锅底扎几个洞,再在手柄上焊接一个和锅底同等大小的铁板当挤压器就行了。”刘琪说,成本低,一天能制作好几个。
招数二:乳酸菌小苏打无害除味剂上岗
除了“沥水神器”,一款特殊的垃圾除味剂也在百荣嘉园小区上岗。
为厨余垃圾“榨汁”后,刘琪从腰包里抽出一个小喷壶,对着垃圾桶站上上下下喷洒了一通,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一股淡淡的木炭味道,厨余垃圾的馊臭味很快就消失不见。“这是中国农科院发明的一种专门消除垃圾异味的乳酸菌除味剂,每个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都会配备一壶,定时对垃圾桶站进行除味。一个桶站一天喷一壶,成本不过两三块钱。”
刘琪介绍,这种除味剂属于生物制剂,喷在垃圾桶扶手上会自然挥发,不黏手,对人畜无毒无害。“目前已有5个小区开始试用这种新型的垃圾除味剂,下一步将在更多小区推广。”
记者从东城、海淀、通州等多区了解到,为了去除垃圾异味,各小区都想出了不少高招。比如,花市枣苑社区在垃圾桶站上悬挂了竹炭除味包、除味植物盆栽和驱蚊灯,既除味又灭蚊蝇;永外街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教居民如何用旧报纸、小苏打来去除厨余垃圾异味;不少小区还增加了清运频次,将厨余垃圾每天清运一次,改为每天清运两至三次。
招数三:垃圾桶装进通风排气集装箱
骑着电动三轮挨家挨户收集了一圈垃圾后,垃圾分类指导员胡学兵驾驶着小车,来到通州区宋庄镇前夏公庄村东北角摆放的两个巨大集装箱前。这两个集装箱,是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
过去,前夏公庄村有4处露天垃圾桶站。下雨时,雨水倒灌入桶,桶内垃圾渗沥液极易外溢;夏天太阳暴晒,蚊蝇满天,臭气熏天。
今年5月底,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垃圾分类驿站建成投用。“集装箱外面加装了保温层,内部安装了循环通风系统,墙上还有排气扇和通风窗。垃圾分类指导员24小时值守,随时喷洒药剂消毒,并开门开窗进行通风。”通州区宋庄镇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秦雪汉说,遮阳加通风双管齐下,大大减少了厨余垃圾异味。
记者走进集装箱改建成的垃圾分类驿站,只见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门别类摆放在驿站内的不同区域。尽管烈日暴晒,但驿站内却闻不到丝毫异味。记者从通州区城管委了解到,像这样的集装箱式垃圾分类驿站,有望下一步在城市副中心适合的地方陆续推广。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丁琦
【要闻】夯实制度、健全规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将迎来这些完善
【要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调研北京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