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路上的最美代表风采】刘入源:“光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北京人大 2021-11-26


核心提示:



靠着养羊,失去右手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自强自立,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看着一些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养羊、发“羊财”。在他眼里,“光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正值盛夏,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7月27日,在广西博白县旺茂镇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的新建养羊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顶着烈日热火朝天地紧张施工,打井、焊接、砌砖……不远处,已经建成的羊舍一字排开,蓝色的房顶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目前一期已经建好9幢羊舍,还有9幢正在搭建钢结构,仓库和料房也在建设中,预计8月份可以进驻。”刘入源一边指挥工人干活,一边对记者说。两天前,他还在北京参加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奖的评选,活动一结束,便马不停蹄赶了回来。
“从去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获得者,到今年成为活动的评委,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角色的转变,而是在评选中,看到很多候选人助推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我现在是恨不得马上推动落实。”刘入源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在检查种羊进食情况。摄影/谢仁晧 
战鼓催征马蹄疾。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现在还有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这位两度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身残志坚的“80后”代表,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要关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01

10年养羊路,踏平坎坷成大道


刘入源是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的一位农民。16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手虽然没了,但志向不能没,他决定自强自立,用一只手撑起一片天。
 
2009年10月,刘入源用全部积蓄3.5万元买了31头黑山羊。因为之前从没干过养殖,不懂防疫技术,结果短短一个月这31头羊全部病死了。家人责怪说:四肢健全的人都不敢养羊,你一个断了手的人怎么养得活?
 
但他不死心,通过向亲友借钱,2010年3月再次买来31头羊,同时开始刻苦自学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终于成功了,养的羊也一天比一天多,2011年存栏量达到250头。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羊场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养羊产业,2014年4月,刘入源在江宁镇创办了广西唯一的集研究开发、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山羊养殖基地——广西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他和员工们经过一番打拼,目前,基地存栏努比亚种羊3200多头,肉羊500多头,年产值达500多万元。该基地还被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确定为全区标准化种羊示范基地,刘入源也由此成为远近有名的“养羊大户”,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荣誉。2018年1月,他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令刘入源激动的是,他曾两度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2017年12月,他作为代表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9年5月,他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再次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人大代表肩负的神圣使命,鼓舞着他奋勇前行,造福一方。


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向长江村干部群众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摄影/陆小青


02

带领乡亲们一起养羊、发“羊财”

 

靠着养羊,刘入源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他认为,“光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江宁镇地处偏远,集山区、库区于一身,全镇11个村有6个是贫困村,是博白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看着一些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刘入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养羊、发“羊财”。在他的动员下,江宁镇陆续有几十户贫困户加入了养羊的行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刘入源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助力精准脱贫,带领贫困户致富。经过反复摸索,他总结出了“入股经营、托管代养、自主经营”等适合当地的扶贫模式——把贫困户的扶贫贷款集中起来,公司出种羊、出技术、出服务,并按约定价格回购成年羊,贫困户只需要负责喂养和简单照看。这种实惠可靠又无后顾之忧的致富模式很受当地农民青睐,大伙纷纷加入刘入源的养羊大军。截至目前,周边乡镇农民加盟养殖的羊已达5000多头,累计带动400多户贫困户、1600多人脱贫致富,带动全县30多个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路,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当然,扶贫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因地制宜。”聊起“扶贫经”,刘入源的“干货”不断。
 
江宁镇四联村是玉林市唯一一个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为了帮助四联村脱贫,刘入源主动进行结对帮扶。经过深入考察,他决定利用鹌鹑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容易复制推广等特点,整合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和银行贴息贷款,帮助四联村建设一个鹌鹑养殖基地,以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基地由刘入源指导创建,并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今年4月份正式移交给村里。目前有鹌鹑2万多羽,日产蛋250公斤左右,年产值约6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吕超通对记者说。
 
“我在这个鹌鹑基地打工,月工资有2500元,除去生活开支,每个月都有几百元节余。”贫困户黄学龙一边和同事分拣鹌鹑蛋,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
 
而说起刘入源,江宁镇道根村的贫困户黄涛更是一脸的感激。原来,见市场上肉鸽卖得非常火,黄涛从去年开始,便通过朋友借钱养起了鸽子。眼看鸽子一天天长大,销路却成了问题,原先答应订购的餐馆,不是借口鸽子品质差就是嫌价格高,纷纷“放了鸽子”。鸽子卖不出,欠的几万元债务还不上不说,每天还要贴进去不少的饲料钱,让黄涛头痛不已。
 
绝望之际,黄涛找到了刘入源,这位仗义的“刘代表”二话不说,立马帮黄涛找到买家。随后,刘入源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养母鸽成本低,养鸽卖蛋更实惠。于是,他建议黄涛以及其他村民改养母鸽、卖鸽子蛋,很快扭转了局面。


03

壮大养羊产业,帮助更多人脱贫


“以前我们讲,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我们要脱贫,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刘入源说。这些年的养羊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在养羊基地了解施工进展情况。摄影/谢仁晧

 

为更好发挥养羊产业在脱贫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开始,刘入源在博白县旺茂镇投资建设占地3000亩的养羊基地,计划建设40000平方米羊舍,建成后羊的存栏量将达到20000头以上。
 
“这里将打造成3个示范基地,一是种羊基地,二是肉羊基地,三是葛根种植基地。我们已经种了500亩葛根作为配套,茎、叶用来喂羊,薯作为中药出售以增加收入。”刘入源向记者介绍。在工地现场,记者看到,经过几个月施工,基地已经颇具规模,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呼之欲出。
 
而在广西的巴马县,刘入源的一个占地约250亩的养羊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这个项目是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产业扶贫项目,也是刘入源结对帮扶的又一“力作”,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预计今年8月份可投入使用。投产后,可带动附近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吸收130多户贫困户加盟养羊,并提供35个岗位,帮助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羊的养殖已经实现规模化,但后续的屠宰、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该如何完善,才能有效补齐链条、进一步壮大养羊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期,刘入源在博白县和巴马县规划的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项目已经分别立项,开工在即。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小康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烈日下,正在养羊基地忙活的刘入源,瘦削的身影更显得刚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我们时的一番嘱咐,言犹在耳,时刻鞭策着我全力以赴、绝不懈怠。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人大代表,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责无旁贷!”

来源:中国人大网
责编:丁琦
【要闻】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要闻】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事项
【要闻】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调研组来京调研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聚焦两个“关键小事”】物业管理委员会如何履职?西城区西长安街道这么干
【脱贫路上的最美代表风采】初建美: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想帮一把困难的人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