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四川凉山,受民族地区传统观念影响,女孩入学率一度非常低。庆恒村海拔1700多米,不仅曾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而且女孩读书在这个村十分少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说,“扶贫先扶志”,教育从娃娃抓起是最根本的。在四川凉山,受民族地区传统观念影响,女孩入学率一度非常低。庆恒村海拔1700多米,不仅曾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而且女孩读书在这个村十分少见。
“在我小时候,送女孩去上学,是村里的新鲜事。”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说,“扶贫先扶志”,从娃娃抓起是最根本的。
现在,吉克石乌每天经过村里的幼教点,听到孩子们跟着老师学拼音、做游戏,总会驻足停留。
吉克石乌说,孩子们的笑脸让她看到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女孩子受教育,不仅会扶起她们自己,而且将扶起许许多多家庭,撑起大凉山的未来。吉克石乌的家庭,当初就是敢于在疑惑的眼光中做新鲜事。吉克石乌也成为当地为数不多能够上学读书的女孩之一。毕业后,她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发家致富上,搞养殖、跑运输、酿白酒,率先在当地富了起来。“吉克石乌是大伙选上的村支书,之所以能服众,一是因为做事干练、分寸得当;二是她上过学”。村民们告诉记者:“大家尊敬有文化的人,不管你是男是女。”念过书让吉克石乌十分庆幸。她说:“我父亲是念过书的人,他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家里一直支持我念到中专,让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吉克石乌供图)
“尝到了读书甜头”的吉克石乌自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一直把大凉山孩子们的读书问题作为她关注的重中之重。在2018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吉克石乌把《关于为贫困地区大幅增加教师医生编制的建议》从凉山带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2020年5月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吉克石乌又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教育脱贫攻坚的建议》。吉克石乌说,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昭觉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孩子上学更加有保障了,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天天‘放敞’了。”吉克石乌说,女孩子上学,也不再是村里的新鲜事了。吉克石乌所在的庆恒乡有学龄儿童330名,除去几名残障儿童外,入学率为98%,基本上做到了一个不少、一个不落。说起昭觉县的教育,吉克石乌告诉记者:全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26所,在校义务教育学生达62743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9.31%,初中入学率达到95.31%;高中在校学生达2989人,高中入学率达到61.99%。学前教育发展较快,公办、民办、村级幼教点达295所,在园幼儿24063人(一村一幼11531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含村幼辅导员)达3987人。昭觉县针对彝族孩子听不懂汉语,小学“读望天书”,听不懂、跟不上的窘境,创新实施了“1年学前教育加9年义务教育”的“1+9”教育模式。目前,实现3-6岁学龄前儿童基本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能达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不能让彝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吉克石乌说,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昭觉县民族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教育相对落后。要想全面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提升人口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学生从“有书读”向“有好书读”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昭觉县还存在较大难度。为此,吉克石乌在《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教育脱贫攻坚的建议》中写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经费、社会捐资助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对昭觉这样的贫困县的投入;根据实际需求解决教师编制紧缺问题,同时核定双语教师、寄宿制管理教师、“9+3”中职学校教师管理员等附加编制。
从雷波县嫁到庆恒村的“外来媳妇”吉克石乌,担任过庆恒村妇联主席。因工作出色,又被村民选为村支书,挑起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梁。她参与、见证了村子一点一滴的变化:群众看病有了卫生院,农业银行、农商银行来到村里给老百姓提供贷款,村里建起彝、汉双语幼教点……2018年庆恒村整村脱贫“摘帽”后,吉克石乌在积极推进孩子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凉山、尤其是昭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左一)在村口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点查看进出人员登记情况。(吉克石乌供图)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吉克石乌提出了《关于持续政策资金倾斜壮大产业促增收的建议》《关于加大交通设施投入,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建议》《关于加快高寒山区水库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建议》等多件建议。这是因为脱贫攻坚以来,昭觉县发展传统种养殖业,加快种植短平快经济作物,先后投入农业产业扶贫财政资金3.79亿元,覆盖10万余名贫困人口,助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使得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存在传统产业质效不高、财政投入不足制约发展等问题。如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助推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吉克石乌在调研了县里的情况后建议: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院所(校)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土壤、气候做专业的研究分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改革;加大对在贫困地区建厂、经营的企业扶持力度,根据收购量、生产量等进行适当补贴,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加大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扶持力度,在土地流转、承包、建厂、投资等领域给予当地政府一定的审批权限和扶持,助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继续加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投入,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十四五规划,帮助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左二)和村里留守妇女一起做彝绣。庆恒村成立彝绣专业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摄影/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几乎每天都在村里跑,感受太深了。”她说,“光是我们昭觉县就有836个社,我去过绝大多数。通社路是脱贫的‘最后一公里’,光靠群众修不起来,作为人大代表应该把大伙的期盼反映上去。”“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以来,昭觉县实现了以县城为中心,国省干线为骨架,旅游线路、环城路为环线,乡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网络,但仍有临崖傍水、错综复杂的山路,安全护栏无项目支撑;县内沟壑纵横,通村通社路桥梁十分紧缺等问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操心的不仅仅是自己村里、县里和州里的发展。她还建议国家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促进彝区等交通大提升;将通村通组路安全防护工程、通村(社)桥梁、通社硬化路等纳入国家建设计划,从项目和资金上继续给予民族地区支持,使其实现县、乡、村、社四级互联互通,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充分发挥路网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吉克石乌连任了两届村支书,村里发生了诸多变化:通村的毛路修通了,农网升级改造完成了,彝家新寨建起了,安全饮水的问题解决了……“脱贫攻坚中提出的扶贫先扶志,让我深刻认识到要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等、靠、要’是绝对行不通的,改变思想观念是关键。而改变思想观念的根本,是从娃娃教育抓起。”吉克石乌说,让民族地区孩子上好学,通过知识走出大山,这样才能实现“一人读书就业,全家脱贫”,才能撑起大凉山的未来。
【要闻】习近平赴湖南考察调研
【要闻】习近平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 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立法工作等事项
【要闻】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八十四次会议 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四十一次会议召开 蔡奇主持
【垃圾分类在行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已4个半月—— 线上线下,塑料袋还在敞开送
【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金融街街道第二批20个物管会正式成立,看看有哪些新亮点!
【脱贫路上的最美人大风采】冯乐平:把小西瓜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