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在行动】厨余垃圾不出社区24小时变成有机肥
垃圾分类在行动
枣园社区北侧,在远离居民楼的空地上,一栋小木屋造型别致,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就藏身其中。走进这间占地约70平方米的小屋,看不到脏乱的垃圾和臭水,不锈钢材质的设备亮闪闪,“吃”进厨余垃圾,“吐”出有机肥料,连续运转24小时耗能约30度电。
小区里共有13个垃圾投放点,每天中午时分,王师傅和同事会将全部厨余垃圾桶转运到小木屋里。把绿桶往提升链上一挂,王师傅轻点启动按钮,低沉的运转声,1.5吨厨余垃圾开始“变身”——首先经过油水分离装置实现固液分离,同时去除油和盐,随后再“蒸个桑拿”——高温和生物菌共同作用24小时,厨余垃圾就变成了棕色的有机肥,看上去像泥土一样。“大约10公斤厨余垃圾可以产生1公斤有机肥。”王师傅说,出肥口旁边,还有座蒸汽塔,用于将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小木屋外,社区建起了十多个共享菜园和花园,种植了小白菜、紫甘蓝、菊花、月季等十多种植物,由居民和周边学校师生共同管护,长势喜人,营养来源就靠厨余垃圾制成的有机肥。相关负责人贾凡说,菜和花成熟后不仅会组织大家采摘,还会组织学生送给社区内高龄、独居老人,从小培养孩子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关爱老人的优秀品德,“这不仅是个厨余垃圾处理站,更是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此外,有机肥料还被用于小区绿地养护,实现“化作春泥更护花”,居民也可以免费取用。
除了枣园社区外,本市还有不少社区也安装了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根据社区居民人数、场地空间等因素,规模有大有小,比如一些没有太大空地的老旧小区,引进小型处理设备,每天也可以处理100公斤左右的厨余垃圾,实现了垃圾减量。
责编:张雪松
【要闻】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闻】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八十七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四十四次会议召开
【要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李伟主持
【学习】本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