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再调研再聚焦 推动急救通道更畅通

北京人大 2021-11-26




关 注


医疗急救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19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督办284人次市人大代表提出的14件院前医疗急救方面议案,推动北京市政府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叫不到救护车、等车时间过长、服务态度不好、违反急救转运原则”等问题。通过议案办理,北京市政府稳妥推进“120”“999”两个急救系统整合优化,提升城乡地区急救呼叫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为了推动代表议案办理成果落到实处,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关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聚焦急救站点规划布局和标准化建设、急救系统整合优化、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在11月召开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999”向非急救服务转型。(摄影:王文静)




深入调研新进展新情况,为审议询问打好基础



9月到11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开展密集调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与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到丰台区调研相关工作,对市、区两级政府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对急救一线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年初,丰台区将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列为区2020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目前,已完成新增5个急救站点的目标任务,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相较去年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君舒到北京急救中心调研急救系统整合情况。据介绍,院前医疗急救“统一呼叫号码、统一指挥调度”工作已经启动,“999”首批20辆救护车、培训合格的121名急救人员已纳入“120”系统,为市民提供院前急救服务。急救站点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在统筹推进,挂图督战。年前,32个新建急救站点将入网运行。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还重点调研院前院内急救衔接、非急救服务预约平台建设和运营、地铁站配置AED、郊区急救工作情况。

在北大人民医院,调研组重点考察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工作。在这里,通过“互联网+”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信息化试点项目,“120”救护车上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查结果、病情评估等医疗数据实时上传到目标医院急诊科的大屏幕上。在患者到院之前,急诊医生已经初步了解患者情况。在病情复杂需要会诊时,重症医学科、创伤救治中心、胸外科、骨科等相关学科专家即刻收到提醒,赶到急诊科等候患者,提前做好接诊准备。试点工作为探索完善急救信息实时对接及院前院内医疗信息共享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调研组考察了“999”非急救服务预约平台建设和运营情况。为配合市政府院前医疗急救改革各项任务目标,市红十字会与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急救中心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本市统一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指挥调度的工作方案》,并在9月正式启动了非急救转运业务。

针对群众呼声较高的地铁站配置AED的问题,调研组专程到地铁站了解有关情况。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全市将完成7条地铁线路104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2021年底完成10条线路配置,覆盖率84%,到2022年底实现全覆盖。一线人员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比例达到80%以上。

调研组还到平谷区深入调研远郊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平谷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18家院前急救机构、30辆救护车、129名从业人员的服务体系,急救呼叫满足率维持在98%左右,有力维护和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直指问题短板和不足



调研中发现,随着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进入深水期,推动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参加调研的代表建议,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着手,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切实增强改革效果。一是要直面城乡之间、各区之间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发展不均衡问题,压实各区保障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生态涵养区、财力薄弱区的扶持力度。二是要破解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短缺难题,强化考核分配正向激励机制,完善落实人才保障政策,切实增强院前岗位的吸引力,让急救人员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三是要聚焦院前院内衔接的瓶颈问题,总结院前院内衔接信息化试点项目经验成果,加快项目的推广应用步伐。强化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室建设,完善急诊预检分诊等制度,提升院内医疗急救承接能力。四是要重视社会急救培训和急救设施配置严重不足的问题,扩大非专业社会急救培训范围,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加强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设施配置。五是要填补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管理制度空白,建立健全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引导和规范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问题紧抓不放,不断推动提升急救工作水平



围绕医疗急救这项民生大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相关监督调研还在继续进行,将进一步聚焦关键问题,推动相关改革落实到位,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及时、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一是全市院前医疗急救资源整合,以及统一调度、统一监管,提升服务效能情况。二是加快急救站点规划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合理划分市、区两级服务保障范围,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推进全市服务均等化的情况。三是加强院内急诊能力建设,打开院前与院内急救信息通路,增强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效率的情况。四是实施急救与非急救分类服务,推动“999”向非急救服务转型,规范非急救服务行为的情况。五是推进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加强激励和保障,强化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六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救转运工作有效做法,严格人员防护和车辆洗消,提高应急处置反应能力的情况。

作者:李鑫鑫

来源:《北京人大》

责编:张雪松


【要闻】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闻】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开幕(会议日程)
【关注】拒绝“千店一面”!北京将出台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新规
【关注】维护金融安全 保护群众利益——提高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立法质量
【关注】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样修订
【关注】抓关键 解难题 让幼有所育更有保障
【关注】办好代表议案 推动长期护理制度建设
【要讯】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试点方案》的通知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