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关于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2021年1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谈绪祥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经过艰苦努力、奋发进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6.6%、-3.2%、0.1%,初步核算全年增长1.2%、规模达到3.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2.4万美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严峻考验和巨大压力中展现出新时代北京新作为。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受权牵头建立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筑起疫情防控“护城河”。落实“四方责任”,严密社区防控,160余万名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红袖标”“黄马甲”“白护服”构建起群防群控坚强防线。建立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统一调度制度,快速提升自产保供能力,首次建立区级政府储备机制,千方百计降低疫情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以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措施,用26天时间打赢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建立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全面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及时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回应关切、稳定预期。 筛查救治及时科学高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设立2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组建3600余人流调专业队伍,疾控人员与病毒近身交战,危难时刻筑起挡住病魔的“防火墙”。应急处置和患者收治能力显著提升,核酸日检测能力近80万份,负压救护车由34辆增至121辆,完成地坛、佑安、小汤山等医院应急改造,储备病床超4000张。切实加强院感防控,实施分级分类诊断救治,建立重症患者联合会诊和中西医结合救治机制,全年治愈患者944名。 科技抗疫支撑作用突出。建立疫情科技防控工作联席会和应急科技攻关快速响应机制,部署9批32个科技攻关项目,发布3批370多项中关村科技抗疫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疫苗、诊断试剂、药物研发攻关方面跑出“北京速度”,在京研制的4个新冠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9个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开发可重复使用新型口罩、AI影像辅助诊断产品等支撑精准“战疫”。搭建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访问量超4300万人次。“北京健康宝”为5200万人提供30亿次信息查询服务,有效保障健康人员“一码通行”。 (二)坚持主动作为、综合施策,稳企业保就业效果逐步显现 复工复产复课有序推进。及时推出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19条、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10条等政策措施,编制政策工具使用指南,发布114个防控指引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更新。强化用工、物流等要素保障,发挥京津冀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作用,协调津冀300余家配套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协助1万余名外籍复工复产人员入境返京,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实行“批零分开”,让“菜篮子”安全更有保障。采取分时段预约限流等措施有序恢复演出、娱乐、电影院等场所开放,在京各级各类学校320余万名师生开学复课。 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推动修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制定实施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6条和新9条措施,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000亿元,为企业减免房租84.5亿元、降低用能成本约28亿元。构建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约1100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本金3062亿元。首贷、续贷中心完成贷款524.3亿元,确权融资中心上线11款“确权贷”产品,发放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484.3亿元。聚焦受疫情影响突出的行业,制定实施“北京文化28条”“餐饮业10条”等扶持政策,推出演出票价和影院疫情专项补贴,为2122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10.5亿元。在16区建立统一标准的中小微企业监测数据库,新设企业数量自8月起连续5个月同比正增长,企业经营逐步恢复,展现出市场主体坚强韧性。 就业保障力度加大。顶格执行社保费“减免缓”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1482.4亿元,向企业核准返还失业保险费47.6亿元。开展以训稳岗、以工代训等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112.4万人次、发放补贴16.7亿元。打造“就业超市”急聘在线平台,率先搭建共享用工平台,将灵活用工纳入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贴范围。出台“京8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2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2%。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4.1%,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8%。 (三)坚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五新”政策加快落地见效 “两新一重”投资取得实效。统筹推进“算力、算法、算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实现5G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自动驾驶路测安全行驶里程超200万公里、居全国第一。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新开工220个、完工61个,老楼增设电梯完成636部、新开工476部,棚户区改造完成1.07万户,启动第三批32个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出台支持基础设施领域REITs产业发展12条措施,推动盘活优质存量资产。向社会公开推介两批共195个“两新一重”等领域投资项目,总投资超2200亿元。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32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338亿元,有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新型消费加快培育壮大。出台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举办北京消费季系列活动,直播带货等新消费业态逆势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30.1%,重点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带货900场、销售额超170亿元,在线教育、娱乐、游戏、体育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发布首店政策2.0版,ZARA亚洲旗舰店开业。面向无车家庭一次性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京外购买二手车过户手续实现网签。实施“漫步北京”“点亮北京”“畅游京郊”三个行动计划,推出10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和首批100个网红打卡地,播出《我的桃花源》大型文化旅游节目,网红乡村民宿周末入住率超90%。制定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以标准引领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科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以人工智能、5G、北斗等领域底层技术迭代升级和示范应用为重点,制定实施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发布实施第二批30项应用场景项目、总投资52.9亿元,城市副中心发布智慧绿心等7个项目。制定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津冀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工作方案,加强区域应用场景合作。深入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建成首家5G+8K冬奥主题数字体验馆。科技应用场景既为企业创新成果提供产业化推广平台,也为解决城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扩大开放全面升级。出台实施新开放举措行动方案,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任务完成97.7%,6项试点经验和7项创新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获批,北京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出台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开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发布大兴机场自贸片区实施方案及两批制度创新清单,设立大兴机场综保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功举办,成为疫情以来我国首场线下重大国际经贸活动。高水平举办中关村论坛和金融街论坛。发布实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雁栖湖国际会都控规编制完成、扩容提升进展顺利。王府井集团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路孚特亚太地区总部、渣打证券等一批外资项目落地。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推动出台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本市事权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制定实施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政务服务全面优化,建立覆盖全流程的“好差评”体系,市级政务服务事项96%以上进驻政务服务中心、96%以上“一窗综办”,实现“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末不休息”延时服务,僵尸电话基本消除。审批流程全面简化,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施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市138项审批事项改为告知承诺办理,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出104项“秒批”政务服务事项、321项“办好一件事”套餐,企业群众办事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压减比例均超70%,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61项,本市设定的证明全部取消,清理规范银行证明19项和企业上市证明16项,率先落地400余项区块链政务服务。信用监管全面强化,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联合奖惩案例13万个,累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8万人次。企业服务全面深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市区两级服务企业1427家、解决问题4015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欠款实现清零。
(四)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 “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全球视野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谋划,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成立应用数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中关村科学城实施北区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星谷”建设项目,启用海淀城市大脑展示中心。怀柔科学城“十三五”期间布局的29个科学装置设施全部开工建设,6个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18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或土建工程完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迁入。未来科学城建成国电投氢能燃料电池等3条中试线,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引进12个全球招商项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落地158项“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球首个高级别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示范区启动建设。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发展规划正式公布,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竣工,北京奔驰顺义工厂建成投产。 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12项配套措施,推动央企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支持43家中关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政策。发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科创基金54项子基金通过投资决策,认缴规模125.65亿元。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国际高端人才吸引政策,新增海外人才企业300家,制定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布局建设28所国际学校,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全面启动。发布中关村示范区统筹发展规划和分园三年提升发展行动方案,实施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千帆计划”,中关村示范区规上企业总收入增长10%以上。独角兽企业93家、居全球榜首,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一。 高精尖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明确十大高精尖产业29个细分产业方向及重点承载区,引导各区集中资源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双引擎作用持续发挥,电子行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6%、9.4%。新增创新药3个、创新医疗器械4个,居全国前列,研究型病床达1000张。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4%。发布金科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增76家上市公司,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34家、募集资金528.72亿元。国有企业加快创新转型发展,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完成京投公司与轨道公司合并重组,市属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约73%,员工持股试点企业达13家。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出台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编制全国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中长期规划,系统推进首都文化建设。制定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先农坛太岁殿东配殿、社稷坛中山堂等修缮工程完工。三个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编制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箭扣长城东段、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等修缮工程。印发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认定98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积极倡导“光盘行动”“空调调高一度”等。延庆获评全国文明城区。冬奥会、冬残奥会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认证、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来访考察顺利完成,北京、延庆冬奥村封顶,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京礼高速建成通车,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命名获批,举办“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等系列活动,赛事组织、场馆运行、服务保障等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发布可持续性计划,制定第三版场馆遗产计划,深入开展赛区生态修复工作。 (五)坚持减量提质、集约高效,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疏解整治促提升坚定有序。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完成“疏整促”阶段性任务,形成新一轮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实施计划,健全战略留白空间管控制度。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4341公顷,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13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基本完成,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一期完工,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完成1530条背街小巷治理提升任务,砖塔胡同、雍和宫周边院落等直管公房申请式改善项目退租基本完成。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1204个。“留白增绿”完成绿化1164公顷。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两翼”建设取得新进展。赋予城市副中心30项市级管理权限。文化旅游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三庙一塔”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主体完工。城市框架有序拉开,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运营,三个文化设施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北京学校小学部正式启用,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基本完工,广渠路东延加快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等70家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发布实施,第二次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33个、意向投资215亿元。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加快推进,幼儿园完成室内外装修,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企业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超千家企业。 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加快落实。交通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京沈客专基本具备开通条件,轨道交通平谷线复工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东延段达到通车条件,G105国道等工程基本完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持续深化,三地同步发布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造林1万亩,永定河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生态治水模式成功实施,北京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大力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获批,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86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47亿元、增长22.7%。 区域均衡发展统筹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布实施。出台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完成城南、“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丽泽城市航站楼,林萃路建成通车,天通苑体育馆等一批文体项目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攻坚工程”,印发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完成首钢三高炉改造,建成首钢极限公园。制定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强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提升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完成粮食生产和生猪存栏任务,平谷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六)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城市治理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聚焦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重点领域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淘汰国Ⅲ排放标准老旧汽油车6.5万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0余万辆,组织62家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全市降尘量降至5.1吨/平方公里·月、下降12.1%,关停大台煤矿、结束千年产煤史,完成约2.5万户农村“煤改电”工程,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下降9.5%,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最优。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完成18.5万亩,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开园,一道绿隔实现“一环百园”,为城市戴上“绿色项链”。坚持以“河长制”为统领推进碧水保卫战,实施“清管”行动,建成800公里污水收集管线,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制定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实施节水行动,地下水位连续五年回升。推进净土保卫战,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在90%以上。强化金融风险防范,P2P网贷平台专项整治实现在营平台清零,地方交易场所完成高风险平台清退整治,率先出台政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积极有序化解长租公寓“爆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动上门对接,加大帮扶力度,安排市区两级财政资金56.26亿元,选派干部人才2544人,助推对口帮扶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200余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8852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实施129个低收入村产业帮扶项目,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8%、全部实现“脱低”。 社会保障安全网扎密扎牢。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筹管理。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社保待遇,惠及近400万人。推出电子社保卡,已申领933.2万张。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阶段性“提标扩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7亿元。修订积分落户政策,6032人取得积分落户资格。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7010个,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14个区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欠薪“黑名单”联合惩戒,为农民工追发工资1亿元以上。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24亿元、惠及约16.8万人,为3.2万人提供居家康复培训。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6.8万套、竣工9.8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交通综合治理持续加强。硬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16号线中段和房山线北延试运行,总里程达727公里。出台市郊铁路指导意见,怀柔-密云线引入北京北站,城市副中心线西延、通密线、东北环线开通运营,市郊铁路总里程约393公里,化工路等5条城市道路和中心城、城市副中心24条次支路建成通车,清河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软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大站快车运营等方式提升轨道交通运力和准点率,完成202处堵点治理,电子收费路段停车入位率保持90%以上,新增万余个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发布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开行248条升级版定制公交线路,整治自行车道378公里,完成100处重要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和10条绿波带建设,首都交警800铁骑上街,助力交通综合治理。 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推动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实施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17个市属医院发热门诊提升改造项目全部竣工投用。推动出台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实现三级甲等医院警务室全覆盖。印发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新改扩建急救工作站52个,启动急救呼叫号码和指挥调度“两统一”工作。推动出台中医药条例。累计完成32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111家爱婴医院、327家爱婴社区建设,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超过90%。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收官,年度新增学位超3万个,无证办园现象基本消除。全面完成“平安校园”建设。推动城乡中小学校一体化发展,100所学校“手拉手”结对共建。新高考改革平稳落地,出台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出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将失能失智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范畴,新建1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1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大到石景山全区,新增182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新建改建无障碍设施4.87万处。 基层治理创新继续深化。持续推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创新,形成超大城市治理“北京模式”,12345市民服务热线解决率、满意率分别上升到86.4%和91.8%。制定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三年行动方案,广泛开展周末卫生日等活动,小巷管家、“回天有我”、《向前一步》等共治品牌效应持续显现。制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设立标准,出台撤村建居指导意见,做精做细基层治理。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出台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开展桶、车、站、楼等全链条改造升级,强化桶前值守,加强对“混装混运”等突出问题执法检查,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较条例实施前增长12.7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推动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全市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和党的组织覆盖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开展扫黑除恶“六清”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全市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新高。加强城市能源运行保障,建成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本市外围10兆帕输气大网正式成环。统筹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城市安全隐患治理,抓好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2%、10.9%。推动出台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年31项计划指标中27项完成年初计划目标,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由6%左右调整为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由零增长调整为下降6%左右,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目标由75%调整为7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幅目标由4.36%调整为1%左右,这4项指标均完成调整后目标。就业、价格等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等反映高质量发展指标继续改善。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指挥调度沉着冷静、坚强有力,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在非常之时担起非常之责,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取得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推动经济社会运行逐步恢复常态,成绩来之不易,过程充满艰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2021年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反弹和持续的风险客观存在,海外疫情蔓延抬升北京输入性风险。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乐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付出更多艰苦努力。 二是内外需求处于疲弱状态,经济持续恢复的动力明显不足。消费回暖较为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8.9%,消费升级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国际教育、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不足。重大投资项目接续有待加强,轨道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下降,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还要继续扩大。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本市外贸影响明显,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下降19.1%。 三是企业经营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精准帮扶还需持续加强。需求不振、利润下滑、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制约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虽然全市经济增长面在不断扩大,但疫情对文化旅游、会议展览、住宿餐饮等行业影响短时间难以消除。企业反映的融资、用地、人才等方面问题和诉求仍需着力解决,政策落实效果和精准服务企业能力还要进一步增强。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亟待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同性还需增强。本市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产业转化通道还不畅通,制约科技创新的深层次制度障碍还没有破除。对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本市国际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和全球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仍然缺少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还需下更大气力。 五是新产业新动能尚未形成支柱,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加快。制造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投入力度还要加大,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待增强。京津冀产业链分工格局尚未形成,本市企业仅有23.7%的主导产品能实现80%以上关键零部件在京津冀区域内配套,26.1%的主导产品在京津冀区域内关键零部件配套率不足30%。 六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统筹协调发展力度还需加大。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城南地区与海淀、朝阳、昌平、顺义北部四区面积相当,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为北部四区的1/3和1/4,城乡结合部、生态涵养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承载力和高端要素集聚力需加快提升。 七是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城市治理水平需要持续提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亟需拓展。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仍存在短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对薄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养老、教育、交通等领域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条例落地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问题要解决。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还要加快。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施策,以确定性措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在应对变局、破解难题中育先机、开新局。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北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相关政策落实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发展活力。二是中央明确支持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将集聚更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进一步增强北京创新势能和城市核心竞争力。三是“两区”“三平台”建设成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有力抓手,有利于本市形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探索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四是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疫情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本市数字经济发展资源富集、优势突出,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五是城市建设已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阶段转变,北京城市更新和转型步伐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重点楼宇改造既有利于解决当前群众住房问题,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当前首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既要强化忧患意识,又要坚定必胜信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全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引擎,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新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主要指标 在年度计划指标设置上,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标充分衔接,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新阶段新要求,突出系统观念,突出人民群众获得感。在目标安排上,坚持实事求是,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经济发展方面。综合考虑外部发展环境和经济增长基础条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安排6%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9万元/人左右、保持全国领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安排7.5%左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2件左右。 生态环境方面。进一步统筹好人口资源环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细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要求,全市森林覆盖率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31%左右,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均达到国家要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幅为1%左右。 民生保障方面。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从中长期看要实现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七有”“五性”监测评价综合指数稳步提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1人左右,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超过98.5%,药品抽验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1人/百亿元以内。 三、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稳健复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坚持不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巩固经济复苏成果,保持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困难、持续增强发展能力。 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松懈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1)坚持“人”“物”同防,加强直航北京国际航班管控,对境外入境进京人员分类实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严控中转入境进京。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和追溯管理。(2)推进核酸检测基地、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加强检测新技术研发。有序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引导。规范医疗机构“三区两通道”设置,以最严格标准做好院感防控。(3)抓严抓实社会面防控联动,加快构建社区治理基础信息库,提高社区防控精准性。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疫情防控。落实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周期筛查机制,加强学校、培训机构、养老机构、监所等重点场所防控。加强大人流监测预警,完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防控方案,动态更新防控指引,持续优化“北京健康宝”功能。 加强企业精准有效帮扶。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复苏向好。(1)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优化帮扶政策,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稳定市场预期。针对文化、娱乐、住宿、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影响突出、恢复滞后行业企业进行精准帮扶。(2)发挥首贷、续贷、确权融资中心、银企对接系统和网上畅融工程等平台作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银行设计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缩短贷款审批流程,扩大信贷覆盖面。完善银行及担保机构指标评价和授信尽责监管指引,打破“不敢贷”的隐形约束。(3)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配套实施细则,保障中小企业款项及时支付。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1)加强就业政策评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数据共享,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科学精准研判就业形势。(2)加强就业培训工作统筹,完善线上培训平台,完成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三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累计达到200万人次。(3)强化重点群体“一对一”就业帮扶,增加公益性岗位安置,加大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推动本市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创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实施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直通车”安置力度。 持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巩固扩大营商环境改革成果,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1)推进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政策,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创新试验区,形成“北京特色”改革方案。(2)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全面整改不合理准入限制,大力清理隐性壁垒。推行“极简审批”,全面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取消重复审批和不必要审批。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备查管理办法,努力实现企业办事“零材料、零跑动、零接触”。(3)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数字服务、数字监管平台,构建集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体系,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政府服务管理,深化全程网办和全城通办,推动140项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4)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免于处罚轻微处罚清单,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减少不当干预。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出台社会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加快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能力,支持平台企业依法规范发展,加强对平台企业垄断的规制,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企业权益保护。(5)强化市区联动,完善“服务包”和“服务管家”制度,加强企业服务效果评估。健全财源专班工作机制,加强财源建设与“服务包”机制衔接,形成市区财源建设工作合力。坚持过“紧日子”,严控课题费,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系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深度融合,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深入落实“五新”政策,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智能制造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北京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战略力量,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1)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做好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120个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充分发挥中央在京创新资源作用,推动各方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动人工智能、天地一体化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京落地,支持技术研发、测试检验、中试熟化、创业孵化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在京布局,加快布局建设光电子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良乡、沙河高教园区入园高校建设新型研发中心。谋划布局新一批工程研究中心。(2)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动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领域联合攻关取得突破,凸显北京“硬核科技”竞争力。增强头部企业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3)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联合研究计划,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及成果落地。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吸引国内外创投机构聚集。(4)推动实施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政策措施,实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向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提供定制服务,开展永久居留、出入境便利、社会保险接续等制度试点,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推进高层次战略科技人才公寓项目开工建设,建好国际学校、国际医院。(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发布知识产权资助金管理办法,加强关键领域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设立申请绿色通道,打造重点领域专利池,建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效率。 加快打造“三城一区”创新高地。狠抓“三城一区”规划落地,推动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合理流动、高效组合。(1)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再上新台阶,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加快发展北区,打造东升科技园等一批产业园区。(2)怀柔科学城加快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制定装置平台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同步建设住房、交通、公共服务等配套项目,推动科学与城市共生长。(3)未来科学城持续在搞活上下功夫,“生命谷”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加紧脑科学研究中心二期、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等关键平台建设;“能源谷”盘活用好存量空间资源,置换引入航天科技等项目,办好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4)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与“三城”及全球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对接,搭建创新成长计划企业库和创新伙伴计划机构库,加强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基地建设,建成成果转化线上平台。顺义重点围绕整车项目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特色园区。(5)深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开展新一轮政策创新,推动“一区多园”统筹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园在各分园全覆盖。 着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制定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率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1)下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先手棋”。推广应用千兆固网、IPv6,布局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推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建立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一体化开放服务平台,推进技术超前、规模适度的边缘计算节点建设。支持自主可控的区块链专用芯片和底层技术发展。实施超高清产业行动计划,构建全国领先的8K超高清产业集群,积极开展5G+8K应用示范。(2)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再推出一批示范项目。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不断丰富高速公路等自动驾驶测试应用场景。建设国家北斗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促进北斗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深度应用。(3)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改造,大力发展无人制造、柔性制造。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4)制定实施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布局城市全域应用场景,构建标准化的城市基础信息编码体系,打造“时空一张图”数字底座,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完善政府与社会数据共享规则和标准体系。启动教育、医疗等行业云建设,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完善市级大数据平台,推进交通、能源、环保等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研究制定供热系统智能化推进方案,积极推进智能供热改造试点。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基本需求。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聚焦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精准提升重点产业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1)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实施集成电路研产一体突破工程,构建集设计、制造、装备和材料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聚焦发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AI+健康”等重点方向,持续培育龙头领军企业。促进新冠肺炎疫苗、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等产业化,加快建设北京市疫苗检验中心,新建10家左右示范性研究型病房,探索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型医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推动药品器械创新研发和成果落地。(3)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坚持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发展方向,加快新能源高端车型量产,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增长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智能网联汽车验证示范。编制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氢能多领域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4)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激励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存量制造业企业扩大产能,稳定制造业比重。强化产业资金和基金统筹,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重点产业链配套,引导相关企业在京津冀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平原新城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打造“北京智能制造示范区”。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1)加快建设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推广“监管沙箱”试点项目,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开展金融创新。推进丽泽金融商务区与金融街一体化发展。(2)推动出台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两个改革试验区方案,启动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建设。研究更深层次的新三板改革措施,探索赋予科创企业更多跨境金融选择权,继续加强企业上市特别是科创板上市培育和辅导,保持领先势头。支持设立金融法院。(3)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专业服务机构,加大产品经理、律师、投资人等专业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4)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便民商业网点覆盖率和服务品质,精准补建生活性服务业设施,便利店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1)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抓好重大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叫好叫座的“北京原创”文化精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等文明引导行动,制定实施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开工建设中轴线南段二期工程和五八二电台新址,做好钟楼和正阳门箭楼文物保护修缮。修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进历史建筑等遗产保护。抓好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遗宣传展示和老字号传承创新。(3)发布北京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加快“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建成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一期,创建大运河5A级景区,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金中都城墙遗址公园、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琉璃河西周燕都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工程。(4)推动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落地一批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试点项目。加强智慧广电建设,大力发展电子竞技、科幻产业、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文创设计等文化业态。建设“书香北京”,制定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实体书店进高校、进商场。开展文博单位文创开发试点,让文物“活起来”。(5)大力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推广景山美后肆时市民活动中心做法,借助第三方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效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之城”,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编制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打造“一刻钟健身圈”,创建3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鼓励发展小众精品体育运动项目,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健身需求。做好亚足联亚洲杯筹办工作。(6)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全部达到办赛要求,及时灵活调整测试赛策略,完成测试任务。组织倒计时一周年、100天等重要节点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展火炬传递,全力以赴做好赛事服务保障,充分展示“双奥之城”独特魅力。深入开展赛区生态修复,做好场馆赛后利用和运营管理设计。 (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两区”“三平台”为主抓手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把促进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动消费向体验化、品质化、数字化方向提档升级,以高质量供给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促进消费持续回升向好。(1)扩大传统商场“一店一策”改造提升试点范围,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每个区至少建设1个高品质特色商圈。(2)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规范发展反向定制、预约经济、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3)着力畅通超大城市现代流通体系,合理布局、规范提升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昌平南口、房山窦店物流基地,推进智能快递箱、无人售货机等智能终端设施建设,支持末端共同配送,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4)支持口岸和市内免税店、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建设,扩大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范围。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围绕环球主题公园打造旅游消费集聚区。(5)开展“漫步北京”“网红打卡地”等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打造100个文化旅游体验基地,积极发展精品民宿,着力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办好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6)实施标准“领跑者”行动,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支持企业创制标准,依托自主标准引领产业链重构,形成需求带动产业迭代创新的促进机制。加大网络虚假广告打击力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1)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创新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政策机制,推动城市更新领域立法,加快平安大街、鼓楼大街、大栅栏观音寺等重点片区保护更新改造,推动直管公房政策修订,抓好平房区院落申请式改善和简易楼腾退改造,深化“共生院”模式,实现老胡同新生活。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形成老旧小区、危旧楼房、棚户区改造长效机制,实现老楼加装电梯开工400部以上、竣工200部以上。注重城市设计,再布局一批活力街区、地铁一体化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试点项目。在城六区和通州区打造200条精品街巷。(2)深入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盘活符合条件的新型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等项目存量资产,帮助企业打通“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完整链条,形成良性投资循环。(3)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实施一批社会主体投资建设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养老设施项目,支持民营企业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建设集体租赁住房项目。(4)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以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项目落地。突出规划引领和前瞻布局,健全重大项目储备机制,滚动推进项目实施。(5)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加强成本管控和绩效管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持续提升投资效益。 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改革,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1)推动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应体系,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降低用地综合成本。(2)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探索建立符合技术类无形资产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组建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探索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探索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体系。(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稳步推进一级企业战略性重组,在不同行业领域打造主业突出、业绩优良、创新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考核激励导向作用,坚决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化北方华创、燕东微电子等企业市场化改革。(4)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动态调整政府定价目录,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探索药品耗材阳光采购新机制。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改革,实现医保信息系统“脱卡结算”。 加快“两区”“三平台”建设。统筹推进“两区”251项开放改革举措,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尽快形成可视化效果,推动“两区”与“三城一区”、商务中心区、金融街等联动创新,努力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1)强化制度和政策创新。推出北京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清单,落实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注意防范风险,做好实施负面清单后的监管。制定实施“两区”建设分区工作方案和各片区组团实施方案,推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税收与投资年限反向挂钩等6项税收突破性政策落地,加快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试点跨境数据流动,打造海淀、朝阳、大兴三个数字贸易试验区。(2)抓好自贸区三个片区建设。科技创新片区推动实施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在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品进出口等方面先行先试;国际商务片区探索消费、预办登机一体化试点,在首都国际机场周边打造功能完善的组团式会展综合体;高端产业片区吸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落地,申报亦庄综合保税区。(3)挖掘双枢纽发展优势。实施“再造国门”计划,推进首都国际机场南货机坪、公务机楼迁建等项目建设,大兴机场综保区一期实现封关运行。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国际航空物流。加快中日、中德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建设。(4)擦亮开放金字招牌。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高水平举办中关村论坛,做优做强技术交易板块。完善金融街论坛举办机制,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建设高层次云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扎实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提质升级、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第四使馆区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统筹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京津冀现代都市圈 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加快形成疏解引导和倒逼机制,推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让人民群众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坚持功能疏解、系统治理、优化提升一体化实施,注重以提促疏、以提促治。(1)巩固区域性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疏解成效,推进大红门、新发地等批发市场和马驹桥等物流基地转型升级。推动疏解公交车辆保养和集中驻车功能至核心区外,外迁历史文化街区内公交场站。(2)加快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新校区建设,研究推动中心城区校区腾退方案。制定市属医疗机构功能疏解优化布局计划,加快北京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3)全面推进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拆除违法建设25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000公顷,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开展桥下空间、代征代建道路移交、施工临时建筑、小区配建设施移交等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4)实施“留白增绿”及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60公顷。推动老旧厂房、市场等疏解腾退空间用于织补城市功能、发展新型产业。 高质量构建副中心城市框架。推动出台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坚持一年一节点推进,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1)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绿心三个文化设施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建成投用副中心政务大厅和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开工建设环球主题公园北交通枢纽、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项目。(2)进一步完善“通州堰”分洪体系,建成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和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实现北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3)高标准完成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南大街片区、“三庙一塔”周边环境综合整治。(4)深化与西城、朝阳、海淀结对机制,发挥副中心投资基金作用,推动一批优质资源落地。依托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和台马科技板块等,打造高端商务、文化旅游、数字信息、高端智造等高精尖产业集群,开工建设张家湾镇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实现开园迎宾,同步谋划二期建设,有效带动周边产业发展。(5)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共同建立规划管控机制,划定生态绿带控制线,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落实北京养老资源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支持政策,推动公共服务向北三县延伸。 深入推进和扩大重点领域合作。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与津冀联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1)支持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三所学校实现竣工、医院主体结构封顶,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印发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京雄高速北京段。(2)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京雄商高铁北京段、轨道交通平谷线等建设。推动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融合发展。研究推动在京津冀统筹规划建设充电桩。(3)持续推进永定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永定河山峡段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完工,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携手推动密云水库上游生态环境建设。(4)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与津冀产业供需匹配和应用场景对接,制定新一轮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5)持续推进教育对口帮扶和医疗卫生合作,推动就业服务一体化。 (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坚持规划引领,继续实施好一揽子行动计划,出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区域综合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制定实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努力把农村地区打造成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和幸福乐园。(1)突出科技创新和市场引领,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制定百亿产值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建设北京优农品牌目录,培育提升品牌价值。实施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种业企业围绕特色玉米、节水小麦等12个优势特色物种开展联合攻关,继续实施良种更新工程。(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启动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方案,接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抓好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山区400户农民搬迁工作。编制实施好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全国示范。(3)推广王四营乡减量发展试点经验,研究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新路径,全面推进“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加快“二绿”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务实措施促进城乡区域全面融合、共同繁荣。(1)推进分区规划落地,分类编制街区控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全年实现减量10平方公里左右。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首次评估。(2)以首善标准推动核心区控规及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编制建筑高度管控等专项规划,强化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提升核心区服务保障功能。(3)制定新一轮城南、“回天地区”行动计划,优化提升南中轴发展环境,完成丰台火车站改建工程,加快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房山高端制造基地建设,推动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建成“回天地区”慢行系统二期等项目。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轨道交通冬奥支线、冬奥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引进文化、体育和创意元素,加快推进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4)落实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提升平原新城核心竞争力。建立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清单化管理制度,“一镇一策”推进窦店、马坊、魏善庄等新市镇规划建设。(5)实施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生态涵养区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升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成效,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 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紧密结合受援地区实际,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首善标准,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向长效化常态化发展,加强交流交往交融,助力受援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助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京沈对口合作。 (六)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治理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七有”“五性”需求,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为抓手,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认真办好31件重要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1)加快建立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体系,创新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完善国企工资改革配套政策。(2)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继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券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3)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经营收入。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广土地托管、经营权入股等做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低收入农户脱低后的常态化帮扶,健全防止返低的监测和帮扶机制。(4)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调整机制,稳步提高相关待遇标准。鼓励企业年金发展,完善职业年金制度,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1)坚持“五育并举”,完善科学、社会实践教育,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研究制定美育工作方案,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确保学前教育入园率不低于90%,着力提高学前教育办园质量和水平。启动中小学校建设行动计划,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改革中小学生配餐供应机制,加强外供餐企业监管,确保学生吃上安全营养的“暖心饭”。推进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建设和学分转换试点工作,建设学习型城市。落实拓展教师来源行动计划,改革教师评价,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素质能力。(2)实施健康北京行动计划,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医联体建设,启动健联体试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推动预约挂号更多依靠基层转诊,更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实现地铁站、火车站、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加强使用培训,院前医疗急救设施至少增加到325个,多途径补充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开展示范托育机构试点,新建100个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等系列服务,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专项行动,推进丰台、大兴创建国家卫生区,启动卫生街道创建。(3)制定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服务清单及保障标准,实施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新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50家、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0个。开展“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加快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增加100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初步形成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培训1万名养老护理员。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石景山区儿童福利院及救助站等兜底福利设施建设。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帮扶力度,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持续改善无障碍环境,整治、整改点位10万个。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4)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定力,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建设,推动住房租赁条例立法,完成不少于300公顷商品房供地,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新增市场租房补贴户5000户,补贴发放户不低于2万户。 加大交通综合治理力度。坚持行人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落实好“优供、控需、强治”举措,全面提升交通综合治理水平。(1)开通19号线一期、机场线西延等7条段城市轨道交通线,新增运营里程约54公里、总里程达781公里,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运行。加强路地合作,编制市郊铁路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市副中心线(西段)和东北环线整体提升工程、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工程、京门-门大线工程,推进黄土店(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一体规划,打造站城一体“微中心”。(2)做密道路设施网,加快东六环路改造、通怀路、武窑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通车21条次支路,进一步畅通微循环。(3)加快建设公共交通网络化智能调度体系,做优做精地面公交网和慢行系统,推进朝阳站、望京西、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深入实施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推动二环路、京藏高速辅路慢行系统建设,提高慢行系统通畅性和系统性。(4)着力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推动实现交通管理的感知、互联、分析、预测和控制,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新增200处灯控路口。完成20项市级疏堵工程。充实首都交警铁骑队伍。完成支路以下道路停车管理改革,建设全市统一停车资源平台,推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5)大力整治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乱停乱放,规范快递、外卖车型和路面通行标准。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加强老年代步车治理。 持续推进绿色北京建设。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一微克”行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亮丽底色。(1)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控制专项行动,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抓紧制定碳中和行动方案,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积极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2)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推进国Ⅲ排放标准老旧汽油车淘汰更新,推动机动车“油改电”和大宗货物“公转铁”,实施剩余农村“煤改电”工程,继续开展“一厂一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推进施工、道路和裸地扬尘精细化管控。(3)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完善河湖长制,完成300公里污水收集管线建设和300个村庄污水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城区雨污分流和“清河”“清管”行动。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方案,提升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水平。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理,提升土壤中危险废物、涉疫废物收集处理能力,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发利用。(4)全面建立林长制,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绿化15万亩,建设朝阳迎宾公园等26处休闲公园和石景山衙门口等4处城市森林,推进温榆河公园一二期、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林荫道提升工程,新增城市绿地400公顷,编制生态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强候鸟栖息地建设和保护。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为基层减负增能赋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1)强化党建引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用“治理”解决普遍性问题,用“整治”解决反映突出的问题,用“改革”破解民生类难题,推动出台接诉即办条例,制定12345市民热线工作标准,实施群众诉求首接负责制,完善“接诉即办”考核机制,开展“接诉即办”年度体检,推动“接诉即办”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2)深入实施街道办事处条例,推动出台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稳妥推进街道社区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居,平稳完成社区和村“两委”换届选举。促进社区建设体系化、规范化、智能化,办好社区议事厅等多种平台,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回天地区”“长阳地区”基层治理创新。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3)坚持不懈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落实家庭自主分类和源头减量等任务,在细微处下功夫,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惩教并举、教育在先,探索更加有效的考核方式,新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驿站600座,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探索实行非居民垃圾投放计量收费管理,推进大兴安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实现房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达产运行。发布一批物业管理配套政策,深入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进专项维修资金改革试点,探索健全维修资金统筹管理和规范运行长效机制。 (七)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担负起维护首都安全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强化首都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牢固树立首都安全“一盘棋”思想,健全首都安全体系,切实提高首都安全发展能力。(1)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首都安全领导体制,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安全工作责任。健全首都安全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2)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做好日常宣传培训,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实重点人员管控、网络巡控等工作,推进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反恐怖反分裂斗争。(4)扎实推进冬奥会、冬残奥会安保筹备工作,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活动保障。 确保首都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筑牢经济安全基础。(1)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守住提升百万亩粮田菜田,实现89万头生猪出栏,提高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加大粮源组织力度,夯实本市粮食储备。加强生活必需品风险监测和评估分析,研究构建超大城市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编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数量及标准,推进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平台等项目建设。(2)统筹推进怀柔科学城、城市副中心及“回天”、城南等重大能源配套设施工程和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等重点燃气项目建设,实现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建成投产。加快建设地下蓄水区,提高电力、成品油储备和安全保障能力。(3)实施地方金融监管条例,防范长租公寓及预付式、平台类、涉众型等业态潜在风险。做好P2P出清、私募投资基金、债券违约、上市公司退市等风险处置,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加强隐性债务动态监测,避免新增隐性债务。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把建设韧性城市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开展“城市安全体检”,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1)推动出台传染病防治条例,研究建设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推进市区疾控中心改革和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完善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发热筛查哨点人员培训和运行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警报告能力。(2)修订安全生产条例和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应急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强建密城市消防站。(3)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和园区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全力做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品质餐饮”“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4)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健全民族宗教工作体制机制,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涉宗教领域项目建设。(5)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继续提高治安科学化水平,增强不同警种合成作战能力。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实现“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全覆盖。 各位代表,2021年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共北京市委的直接领导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指导监督,积极听取人民政协意见建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