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会聚焦】印象2020丨全国人大:非常之年交出“非常”答卷

北京人大 2022-07-09

导读






回首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变局中开拓新局,从人大角度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在非常之年交出“非常”成绩单。

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召开人代会1次、常委会会议9次、委员长会议34次,审议法律和决定草案51件,通过其中的33件;听取审议30个有关报告,检查6部法律和1个决定的实施情况,开展2次专题询问和6项专题调研,主动审查备案法规1310件;157位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439名全国人大代表,175名代表受邀列席常委会会议,506件代表议案和9180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以视频方式同有关国家议会举行各层级双边会晤、机制交流等外事活动44次……

这一组组数据,有力展现202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工作,清晰构筑人大工作“风雨兼程,蹄疾步稳”新气象,汇聚成温暖人心的人大力量。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传承接续中满载人民期待,不负人民重托,推进人大工作再创新辉煌!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摄影/新华社记者姚大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人大工作的期待与希望,2021年已扬帆启航。已经过去的2020年,在全国人大的发展历程中注定镌刻下特别的印记,这一年所亲历的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也将载入史册。


暖暖为民心,灼灼人大情。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法定职责,践行庄严使命,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务实高效作风凸显,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从人大角度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书写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人大答卷。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所显现的制度优势,看到了立法、监督的强劲保障,看到了无数张战“疫”战“贫”的代表面孔。
这一年,我们记住了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的果断高效,记住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典诞生的激动人心,记住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国家安全立法的密集出击,记住了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执着与韧劲,记住了授予钟南山等人“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感动和礼赞。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天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在融融春日里,让我们一起回眸2020年全国人大工作亮点,全方位感受人大工作新进展新成效,并一起来听听社会各界对新一年人大工作的三大“新期盼”!



危难之时,

尽显国家权力机关亲民本色和担当品格



1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永远同人民在一起。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动融入战“疫”大局,迅速行动、果断出手,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立法、监督双管齐下,不仅为举国抗疫源源不断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增添了更多底气。


2020年2月24日,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会议形式,采用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果断作出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彻底叫停一切交易和食用陆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是从源头防控疫情的重大制度突破,也为抗疫立法树立了最初的样板。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积极部署启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立法修法工作,并于2020年4月下旬发布“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相比2月的紧急立法行动,这一计划勾画了更为宏大的立法蓝图。计划直面此次抗疫中所暴露的诸多法制短板,拟在2020—2021年制定修改的法律有17件,拟综合统筹、适时制定修改的相关法律有13件。这是全国人大首次就专门领域制定的专项立法计划,通过“体系建设”,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筑牢法治防线。
 
之后,在民法典、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行政处罚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的立法修法进程中,都纷纷加入疫情防控的相关内容。比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等相关规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加强疫情防控刑事法律保障。同时,还加快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法律的立法修法步伐,如2020年4月和10月,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先后进入一审程序。历经三次审议,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于2021年1月22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获高票通过。以持续发力之势,凝聚法制合力。
 
以国之名,致敬抗疫英雄。2020年8月11日,在战“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分别授予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人“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向伟大的抗疫精神致敬。这一人大决定进一步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成为永远珍藏的时代记忆。
 
2020年2月10日、2月17日、2月24日、3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在疫情期间先后7次密集发声,大力宣传解读疫情防控相关法律,积极推进依法防控,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除了将依法战“疫”使命扛在肩上,我们还看到了人大监督“利剑”所发挥的作用。聚焦野生动物保护体系的短板和弱项,全国人大不仅于当年立法,还当年组织开展“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当年听取并审议执法检查报告,规格高、节奏快,力度大、作风实。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力求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举措,从根本上清除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非常时期积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行动,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担当精神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眼光,在危难之时尽显国家权力机关亲民本色和担当品格。


2020年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摄影/新华社记者翟健岚



汇聚14亿人民最大公约数,

铸就盛世“权利宝典”



1


2020年,立法的“高光”时刻当属全国人代会上民法典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行为指南”。作为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出台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承载着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7编、1260条、逾10万字——历时五年多,跨越两届全国人大的“接力”投入,一部集数十年立法之大成的皇皇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问世。
 
为充分体现民意,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共有42.5万人提出102万条意见建议。2020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草案在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再次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达40余处。
 
聚万众智慧,成伟大法典。火热的全国大讨论,让民法典汇聚了14亿人的“民意”最大公约数。从编章体例的宏观构架,到权利细节的精雕细琢,民法典处处融入对公民权利的尊崇和保障,传递出权利的温度、法律的情怀。
 
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标志着以此为开端,中国步入“法典化”时代。民法典探索的“本土化”编纂之路,其所实践的“两步走”战略——先“提取公因式”制定总则,再编纂各分则,最终形成法典的成功例证,以及“全民大讨论”的立法参与机制,必将为其他法典的制定积累宝贵经验,提供重要启示。

“法与时转则治。”2020年10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入一审程序,预示着国家权力机关踏上了民法体系配套完善新征程。


一锤定音,法安香江



1


国家安全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关乎国民根本利益。2020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一锤定音之力,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决定将其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一法四决定”成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这一系列立法进展,就香港的相关问题明确原则底线、作出制度安排、打开履职通途,用国家意志向世界昭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
 
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但也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一法四决定”如定海神针般破空而出,对“港独”与境外反华势力施以致命反击,筑牢国家安全的法治底线。
 
可总有一些外部势力不甘心失败。美国无端指责中方依法制定和实施香港国安法,宣布美方对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实施所谓制裁。事实证明一系列涉港立法,维护了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治久安、长期繁荣发展,确保了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体现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大事要事上担当尽责,在以法律形式维护主权上毫不退让。

“一法四决定”的施行,成为香港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点,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里程碑。在法制的有力支撑下,香港一定能白云过山峰,明珠焕新彩,不负期待,开启新的灿烂篇章。


大会向世界展现抗疫成果,

彰显中国自信



1


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全国两会就有多么不平凡。特殊时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期虽短,但议程满满,亮点频现,会风务实高效,把“精简版”开成“精华版”。大会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自信、展现中国智慧,凝聚起决战决胜的人民伟力,迸发出“中国式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全国人代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果断作出推迟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这一打破35年稳定会期的“非常”决定,彰显了以抗疫大局为重的理性精神和人民至上的行权本色。两个多月后的4月29日,随着抗疫胜果连连、疫情趋于平缓,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这一人们盼望已久的特殊时期的重要会议,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向世界传递出信心与希望。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饱含深情、气势磅礴的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精准诠释和生动写照,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大国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担当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成为2020年全国两会的主基调!
 
2020年5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挑重点、说干货,用最短的篇幅,精彩讲述了人大工作新进展新成效,生动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种简洁明快的节奏、清新务实的会风,给人留下深刻记忆。

大会期间,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北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共商国是、建言献策。大会还呈现出诸多创新和变化,比如,代表们佩戴的口罩,严格的会务防疫举措,增加的晚间会议,视频直播会议、不见面的“云”采访……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大会展示出的祖国各地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举国上下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人们奔走相告大会传递出的中国好声音,由衷表达着内心喜悦,“大会的召开展现了中国举国同心的抗疫成果,彰显了中国自信,为中国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特殊大会,心情特殊,大家的干劲都被激发出来了!”



在国家立法史册上镌刻下不朽篇章




2020年,高质高效做好立法修法工作,精准回应人民期待。共审议法律和决定草案51件,通过其中的33件,包括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这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在国家立法史册上镌刻下不朽篇章。

2020年,抗疫成为时代最强音,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一系列“抗疫立法”行动,合力打造抗疫法制利器;民法典高调问世,开启民权保护新时代;以“国家安全”为使命的立法行动高歌猛进,包括应对香港问题的“一法四决定”、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的出台,以及数据安全法草案的审议等,标志着保护国家安全的法治建设,正在向更专业、细分的领域挺进。

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摄影/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2020年,实施了30多年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联袂启动首次修法程序,积极回应当前人大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法一规则”修法草案还将提交2021年全国人代会审议,必将为人大制度注入更多崭新动能,实现人大制度建设的“升级换代”。新修改的选举法适当增加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名额基数,将彻底扭转基层人大代表数量逐届减少的趋势,为社会主义民主带来新的勃勃生机。

 

2020年,人民武装警察法、海警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涉军法律集中步入立法修法阶段,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法制基石,构成了有别于往年立法的一抹崭新气象,标志着方兴未艾的国防立法正不断走向纵深。

 

高空抛物、冒名顶替上大学入刑,立法保护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新增惩罚性知识产权赔偿制度,为对外开放“新高地”搭建法制“四梁八柱”,用法制升级呵护祖国的未来,让公权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从刑法修正案(十一)、长江保护法,到新修改的专利法、著作权法,海南自贸港法草案,再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一系列公权力方面法律,过去一年,人大立法涉及环保、社会、经济、民生、政治等多个领域,承载着保障经济权益、护航改革开放、推进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结出丰富多彩的法制硕果。

 

为了将每部法律都打造成精品力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丰富创新立法形式,提高立法质量。“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成为2020年立法新亮点。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等“小快灵”立法,针对社会沉疴陋习对症下药,切口虽小,但功效不小;条款不多,却威力十足。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增至10个,立法联系点正成为立法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把更多基层声音传递上来,让每一部法律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温度。



人大监督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在拓展深化中扎实推进监督工作,人大监督这把“利剑”用得更好、更足。共听取审议30个有关报告,检查6部法律和1个决定的实施情况,开展2次专题询问和6项专题调研,主动审查备案法规1310件。监督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让法律制度的“牙齿”紧密“咬合”,才能发挥法律的刚性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作出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3个多月后,即开展“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常委会还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在过去两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于2020年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栗战书委员长参加审议和询问。摄影/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2020年,常委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慈善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同时,还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审议有关环境保护、农村改革、公安执法、审判检察等专项工作报告,让人大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

 

2020年,常委会听取审议计划、预决算、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报告。深化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已经形成一整套有效制度机制,把公共财政置于阳光之下,为国家管好“账本”、看好“钱袋子”。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国家监察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常委会聚焦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体现出人民对权力的监督,有利于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专题询问,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监督形式。2020年,常委会结合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更有力度、更具权威的特点在问答中得到充分体现,专题询问的监督效应正在不断放大。

 

作为另一种常态化监督形式,专题调研也延伸着人大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常委会在2020年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议落实、社保制度改革和社保法实施、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有关工作不断改进完善。

 

2020年,常委会的备案审查工作成效显著,为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承载着监督宪法法律实施、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使命的人大,用一系列监督举措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1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代表作用被更好发挥出来。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联系、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人大代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栗战书委员长指出:“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推动人大代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忠实代表人民意志,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依靠人大代表做好人大各项工作。”

 

高质量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506件代表议案和9180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对代表在闭会期间提交的450多件建议,也做到即收即办、逐件反馈。

 

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联系。在栗战书委员长等常委会领导同志的示范带动下,157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见面、走访、视频、微信、邮件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直接联系439名全国人大代表,基本实现全覆盖,切实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

 

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常态化。自2018年8月首开先河以来,共召开11次座谈会。2020年,常委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召开2次列席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架起一座高效畅通的民意桥梁。

 

人大代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目前,各级人大普遍建立起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共设有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23万个。常委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就近参与各地代表“家站”活动,以更好地反映人民诉求、汇聚人民智慧、解决实际困难。

 

深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2020年,常委会邀请175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500多人次代表受邀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研、预算审查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推动代表广泛而深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同时,组织1000多人次代表集中视察、调研,形成近百篇调研报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学习培训实现“跨越式”发展。开通“全国人大网络学院”,代表培训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共开设6200多门课程,组织5300余人次代表参加培训。

 

如今,2021年的人大工作已紧锣密鼓地拉开大幕。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做好新时代新阶段人大工作?社会各界纷纷表达对新一年人大工作的三大“新期盼”:继续做好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以更完备的法律制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开展对经济、科技、生态等领域的监督,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让代表成为百姓身边看得见的“贴心人”……


2020,立法有质量,监督有力度,代表工作有温度。202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积极创新,追光前行,交出更好的人大答卷!

来源中国人大

责编:薛睿杰


【要闻】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闻】蔡奇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坚持首善标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要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
【要闻】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〇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五十五次会议召开
【关注】将问题的发现权交给群众——“接诉即办”实施两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关注】绿色、创新、协同、开放成鲜明发展标签 副中心“十四五”期间城市框架基本成型
【学党史】延安整风与党的团结统一—— 中共党史专题讲座第五讲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