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小快灵”成为立法独特风景线

北京人大 2022-09-25

聚焦

  一年前的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在将反对和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从道德约束上升至法律层面的同时,也让“小快灵”这一独特的立法形式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这部仅有32条的法律,体例简约不设章节,较短时间内出台,快、准、稳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食品浪费陋习,成为“小快灵”“小切口”立法的生动实践。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进入新时代,立法工作如何不断探索创新,坚持“急用先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突破通达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立法形式,有效提升立法质量和水平,国家立法成果斐然。其中,以反食品浪费法为代表的“小快灵”立法“异军突起”,开辟出一条完善法律体系的全新路径,走向广阔的立法舞台,化成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


制图/陈玉叶

探索“小快灵”立法的成功实践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回拨至反食品浪费法出台之前。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给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造成粮食危机,外部形势复杂严峻,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人们意识到,保障粮食安全绝非一朝一夕的政策,而是一以贯之的坚持。

  解决好食品浪费的“小事”关乎粮食安全的“大事”。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关切,立法管住“舌尖上的浪费”。“快”是反食品浪费立法的鲜明特点。短短四个月的时间,草案顺利“出炉”,经过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法律表决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反食品浪费法虽然制定和出台速度快,但质量和成色绝不逊分毫。只有32条的“小身材”,蕴含立法的“大智慧”,面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一提出了细化性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可谓“条条管用”,“条条不可或缺”。 

  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餐饮行业突出问题,法律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对于消费者,法律除了提出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合理点餐取餐,还通过奖励参与“光盘行动”消费者、对点餐浪费收取厨余垃圾处理费等规定,建立明确的奖励和约束机制。

  对于曾遭诟病的公务用餐浪费,法律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公务用餐根据实际情况,节俭安排用餐数量、形式,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

  不仅化繁为简、靶向精准,反食品浪费法还长出“钢牙利齿”——“商家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食品生产经营者造成严重食品浪费,最高罚5万元”“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元”等规定让法律的“实操效果”倍增,以刚性规范对食品浪费乱象予以坚决惩治,毫不手软。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反食品浪费法立法过程接地气、聚民智。从广开言路,开展“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粮食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仓储、加工、流通和餐饮企业等,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到挨个儿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一线意见,把公众提出的关于法律的调整范围、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单位和学校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临期食品捐赠等近10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全部反映体现,再到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集到的民声民意民智予以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反食品浪费立法“全过程”。



制图/陈玉叶

  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严格落实法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不只是倡导和号召。”全国人大代表余梅一直十分关注反食品浪费问题,多次提出立法建议。在她看来,这次“小快灵”立法高效务实、操作性强,如今勤俭节约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人们正在把“够吃就好”作为一种修养,把“光盘行动”作为一种时尚,把“剩菜打包”作为一种习惯。“反食品浪费法这部顺应民意、得了民心的法律逐渐落了地。”余梅说。

  “反食品浪费法‘切口’虽小,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社会对其实施效果高度评价。”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表示,从立法技术方面看,这是一次丰富立法形式、探索“小快灵”立法方法的成功实践,也是推动立法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健全丰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机制的重大创新,为新时代的相关立法积累了必要的立法经验。



走向国家立法的广阔舞台

  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频频出手,相继推出了多部“小快灵”“小切口”立法的精品佳作。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有一幕场景令人倍感振奋。栗战书委员长在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到反外国制裁法时,引起全场掌声雷动。会场外,这段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迅速走红,引来网民纷纷点赞。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期待,果断出击,快速立法。年初反外国制裁法列入人大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历经二审,法律同年6月10日即通过实施,极大提振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因此,网民们评价称,栗战书委员长在作报告时提到反外国制裁法,现场掌声雷鸣,既是对这部法律内容的认同,也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高效高质立法工作的点赞。

  2021年10月,又一部“小快灵”立法的代表之作——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专门立法势在必行!草案坚持“小快灵”、急用先行原则,由“小切口”入手,从严把“预防关”加强源头治理,建立牢固事前防范机制,到严密联动机制“攥指成拳”,建立全链条整治工作机制,再到严厉惩治,加重对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防范职责,加大精准打击力度等,草案虽然仅有七章三十九条,但条条切中要害,款款是实打实的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用最严法律根治电信网络诈骗“顽疾”。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肥沃的黑土地让东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放眼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自然灾害、俄乌冲突等加大世界粮食市场不确定性。端牢手中的饭碗,迫切需要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启动专门立法,对黑土地予以特殊保护。12月底,黑土地保护法草案提请初审,今年4月又历经二审,草案将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意志,量体裁衣,形式简明,不设章节,直奔主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适用范围、资金保障、奖补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保护黑土地的规定。“小快灵”立法的特点优势再次令人眼前一亮,黑土地保护立法实现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后,于当年启动立法,当年完成起草工作,当年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特快速度积极推动立法进程,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让中国人民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纵观反食品浪费法、反外国制裁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黑土地保护法的立法过程,每一部都是“小快灵”立法的生动实践——立法切口小、条文少、内容精、措施实,小巧简明、快速高质、灵动有效,精准契合新时代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确保制定的法律都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2021年5月8日,江苏省海安市海安街道新桥社区志愿者在辖区一餐厅醒目位置设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宣传标牌。图/中新社发 翟慧勇 摄


 


“激活”地方立法创新动力

  古建筑受损,有法律“巧匠”修缮;徽州文书流失,有法律“书馆”保护;松材线虫病发作,有法律“药方”诊治……最近安徽黄山特色“小快灵”立法保护徽风皖韵的创新经验引发媒体竞相报道。

  地方立法作为地方治理的法治化手段,承载了地方治理精细化的任务,解决地方治理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小快灵”立法,凸显“地方性”特色。这些年,在国家立法的示范带动下,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地方立法贴近实践、贴近基层的重要特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批“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的“民生小法”,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路。

  法规立项上讲究切小题目,切准要点。山西制定的法规中,调整事项相对单一的占到70%以上,不设章节的达50%以上,其中转型综改示范区授权决定只有7条844个字,简洁明了管用。广东近期公布的2022年常委会工作要点配合本省提出的“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特色民生工程,计划制定推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条例,体现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立法速度上讲求以快制胜,追求高质高效。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地方都迅速行动,采取了及时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此时,“大块头”立法的时效性难以满足疫情防控的紧迫要求,北京、上海、浙江、贵州、江西等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针对疫情防控进行了“小快灵”立法,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立法内容上坚持问题导向,在务实有效、便于执行上下功夫。陕西的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等,以立法保护红色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不仅提升地方的颜值与气质,而且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辽宁通过的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用12个“小篇幅”条文,运用联合惩戒措施治理政务、司法领域最突出的严重失信行为。内蒙古制定的额济纳胡杨林保护条例,施行一个月后,全国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当地开庭审理,当地群众称赞“立一部法,只为保护一棵树”。

  立法工作越到基层越具体,越需要找准解决现实难题的突破口。2015年立法法新修,普遍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主体大幅扩容。随着地方立法数量的“井喷”,其立法质量也潜伏着更为严峻的隐忧。近年来,“小快灵”立法以其快速、高效的独特优势,迅速在广袤的基层沃土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结合本地经济、地域特征、法治环境、历史传统、人文特色等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立法,有几条就立几条,为破解基层低质立法、重复立法等痼疾提供有效之策。

  一大批接地气冒着热乎气的“小法”不断出台,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注入新动力。宁夏吴忠的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治理条例、山东潍坊的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吉林四平的小广告发布管理规定等都是由“小切口”实现“大纵深”,推崇“一事一法”,条文短小精悍,实施效果立竿见影,受到基层群众欢迎。

  传承保护好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水书文化保护条例、四川德阳的绵竹年画保护条例、云南楚雄的彝医药条例等,深深根植于本土人文传统,突出“精、特、实”,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依法治理、“真管用”的现实需求。

  守护好“绿水青山”,浙江湖州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湖北宜昌的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河南濮阳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管理条例等都是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出台的“小切口”立法典范,集中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难题,充分发挥了地方立法发力准、效果好的作用。

  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地方的“小快灵”立法通过实施性、补充性的细致精准制度安排,填补了全国性立法落实到地方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体现了地方立法的创新作为,为地方改善民生,提升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法者,智之端也。”“小快灵”增强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立法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水平,体现了人大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回应社会关切,以立法效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小快灵”立法,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2年第8期|记者:张维炜责编:史健



【学习】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要闻】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人大动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期重点工作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区乡人大】奋战一线 抗疫有“我” ——海淀区人大代表在行动
【区乡人大】代表齐聚力 防疫显担当——朝阳区人大代表在行动
【区乡人大】 尽锐出战 抗疫为民 ——顺义区人大常委会在行动
【聚焦】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征求意见 北京将制定超800项地方标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