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仓廪实 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的地方人大实践

北京人大 2023-12-23

聚焦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粮食安全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克服洪涝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挑战,全力抓好国内粮食稳产保供,注重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抓住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育种创新,提升粮食产能。中国立足于自身资源,成功解决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乡村振兴促进法、黑土地保护法、反食品浪费法,修改土地管理法、种子法,通过立良法保善治,用法治力量保护“天下粮仓”。与全国人大层面的立法修法举措相呼应,地方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绷紧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围绕耕地保护、种子安全、减少粮食损耗、乡村振兴等工作,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人大贡献。


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为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地方各级人大充分发挥立法、监督职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许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作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对《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进行修改,将每年7月22日确定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力争让“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成为推动全省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
2022年5月,望着充满生机活力的黑土地,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省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欣慰地说:“我赶上了黑土地保护的好时候!”
盛夏时节,松嫩平原上郁郁葱葱,青纱帐里,玉米拔节生长,黑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2022年6月12日,栗战书委员长在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就黑土地保护立法进行调研时强调,“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礼物。保护好黑土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养好、用好这片黑土地,2021年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决定》《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以“决定+条例”的模式,发挥立法引领作用,打好黑土地保护利用“组合拳”。
“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对我省黑土地的范围作出明确清晰的内涵定义,并与耕地保护条例有机衔接起来,体现了系统观念,为今后依法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指明方向,提供了法治保障。”黑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时鹏远认为,制定条例十分及时和必要,对规范黑土地保护、利用、修复等意义重大。
“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土地管理条例,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认真督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代表建议,助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2021年,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条例立足浙江省情,在耕地保护章节,明确提出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耕地质量降低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在规定期限内组织耕地整治。为管好耕地、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同时,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违反规定占用耕地开展绿化造林、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挖田造湖造景等活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层层守好种好“责任田”。2022年7月,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聚焦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立法、监督职能作用,通过《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审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办法(草案修改稿)》《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修订草案)》《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草案)》多部与粮食安全有关的法规,听取和审议关于全省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专门就全省粮食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等,强化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助力全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精神,确保党中央及省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切实为守好“江淮粮仓”贡献人大力量。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各级人大立法保护耕地的法治成果丰硕,助力国家有效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管好耕地用途,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法治保障。


为种子装上“中国芯”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明确方向和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1月11日,工人在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内进行育苗工作。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我国是种业大国,但不是种业强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补齐制约育种创新能力的短板,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推动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山东省是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齐鲁大地的滚滚麦浪见证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019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山东省种子条例》,结合山东省种子管理实际,条例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以及种子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2022年6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山东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山东省种子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深入田间地头、育苗车间、科研院所、良种生产示范基地,检查组与相关企业负责人、科研人员探讨交流,详细了解主要农作物和林木种植育苗、种子生产经营等有关情况,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和种子生产经营业主的意见建议。
“苏湖熟,天下足。”江苏河湖密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修订种子条例,并开展种子法执法检查,着力保障全省种业安全。2020年3月1日,新修订的《江苏省种子条例》施行,条例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针对一直存在的虚假种子广告坑农现象,新修订的条例明确规定,发布虚假种子广告,欺骗和误导购种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北京市种子条例》经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高票表决通过,已自4月1日起施行。条例突出北京特色,在第三条醒目提出“本市推进种业之都建设”,以立法的形式直接体现北京建设种业之都的目标。同时,设专章鼓励育种创新,规定将种业创新纳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内容;依法保护育种领域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利用财政资金设立支持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政策性基金。《北京市种子条例》共八章五十六条,重点突出鼓励科研育种创新,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均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地方各级人大认真履职、积极作为,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食品浪费这件“小事”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4月28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家饭店,工作人员准备张贴节约粮食宣传画。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涛

制止浪费、提倡节俭,立法是关键一环。
“推行公筷公勺、双筷和分餐制,提供半份菜、小份菜菜品规格”“在显著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标识”“将餐厨垃圾交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2020年11月1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施行,成为国内首部专门规范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规定从立法层面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了有力保障,内容涵盖政府部门职责、餐饮主体行为规范等方面,对规范公务用餐、加强食堂节约管理、加强网络管理、传播文明饮食文化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规定实施后,为我省推动遏制餐饮浪费之风、改变不文明消费习惯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英表示。
法治是解决食物浪费、树立节约新风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广东省各地加快出台相关法规,逐步构筑起反餐饮浪费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2020年10月28日,《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经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成为广东首部制止餐饮浪费的地方性法规。“规范食品浪费哪个环节是难点。”广州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委员徐嵩表示,在推进制止食品浪费的立法中,广州选择瞄准消费环节,“我们认为最大的浪费在餐桌上,只有把消费端管住,才能起决定性作用”。
2020年10月29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决定,将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写入条例,明确要求餐饮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
2020年11月27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明确要求餐饮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同时禁止制作、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行为。
2020年12月25日,茂名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决定要求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茂名市地方习俗特点,加强年例等地方民俗庆祝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坚决抵制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陋习。
文明的养成,需要法治的护航。近两年,地方各级人大积极探索通过“小快灵”立法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法治助力治理食品浪费乱象。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仅用一个多月时间,通过《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仅三十条,体量虽小却突出地方特色,对于科学合理安排公务接待、会议等公务活动用餐数量等作出要求;《西安市反餐饮浪费条例》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打折、积分、停车优惠等多种方式奖励节约用餐的消费者。
细微之处见立法初心。一部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推动低碳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图/视觉中国

2021年5月27日,栗战书委员长在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立法权的地方要在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总体框架下,结合地方实际,及时制定配套法规,完善乡村振兴的地方立法。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在推进乡村振兴地方立法工作中,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湖北、江西、天津、河南、浙江、吉林、山东、福建、四川、新疆等省(区)市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此外,江苏、重庆、安徽、贵州等省市也对外发布了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征求意见稿。
2020年1月17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条例提出要加强乡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培育和壮大乡村电子商务市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湖北省人大代表徐志新尝试通过直播的方式推广农产品,把大别山的名优农产品板栗、天麻、茯苓等大量地送进城,助推了乡村产业兴旺。徐志新表示,《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出台以后,有关部门对富民乡村产业用地的创新、保障和留足空间进行了具体安排。明显感受到这两年富民乡村产业用地的审批提速、提效了。
作为全国首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地方性法规,《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从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为湖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2022年4月,北京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开展《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立法调研时,强调要把握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特点,在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上做好文章。
2022年7月28日,《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指出要发挥新城集聚功能和赋能作用,体现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民生之基”。地方各级人大聚焦粮食安全,依法履职尽责,为保障粮食安全织密法治之网,守好大国粮仓,推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走稳、走宽。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吕明芳




【要闻】《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问答》出版发行
【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 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要闻】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隆重开幕 蔡奇宣布开幕 陈吉宁致开幕辞 李伟魏小东殷勇出席
【聚焦】人大监督守望“绿色之约”
【聚焦】执法检查严守生态“绿码”
【人大工作】强化政治引领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工作】青春需奋进 学习正当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年轻干部党性锻炼培训班纪实
【区乡人大】北京朝阳:增强人民群众民主参与 民主决策的获得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