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中轴线保护有了法治护身符,《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10月1日起已经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要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按照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格保护;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造成破坏或者损毁,未经审批在北京中轴线保护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或者进行其他影响北京中轴线传统风貌、历史格局的活动的,依照文物保护、城乡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列复兴号高铁从北京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前驶过。 邓伟/摄
遗产保护与老城生活一脉相承,历史印记与现代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城市的灵魂和脊梁,中轴线是古代和现代北京城市空间的统领,既见证老北京城的初始创建和历史沿革,也展示出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东方建筑风采。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代代北京人的历史责任;中轴线的保护、文物腾退开放与申遗,是推动老城保护和复兴的重要契机。即将实施的条例,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明确了多层次的保护主体和保护责任,构建了系统、规范、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以法律为中轴线保护和申遗罩上了坚硬的铠甲。
伴随保护条例实施的脚步临近,“穿越”中轴线的活动日渐丰富。8月底,名为“时间的故事”数字互动体验展落户北京鼓楼,让这座刚刚完成修葺的古老“时间建筑”,以更加亲民的面孔走进现代化的北京。9月初,在“北京中轴线青少年行知计划”中,孩子们跟随专家的讲解,徒步丈量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建筑,从中感知城市设计的整体感、稳定感和归属感。9月底,“书本里的北京中轴线”展览与数字体验与市民见面,其中晒出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知识点,如曹操因建设邺城而被研究者称为“中国都城中轴线的缔造者”。国庆假期里,景山公园举办的北京中轴线古建腾退利用展示成果文化展览,受到游客追捧;蝉联北京网红打卡地的寿皇殿建筑群和观德殿上新的《紫禁之巅·天高地迥古都园林绘画展》吸引了游客参观。市民游客在中轴线这个重要遗产点景山度过了别有特色的“文化长假”,丰富了游客打卡中轴、感受中轴独特魅力的游览体验。平日里,也常有市民在这条“户外跑友最爱路线”上热情奔跑,感受北京的魅力。
了解是保护的第一步。亲手触摸中轴线的真实肌理,准确认知中轴线的突出价值,才能更好地参与中轴线的保护工作。应接不暇的线上活动,无论是平台筹划还是市民自发,都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北京中轴线及各标志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共同营造起保护首都历史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市民对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参与,也与保护条例的精神相互契合。保护条例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并鼓励、支持公众积极投身遗产保护。例如,市民可利用市文物部门建立的遗产信息平台查阅信息、共享研究成果,也可通过开展研究、宣传政策、捐助资金、提供场所和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保护利用,还可成为志愿者,讲好中轴线故事,为遗产保护贡献力量。提升共同保护中轴线的社会共识,有利于传承古代规划建设的巧思,传播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传递保护历史文化足迹的发展理念。
每名市民都是中轴线的守护者,是中轴线故事的讲述人,也是中轴线价值的受益者。为中轴线保护立法,既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改进,也助力北京把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幸福指数。做好做活中轴线文章,就是维护文化的丰富性,发挥文化的创造性,就是保护北京千年文明脉络,将精彩纷呈的北京故事绘声讲好、久久传扬。
来源:北京晚报
责编:薛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