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坚定发展信心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人大 2023-12-23
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稳中求进,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做到发展和安全并重,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稳定预期、增强信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增强对我国发展的信心。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和底气。

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回望新时代以来这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居于全球首位。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特别是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这些历史性成就,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定力。面对过去一年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风高浪急中展现强劲韧性。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根本保证。

我们的信心和底气,还来自于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较好基础和较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面对一系列超预期因素的干扰,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并未失速,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势头并未中断,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自202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等要求,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必将有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入强大内生动力。因此,毫不动摇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只有保持合理适度的经济增速,才能使14亿多人口大国的人均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步赶上发达国家。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要围绕民生所需,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统一,是过去十年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保基金会管理资产由单一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拓展到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划转中央企业的国有股权,作为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2012年初的0.77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近2.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2.89%。十年累计投资收益率119.92%,年均投资收益率8.20%,累计投资收益额1.46万亿元,投资收益对基金积累的贡献不断提升。社保基金会始终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创新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经济等投资力度,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这是党中央基于经济运行规律和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部署,是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调整、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自2015年党中央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显著成效,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2023年,要继续围绕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做文章,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当前需求不足,既有消费能力偏弱、消费意愿不足等问题,也有民间投资偏弱、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必须坚决贯彻扩大内需战略。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要完善扩大投资机制,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要通过统筹谋划优化供给和扩大内需,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作为基金投资运营机构,社保基金会未来将在支持壮大实体经济、有效扩大内需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一方面,通过发挥投资“国家队”作用,优选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导向的投资项目,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围绕扩大国内需求,多渠道筹集和积累战略储备基金,增强人民群众对未来老有所养的信心,从而稳预期、稳消费。同时,还将以有效投资引导带动各类社会投资,形成扩大投资的“同频共振”效应。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做好经济工作要在很多两难多难下求得最优解,就必须做到发展和安全并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经济金融领域,就是要做大经济实力这个分母,稀释风险这个分子,在保持经济合理增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在产业领域,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民生保障领域,就是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挑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社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确保基金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长期以来,社保基金会坚持把基金安全摆在首位,将风险管控贯穿投资管理全流程,牢牢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强化有效防控风险的各项措施,加强对涉及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的重点排查,不断增强准确识别风险、科学应对风险、精准处置和化解风险能力,不断探索完善既防市场风险又防廉政风险的有效机制。同时,要科学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优化调整投资结构,优选符合国家导向、顺应产业方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投资项目,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伟(财政部党组成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责编:张樾



【要闻】《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要闻】习近平复信希腊学者
【要闻】王晨:扎实开展法学研究 积极服务法治实践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要闻】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在京考察 携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尹力殷勇李秀领与倪岳峰王正谱座谈
【要闻】尹力会见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
【两会前瞻】开局之年,中国两会有何新看点?
【聚焦】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民主观
【评论】既“上连天线”又“下接地气”——“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述评(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