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采访”第五场 】科教兴国“有我” 北京团代表谈“双一流”大学建设

北京人大 2023-12-2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0余次提到教育、科技、人才等关键词。聚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等,3月7日晚上,王希勤代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尚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在北京团视频采访室,向线上线下媒体介绍实践探索和有关经验。



王希勤代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汇聚学科力量,以一流大学建设助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王希勤在3月7日晚做客媒体连线采访室时说,三个“第一”更好结合的要求为一流大学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王希勤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打破院系的边界,努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先后成立了新雅书院、强基计划五个书院、求真书院、为先书院等,综合运用各院系的师资来培养学生。“我们还将十几个重点实验室从原来的院系独立出来,通过深化改革,汇聚各学科的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王希勤说,我们希望能够把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统一起来,可以说是一种新型举国体制的探索。


林尚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立足中国经验,在回应世界难题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进步


林尚立3月7日晚做客媒体连线采访室,介绍该校在奋力打造人文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经验和做法。落实“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使学生在大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真正学到本领,成为有中国立场、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学生和未来学者。同时,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的书院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学科交叉和本硕博一体,是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实践成长共同体。学校还对整个学科发展进行系统而全面战略布局:若干学科朝世界一流迈进,通过一流学科的发展带动整体学科的进步;组织有逻辑的学科链,使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有机协同;建立学科联动、协同交叉平台,各个学科能够与国家战略相衔接,与其他的研究机构相衔接,形成点、线、面结合新的学科战略布局。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推动各个学科立足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智慧,回应世界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此过程中推动理论创新、学术进步。

图片/整理:薛睿杰


【要闻】习近平: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聚焦北京团】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些话题让会场"格外热"

【聚焦北京团】心系国计民生,代表们提到的16个关键词

【“云采访”第三场 】聚焦高质量发展,三位北京团代表谈落实

【聚焦北京团】你关心的这些民生话题,听听代表怎么说

【大会聚焦】聚焦立法法修正草案四大看点

【大会聚焦】“加减乘除”里的国计民生——数读2023年预算报告

《北京人大》第2期和您见面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