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关注】构筑知产防护盾 激活创新源动力 北京打好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
4月26日,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北京也亮出一年来知识产权保护的成绩单。2022年,北京市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政治站位,高位统筹协调,打造多元保护格局,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在“两区”建设等重点领域试点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营,让“知产”变“资产”,以知识产权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一年来,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全国领先,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北京地区共获奖165项,其中金奖、银奖获奖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4和1/3,均稳居全国首位。
高位统筹 保护“地基”更牢靠
2022年,首都知识产权战线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自觉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知识产权工作,为首都知识产权保护筑牢“地基”。
北京市继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出台,面向未来十五年描绘了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蓝图;《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颁布,筑牢了新时期知识产权首善之区法治根基;《北京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夯基行动计划》发布,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利保护探路;《北京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版权保护共建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工作任务清单》等文件印发,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引”。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局还签订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议》,加速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进程。
随着《2022年北京市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方案》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一区一特色”专项工程也稳步推进。北京各区纷纷发挥区域优势,在全社会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氛围。海淀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西城区搭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通州区查处的假冒“环球影城”文创产品案被公安部贺电表扬并列为2022年督办案件;延庆区查扣“多乐士”侵权商品近45吨;丰台区设计“商标业务办理‘明白纸’”,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商标注册、续展等相关业务;石景山区探索“三评一补”新机制,破解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目前,海淀区、朝阳区已经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丰台区、石景山区、大兴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协同并进 保护格局更多元
今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司法保护“快车”开进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众多来自怀柔科学城科研单位和科创企业代表旁听了本次巡回庭审。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足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怀柔科学城等“三城一区”和创新主体聚集地牵头设立了一批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聚焦重点园区发展定位和司法需求,通过公开庭审、专业讲座等精准普法举措,帮助创新主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守护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快车”开进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市知识产权领域多元保护格局形成的缩影。2022年,北京市持续探索并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基本形成了行政执法、司法双轨并行,各相关部门以及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多元保护新局面。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高质量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工作,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专项行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全链条保护,对侵权商品生产、销售及注册商标标识制造等环节开展全链条打击。北京海关开展“龙腾行动2022”、寄递渠道知识产权保护“蓝网”行动。北京法院审结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案“中外制药诉海鹤药业”案,对盗播卡塔尔世界杯的行为及时作出禁令。北京市检察院联合市五部门印发《联合开展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疑难复杂以及拟发回改判案件的法官会商和专业法官会议“双会制度”过滤与监督机制。
北京还建立了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全国首创的北京市软件正版化检查服务系统成功上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构建起“司法+行政”同频联动的诉源治理格局。此外,全市首个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多元调解实体平台“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以及18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也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新的阵地。全年共受理纠纷5815件,调解成功3777件。
北京市还聚焦重大活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级横向协作、市区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开展侵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执法专项行动和“冰锋·2022平安冬奥”专项行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设立包括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十家单位的服贸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实现知识产权纠纷投诉“零记录”。
精准服务 营商环境更优化
2022年,北京市知识产权领域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都进一步优化,为知识产权保护顺畅了政务渠道。
北京市深化“一网通办”,实现专利权质押登记业务告知承诺制,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流程。北京、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着力提升专利预审服务质效,新增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55个专利预审服务分类号。北京市还搭建起市属医院与高校知识产权创造和科技合作平台,持续推进网上立案和云庭审。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发布,确定38个服务事项,积极推进61项服务措施,精准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难点。“1+17+N”多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系建设成效被纳入“2022年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制定《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助企纾困专项工作。全年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区中心、工作站共解答咨询1.4万件,定点服务企业5373家次。
北京市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做法”。自2022年5月3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正式对外提供北京市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力担保信息统一查询服务,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全市16区知识产权局签订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委托书,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北京市专利代理监管执法量位于全国前列。推进区块链可信数字版权生态链建设,完成签发25万份数字身份证书,320万件数字作品登记证书上链。
赋能发展“两区”知产先突破
北京市加大“两区”知识产权工作先行先试力度,推动出台《“两区”建设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并形成了多个知识产权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经典案例。中关村科学城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和“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入选“两区”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探索以多种方式支持知识产权深度运用和出台地方性法规加强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2项创新举措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版刊登了《北京自贸试验区推进知识产权改革 提升科技创新活力》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还注重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在运用中保护,保护中创造价值。首创的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典型案例。实施专利转化专项,投入4000余万元支持百余家中小微企业购买并实施专利技术,切实助企纾困。为北京市单项冠军企业和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风险保障,全年支持158家企业投保1452件专利;首创试点的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已为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领域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200万元。
聚焦核心技术产业主体,北京市积极引导在京央企或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达到5家,居全国首位。推动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服务机构建设工作,2家保护中心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6家企事业单位最终入选国家级专利导航工程支撑服务机构名单。推动建立集成电路专利池并实现累计近2.2万件专利入池。
对外交流 提升全球影响力
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北京声音”也越来越强劲。北京市深化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强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WIPO GREEN城市加速项目北京试点中的社区新能源车充电设施案例和餐厨垃圾就地处置案例,入选WIPO GREEN 2022年度回顾报告成功案例。
2022年“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围绕“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新征程”主题,发布《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2021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案例、通报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年度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举办各类宣传活动121场,讲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故事。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要求,2022年北京市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监管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协作机制,提升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效,在处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持续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推荐,北京市最终选取了十个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涉及知识产权、市场监管、文化执法、海关等部门处理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多类型知识产权纠纷。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北京市各知识产权行政监管部门着力在“严、大、快、同”方面下功夫,彰显了北京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中所取得的卓越成效,为首都“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案例一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
典型意义:本案权利人为日本知名医药企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合议组通过书面审理方式快速办结此案,有力地保护了医药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不断优化北京的营商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典型意义:本案属于典型的假冒专利案,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及多款系列产品,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几次会同相关部门专案研讨,最终认定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今后办理类似案件提供参考。
案例三
法国“饼干鞋”侵害商标权案
典型意义:本案中当事人未按有关销售地域范围的约定,在中国内地销售进口商品法国“饼干鞋”,该商品使用了与我国注册商标“Excelsior”基本相同的标志,构成侵权。本案的意义在于提示市场主体在进口商品时,应加强对商标的市场调查,严格按照授权范围进行销售,避免出现侵权行为。
案例四
五年内两次实施商标侵权行为予以从重处罚案
典型意义:本案当事人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属于典型的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通过对恶意侵权行为加大惩治力度,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五
“行刑衔接”处理侵害“MLB”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典型意义: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协作处理此案,同时现场固定证据、统一取证标准,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对涉案行为的行政违法性、刑事违法性进行认定,高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案例六
“京津冀”协同处理侵犯“CoCo都可”商标权系列案
典型意义: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京津冀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框架协议》,牵头“京津冀”三地同步开展打击侵犯“CoCo都可”商标专用权的专项执法行动,推动协同联动执法,为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案例七
违法代理注册含“国家知识产权局局徽”图样商标案
典型意义:国家知识产权局局徽,属于官方标志,具有国家公信力。本案当事人作为商标代理人,应当知晓国家知识产权局局徽的具体图案样式,但其仍接受委托,代理申请注册,依法应当予以处罚。此案有利于引导商标代理机构自觉守法经营,促进商标代理行业健康发展。
案例八
恶意抢注“红婵”商标案
典型意义:作为商标代理机构,当事人将运动健儿姓名进行恶意抢注,非法利用奥运会的影响力,侵害他人姓名权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了重大社会不良影响。该案的办结有利于维护商标注册秩序,助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案例九
海关查处侵害VALENTINO等商标权的服装、鞋邮寄出境系列案件
典型意义:按照海关总署部署,北京海关开展寄递渠道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蓝网”行动,围绕食品、药品、服装、鞋帽等群众关注度高的侵权高风险商品,加大对“化整为零”“蚂蚁搬家”式进出境侵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该案是“蓝网”行动执法成果的具体体现,有力地维护了公平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秩序,保护了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了“中国制造”国际声誉。
案例十
多部门联合办理涉冬奥会吉祥物形象著作权犯罪案
典型意义:本案是在市级部门指导下办理的全国首起侵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行政、司法部门高效合作,有力打击了涉奥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展现北京保护涉奥知识产权、营造优质市场环境的决心和能力。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张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