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人代会一年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完成多项监督工作

北京人大
2024-09-16

北京市人代会一年间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聚焦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依法听取和审议“双减”、就业、绿色交通、林下经济、金融审判和检察等专项工作报告,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组建调研组,全面了解北京绿色交通发展情况。图为2023年4月28日,市民在温榆河公园清河下段滨水慢行系统骑行。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2023年年初,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将“用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作为全年的要点工作,安排了执法检查、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等多项监督工作。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聚焦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依法听取和审议“双减”、就业、绿色交通、林下经济、金融审判和检察等专项工作报告,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坚持新立法规及时检查、重要法规联动检查、复杂问题多法并查,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开展检查。

在财经领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门决定,加强国资管理的监督;建设“人大财经监督平台”,打造了全过程监督下的“阳光财政”。

推动政策实施

执法检查也是调查研究和普法宣传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开展执法检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监督职权,是保证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2023年年初,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确立全年工作要点,将增强执法检查刚性作为用好监督权的一项工作要点。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是北京“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下称“一条例一决定”),分别于2022年5月1日和25日起施行。

聚焦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以“两区”建设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把检查“一条例一决定”实施情况列入了2023年度监督工作计划。

2023年4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一条例一决定”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重点检查内容,同时梳理出焦点问题——“在贯彻实施法律,发挥‘两区’建设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哪些成效、有哪些不足”“对照法规条款和任务,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痛点难点堵点,有什么意见建议”。

4月至7月,执法检查组开展了广泛实地检查。

怎么检查才能看到各区实情,提升监督实效?通过书面检查、专项检查、数据检查、联动检查的方式,检查组针对“两区”建设构建“区域+领域+产业+要素”全方位开放体系的要求,对执法检查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精准设计,形成闭环。

如执法检查组通过“实地+联动”检查,全面了解法规实施情况,并总结各区在贯彻实施“一条例一决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海淀区,检查组看到,国家授予北京市的一批高含金量政策已迅速落地实施,如“报备即批准”的政策试点、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础研究支出加计扣除等。通州区则紧抓“先行先试”政策契机,积极争取部委、市级授权,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区及全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把握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更有“生命力”是检查组关注的重点。针对企业等主体提出的关于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执行层面联动不足、数字经济领域部分研究有待补充、人才要素保障需持续优化等问题,检查组成员都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建议。

每一次执法检查,都是人大常委会一次大兴调查研究的实际行动。

2022年开始实施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一部专门针对北京中轴线进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2023年3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的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检查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去哪里调研?调研什么?怎么调研?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精心制定执法检查方案。这份方案附加了一个详细的调研安排计划,每次检查都针对不同的问题,主题明确,使执法检查更有针对性。

2023年3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调研频次高、覆盖范围广、涵盖内容全,成为条例宣传的“移动课堂”。图为2023年6月13日,从永定门外北望北京中轴线。

调研频次高、覆盖范围广、涵盖内容全是这次检查的突出特点。检查的范围覆盖了条例规定的全部8类保护对象;检查责任主体包括了文物、规自、住建、文旅等10个政府部门。在40多个日子里,执法检查组行程覆盖整个北京中轴线7.8公里的长度。

在景山公园、天坛公园,执法检查组详细了解中轴线文物修缮保养维护以及中轴线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在皇史宬、蒙藏学校旧址,执法检查组还实地检查中轴线文物的腾退利用和向公众开放情况。

执法检查组每到一处,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同时,都会带头宣讲,深入阐释立法意图,权威解读法规条文,增强相关部门的法治观念,促进中轴线保护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

执法检查成为条例宣传的“移动课堂”。

深入院前急救一线

执法检查体现力度和温度

院前医疗急救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与每个家庭的和谐安宁息息相关。《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2021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改条例的决定,进一步强化院前医疗急救事业法治保障。

为推动新修改的条例更好落实见效,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将条例执法检查列入2023年度监督工作计划。

2023年,执法检查组历时四个月,深入市、区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医院等10余家单位开展实地检查,与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急救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利用市人大常委会官网、代表家站平台广泛征求市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

执法检查组把检查的重点放在了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密切、最直接的两个环节的问题上——市民拨打120急救电话是不是顺畅?120救护车能否及时到达病患身边并开展规范的救治和转运服务?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推动修改后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更好落实见效。图为2023年12月12日,120救护车雪中转运病人。

在北京急救中心的120调度指挥大厅,执法检查组的8位人大代表分坐在不同的调度席,通过耳机同步旁听调度员接听受理市民的急救呼叫,检查调度人员接听电话、分类登记处理等是否规范及时,对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等情况。

“您好,120。”“请您说一下地址。”

参加检查的王金辉代表在调度席认真观察调度员接听和处置。

“喂?一位老爷子昏迷了,您辛苦走一趟。”调度员张晨话音未落,需求已发至最近的急救车组。从患者家属呼入电话不到两分钟,张晨完成一次派车,附近的急救车组迅速出发,前往患者所在小区。

接到调度指令后2分钟内出车,是对院前急救车组的硬性要求。执法检查组的王金辉代表还与急救车组医护人员一起出车,对车组出车、救治、搬抬、转运等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检查。

为了找准问题症结,执法检查组还组织部分代表分别参加了北京急救中心、市红十字会开展的社会急救培训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体验,检查急救培训是否规范,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注重把握立法和监督工作的精度和力度,通过“立法-监督-修法-再监督”的闭环工作,推动政府更好履职,健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在《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实施一年之际启动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负责人介绍,这次检查切入点虽然小,但背后映射的是全市上下对构建良好首都消费市场和环境的殷切期望。检查活动不仅是对条例的再学习、再动员、再部署的普法宣传过程,更是全市不断聚焦消费工作,推进执法工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谋求共治的过程。

聚焦民生关切

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这是监督法给人大常委会赋予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发文,出台“双减”政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加强“双减”工作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从2023年6月以来,深入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通过立体式、交互式调研,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汇报的基础上,调研组先后到西城、海淀、朝阳、平谷等区进行了7次实地调研、召开8场专题座谈会,在中小学校认真倾听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心声。

调研组既实地察看、座谈交流,与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深入沟通,又组织代表以家长身份随机咨询了解培训机构运营情况,向机构周边居民、学生家长问询掌握相关办训情况。

2023年11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认为,在“双减”工作中,北京市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校外培训乱象有效遏制,校内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提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校内以“减”促“增”改革共识不够,课后服务供给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良好生态尚未完全形成等。

“把‘双减’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系统推进,挖潜促进校内提质增效,强化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和人文关怀,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与转型发展,深化综合改革,重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策略,要求巩固成果、做好后半篇文章。

聚焦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2023年4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就业专项监督。工作组深入高校、职业学校、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平台企业、职工之家等地,了解企业端、就业端和争议解决端的实际情况。

2023年9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还组建调研组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全面了解智慧交通体系、慢行系统管理、新能源车、货物绿色运输等绿色交通发展情况,听取和审议绿色交通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此外,2023年,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还听取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听取审议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金融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经济犯罪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等。

推动制度建设

持续增强人大财经监督实效

“深化财经领域审查监督”是2023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确立的另一项重点监督工作。

2023年7月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北京市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等报告。2023年上半年,市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强调,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要积极应对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努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围绕做好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也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等几方面,提出审议意见。

2023年9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专门通过决定,明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10条内容,明确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报告全口径全覆盖、监督全过程全方位的要求,依法、全面、有效履行国有资产监督职责。

两个月后,11月22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书面审议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审计工作报告》,并重点审议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这是自2018年中央和市委建立国资报告制度以来,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新一轮听取和审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揭幕之作。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认为,2022年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市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治理,国有资产整体上实现保值增值,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指出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要求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在重点审议《专项报告》时还就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创新、落实国有金融资本统一管理制度、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改进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治理的意见建议。

此外,为更好履行新时代人大财经审查监督工作的职能,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首都“智慧城市”建设,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建设人大财经监督平台”的要求,将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向财经监督扩展。

据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围绕预决算审查监督、经济工作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审计整改监督、财税立法的法定审查监督场景开展信息化建设,服务范围覆盖人大财经审查监督业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专项审查、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工作需要。

  

来源:新京报
责编:张雪松




【聚焦】《北京议事厅》:“金点子”与“不糊弄”  建议与办理的双向奔赴
【要闻】两会一年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人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