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定制丨终归大海作波涛

墨迹简言 2022-10-11



博大、辽阔、深邃、恢弘

是海的天性

它是“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广博

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苍茫

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


但海又是神秘而又变幻莫测的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静时的海面

总是温柔宽容、静谧安详


动时的海面

则“惊涛暴骇,腾踊澎湃”

浊浪排空、叱咤风云

势不可挡,令人心生敬畏



   “海”是忠贞爱情的“代言” 


张九龄在远离家乡时

对妻子充满思念与眷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

在动人的美景中

分隔两地的人

都在痴痴地望着它


时空的距离虽远

却阻隔不了深情的相思







   “海”也隐喻着谆谆告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正如同奔腾流入大海的江河一样

在时光的飞逝中

珍贵的光阴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是古人从美景中得到的智慧





   “海”还是奋斗的方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苦闷逆境中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

相信总有一天

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面对困境时

“海”的万丈豪情

成为指引人前进的方向





让艺术走入生活,

让生活充满艺术。


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

也许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片海。


墨迹简言为您推荐,

苏继海‘大海’系列作品,

快来定制一幅属于自己的那片海吧。



苏继海,1957年生,安徽省蚌埠市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泼彩画研究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专家导师、客座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入编多部名人录,精品集等。出版的画集有《中国艺术名家苏继海》《艺海情画》《当代名家》等作品集。作品入制“中华第一瓷尊”国家礼品。作品被国家党政机关、中外机构和个人收藏,获中国艺术界突出贡献金奖。


  • 2003年创作《美女牧羊》由北京铁路分局发行“北京站”“北京西站”生肖贺岁金卡珍藏站台票,限量2003册发行。

  • 2008年2月在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个人写实油画展。

  • 2008年代表中国美协向四川汶川灾区捐赠艺术作品。

  • 2009年由中国文化音像出版社《中国风——中国著名画家苏继海》专题片全国发行。

  • 2010年被巴勒斯坦国驻中国大使馆邀请,为该国国家总统绘制肖像,受到高度评价和特别认可。

  • 2010年命题创作《青藏铁路》大型油画作品被铁道部永久珍藏,并载入中国铁路创业史册。

  • 2014年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

  • 2015年在三亚举办个人艺术展。

  • 2016年为中南海创作作品《高原放歌》并陈列收藏。

  • 2017年创作《黄河韵》参加香港(全球水墨画大展)。

  • 2018年应邀参加(水墨画精英展,七贤迎新展)。

  • 2019年1月在北京举办“大美中国 泼彩神州——苏继海艺术精品展”。



终归大海作波涛

文/刘炎城

黄河、黄河之巅、黄河奔流、黄河咆哮、黄河畅想、黄河绝唱……站在苏继海的黄河系列作品前,你定会吟起无数句关于黄河的诗句来,在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画面背后,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以黄河为主题的作品抒发了对黄河的情,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爱,对民族魂的礼赞,他将情感与文化水乳交融地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大海、海魂、海啸、海的呼唤、迎风搏浪、海韵天歌、惊涛拍岸、大浪淘沙、涛声依旧……他的大海系列作品波澜壮阔、变幻无穷、气势磅礴,让人顿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终归大海作波涛的豪情,进而膜拜珍爱人类的摇篮、共同的家园——大海。



苏继海,1957年生于安徽蚌埠,从小喝淮河水长大的,命中似乎注定要与水、河、江、海相连。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酷爱绘画,一有空就不停地画画、写生,丰富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了他的观察思考能力和速写能力。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苏继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幸的是,教他基础课的老师是吴冠中先生。吴冠中系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毕生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执著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因材施教,悉心传授,为苏继海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业内人士都知道,画水难,画有个性特点的水难,画大江大海的水就更难。苏继海迎难而上,在汲取前人画水技巧的基础上,不拘“古法”和“程式”,不断摸索,大胆创新,努力寻求艺术的真谛。他以中国传统水墨浓淡变化为基础,吸取了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流淌之长,以弥补传统国画的不足,通过洒喷泼点线面等技巧的结合,光与暗的对比、色彩的冷暖和岸石的静来凸现黄河、大海的动和变。



他还十分注重强化作品的诗意,将黄河、大海的奔腾不息、波澜壮阔和心中对黄河、大海的向往、礼赞之情融入到作品中,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从现实中的黄河、大海上升到人们意象中的黄河、大海,表现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水,展示了黄河、大海的精神和灵魂,描绘了时代的奔腾,使作品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并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他的作品既有“写实中的写意”,又有“写意中的写实”,实、意交融,意、实互补,气韵生动,回味无穷。


艺术家本身的修养有多高,他的作品的内涵就有多深。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艺术水平的展示,也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苏继海深知: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他人,只有坚持不懈地执著追求,才能丰富自己的学养、挖掘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才能更好地展示黄河、大海的风采和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河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风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魂魄。他选择了黄河作为自己创作的一大题材,注定着他必将苦行僧般地将自己的汗水、情感和智慧倾注在这块精神高地,矻矻以求。


为了画好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苏继海不辞劳苦,曾多次到黄河流经的各地采风、写生,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黄河的性格,探索黄河的精神及其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写生写生,常写常新,常写常深,百写不厌,每次写生他都有新的发现、认识和收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写生中寻根探源,在寻根中进一步感受到了黄河的厚重和深邃。黄河的浑厚雄伟、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品格拓展了他的视野,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激情和灵感,使他创作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


如《黄河颂》系列作品,画面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色彩丰富、动感极强,源远流长、从天而降、百折不回、浪花飞溅的水奏出了一曲曲黄河的颂歌。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气魄,用这种精神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景。为了画好大海,他从东海到黄海,从渤海到南海,从国内的大海到国外的大海,奔波不停,风吹日晒,皮肤黝黑得同渔民无异。每次到海边,清新的海风迎面吹拂,无边无际的大海水天一色、波澜壮阔、卷起千堆雪,让他感受到了大海的气魄、胸襟、性格和灵魂。绵绵不断的涛声是自然界最雄浑的交响曲,是天籁之音,是海洋与人类的对话,是鞭策他创作的召唤,一次次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创作的“大海”系列作品风格独特,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深厚扎实的写生基础上,呕心沥血地酝酿、提炼升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大海的和谐协奏、博大胸怀、宁静致远、汹涌澎湃、狂奔呼啸、神秘多情、诗意浪漫等奇观、表情、性格、灵魂,并融入了当代人的意识和时代精神。如《观沧海图》,将多姿多彩的海景浓缩在一幅10米多长的长卷上,海纳百川的气魄、乘风破浪的身影、惊涛拍岸的声响、巍然稳重的礁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动静结合,将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整个画面大气磅礴、美不胜收、撼人心魄。他的《惊涛拍岸》、《沧海颂歌》等作品,仿佛能让人听到海浪拍打沙滩、海岸的声音。他用画笔将音乐的动感和大自然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动静结合,用静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大自然汹涌澎湃的动态美,收放自如,酣畅淋漓,表现了作者心中的万丈豪情,升华了作品的主题,赋予了作品精神和生命的力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海鸥、海燕点缀其间,画面灵动;红日、月亮、七彩虹的出现,更能让人产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咏叹,妙不可言。多年来,苏继海不为名不为利,甘于寂寞,耐得寂寞,饱含激情,辛勤耕耘,作品日臻完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苏继海的“黄河”、“大海”系列作品的创作,历经了这三种艺术境界之后,他并不满足于此,决心进一步博采众家之长,在个性特点上下功夫,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


作 品 欣 赏





























































/英国教授:中国是一个伪装成为国家的文明

/龙生九子,为何没有一条是真龙?看看龙的妻子你就明白了

/在博物馆里遇见自己,是种什么体验?


/荣宝斋收款单曝光后,才知道爷爷买孙子卖才是真正的收藏投资 !


/全球最值得逛的古董市集


/在广州已经消逝了的旧行当


/画中的宋人,千年前已活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


/71件国宝级书画高清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