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谷双雄”角力中国自动驾驶市场!

智驾未来 2020-0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芯师爷 Author Alex

增资地平线机器人,英特尔更加看重什么?在大力布局自动驾驶之后,英特尔与英伟达也免不了“正面”较量......

11月27日消息,中国领先的AI芯片设计商地平线机器人将以30亿至40亿美元的估值获得最多10亿美元B轮融资。这家成立仅3年的公司,是着眼于自动驾驶汽车、监控摄像头和其他联网智能设备开发的中国AI芯片企业。



此次融资是中国新兴AI芯片企业获得的最大笔融资之一,地平线机器人高级业务开发经理Stone Li表示,此次参与地平线B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一家国际芯片公司,这家公司就是英特尔。无独有偶,地平线成立之初也曾获得英特尔的支持。


地平线之于英特尔


在自动驾驶方面,芯片巨头显然有些“后知后觉”。在英伟达等玩家快速抢占市场之后,英特尔也通过收购及投资,进一步强化自动驾驶领域的话语权。而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



而在对外投资方面,英特尔也是对自动驾驶青睐有加,这其中就包括地平线机器人。作为其A+轮融资的领投方,英特尔凭借在CPU、FPGA、5G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对于地平线在嵌入式人工智能硬件架构方面的研发提供帮助。从产品开发方面来看,地平线机器人于英特尔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地平线机器人首次展示了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L3/L4级别自动驾驶。其基于地平线第二代BPU架构和英特尔Arria 10 SoC,具备L2级别以上的感知和预测能力。目前,地平线机器人也在与英特尔深入合作,以推进该方案的量产。


而在B轮融资之中,英特尔再次加持地平线机器人,这也体现了两家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深入,而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考量


英特尔的大布局


据IHS Markit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销售预测显示,到204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从2021年的5.1万辆猛增至2040年的3300万辆。其中,中国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约145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44%,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


可以这样说,对于自动驾驶领域,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与此同时,我国政策方面,对于自动驾驶扶持力度非常达,并且相关限制条件较少。这对于各大巨头而言,中国市场将是不可或缺的一块。



基于这个原因,英特尔持续加大对地平线机器人的投入也不难理解。作为初创企业而言,地平线机器人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目前,地平线机器人已经开发出自主BPU(Brain Processing Unit),自主设计研发高效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IP,支持ARM/GPU/FPGA/ASIC实现。在产品方面,地平线机器人推出了旭日1.0处理器和征程1.0处理器两款芯片。其中,旭日处理器面向智能摄像头,具备在前端实现大规模人脸检测跟踪、视频结构化的处理能力,可广泛用于智能城市、智能商业等场景。而征程处理器则面向自动驾驶,可同时对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线、交通标识牌、红绿灯等多类目标进行精准的实时监测和识别,实现FCW/LDW/JACC等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


在今年4月,地平线机器人也发布最新一代基于全新征程2.0处理器架构,高级别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atrix 1.0,实现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又一次产品迭代。除此之外,地平线机器人自动驾驶也已经完成了系列城市道路测试。


对于自动驾驶而言,以摄像头为主的感知技术、REM(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众包地图、驾驶策略、RSS(Responsibility Sensitive Safety)模型,以及灵活的计算架构是英特尔重点布局方向。在系列收购中也可以看出,生态对于英特尔更为重要。


正在从后装走向前装市场的地平线机器人,无疑成为英特尔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生态的很好补充。目前,地平线机器人已经成为比亚迪D++开放生态首批合作伙伴,并参与开发长安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公开试乘体验,同时也为苏宁易购提供嵌入式AI生态系统。


而这也正是英伟达正在做的事情。


英伟达缘何忧虑?


我们知道,英伟达的GPU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过去的车载芯片是以CPU为核心的ECU,现在是车载芯片是以GPU为核心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而英伟达在GPU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为此,英伟达先后推出了DRIVE Pegasus和DRIVE Constellation两个平台。其中DRIVE Pegasus平台支持4级和5级无人驾驶能力。事实上,它现在的无人驾驶和“移动即服务”平台已经非常接近现实。而DRIVE Constellation平台允许开发人员在虚拟世界测试他们的程序。


去年,英伟达在技术大会上宣布 DRIVE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已经被145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采用,今年这一数字继续扩大。上周,黄仁勋在苏州的技术大会上宣布,英伟达已经完成对中国自动驾驶“圈地”,包括小鹏汽车、奇点等都与英伟达签署协议,利用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提供的计算能力和安全性研发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在股价“腰斩”的情况下,“黄教主”亲自站台,这足以见其对自动驾驶及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然而从技术角度而言,尽管英伟达在自动驾驶生态构建上不遗余力,但是也将面临着强烈的挑战。首先作为通用芯片,GPU在图像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也面临着功耗及成本的挑战,而这也是越来越多厂商采用定制及半定制芯片实现自动驾驶的原因,例如华为、杰发科技、森国科、飞步科技、西井科技、中科寒武纪等。


除此之外,近日完成战略升级的赛灵思也对自动驾驶虎视眈眈。


而在生态上,英伟达也面临着英特尔的挑战。随着英特尔的不断布局,“赶了趟早”的英伟达也并不是可以安然无忧!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智驾未来:聚焦未来·智能·交通科技


智驾未来 服 务 内 容


广告投放 | 政府招商 | 产业报告

投融资 | 专家咨询 | 人才服务 | 论坛策划

↙合作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