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 | 第一分会场纪要(上)——中国古代史场(一)

唐潮杂志 唐潮杂志 2022-03-19


写在前面

西安史学新潮论坛是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历史学本科生学术论坛,与西北大学《史林新苗》编辑部合办,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九届。来自国内诸多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的优秀学子的史学论文,经过层层筛选入选参会。入选文章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献学等多个研究方向。论坛的规模还在因为报名者的增加而逐年扩大。


在第十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来临之际,《唐潮》编辑部将第九届五个分会场的会议纪要一一整理推送,为第十届论坛预热。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新潮史学论坛后续资讯!



第一分会场纪要(上)


01

首先由来自中山大学的胡泰霖同学开场。胡同学的论文题目是《论汉宣帝与“循吏政治”》。胡同学着重分析了循吏政治的背景,指出西汉酷吏的一般特征和酷吏的两种类型。指出汉武帝过度索取资源,任用酷吏,导致社会压力的增加,秩序上的改变和政治局面的恶化。并在霍光手中形成了新的权力体制。因此汉宣帝以提倡循吏来巩固权力统治。最后厘清了汉宣帝循吏政治的实质。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李博文同学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评议。他认为这篇文章对循吏政治说得十分清楚。结合近年的论坛的学术交流成果对文中的官僚风气恶化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补充,认为我们对宣帝朝需要更多的政治关怀。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王红亮老师认为这篇文章的选题抓住了昭宣时期这一转折点,文章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文章充分运用基本史料。但王老师也认为对“循吏”这一概念还需要厘清,同时文章进入主题过慢,还应当抓住吏与皇权的关系进行讨论。

02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紫霞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制造温峤——第二流之高者》。她首先指出“世论”和“名士”是为评论的主体以及普通民众在舆论中所处的劣势。是当时名士,文献的整理和编写者和温峤本人共同形成了评价。


来自西北大学的李林则同学对这篇文章作出了评议。同是以形象的塑造为文章的中心,他深受启发。他认为在论文讨论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唐人关于温峤的记忆对《晋书》的影响等其他因素。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权家玉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属于基础研究,选题很好。但是也指出文中“制造”这一说法有不妥之处,文章对于材料的选择也有偏颇之处。写作过程中对于不利于观点的材料,要正视而不是取回避态度。

03

来自西北大学的李林则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后汉书·段颎传〉“军神”形象塑造问题探讨——从汉碑〈韩仁铭〉谈起》。他首先提出了段颎的形象经历了从战将到“军神”的演变。“汉将”的身份提供的形象基础,史家对于他曲意宦官的刻意忽略以及其他的因素共同塑造了段颎“军神”的形象。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紫霞同学对这篇文章作出了评议。她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对于段颎的历史形象,也是对于书法进行了探讨。她也提出,可以在当时人的关注重点究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中原地区这一方面加以思考。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王红亮老师指出,这篇文章选题很好,且能运用新材料,不失为一篇好文章。王老师提出关于形象建构的着眼点的选择,可以从史学史的角度去考虑,同时文章在结构上尚有优化的空间,强化问题意识,以文章主题为中心展开叙述。

04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李博文同学介绍他的《隐戮与党争:从荀彧荀攸案看曹魏政权走向》时,首先提出了荀氏家族在仕途上的波峰波谷问题,从出土材料、史料论、近人研究等方面入手,探寻其逐渐远离权力中心的缘由,从细节和党争两个思路重探荀彧荀攸案,还从史料杜撰、汉魏革命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来自中山大学的胡泰霖同学在评议时提出,本文思路新颖,较为可行,但有些过于发散,逻辑上还需强化。行文中问题意识不够精准,建议尽量挂靠学术大问题,并遵守学术规范。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权家玉老师认为,本文难度较大,引用大家观点多,但采取某种说法时应更加严密地进行分析。针对文中具体问题,权老师指出,应重视历史书写问题,因西晋对曹魏态度较为复杂,可能有对先祖进行粉饰的行为,而陈寿与荀勖在修史时产生冲突也导致对荀彧的记载有所不同,选取材料和论证时还需注意。

05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吴尚同学在他的《汉长安“斗城”雅号考论》中,利用考古测量出的形状以及方位、地形上的考量论证“斗城”并非规划结果。并利用历史记录、诗句等来考证这一名称的生成,其论据主要来源于墓志、唐宋之际的诗赋等。联系长安地位的起伏与后人对长安印象的变化来书写论文。


来自北京大学的王竣同学在评议是提出,本文论证扎实,研究方法新颖,利用了文学音韵知识,优点很多。但文章布局有一定问题,有些部分文意重叠,因而未免冗长,同时还应注意论文的格式规范。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王红亮老师认为,文章引用史料较多,总体比较优秀,但文中有些逻辑还应多加考虑,对其中重叠部分进行删减。且文章推测较多,证据还不够充分,应继续寻找论据以让人信服。而后场上针对汉代建城是否受意识形态影响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06

来自北京大学的王竣同学在其《<世说新语>的思想倾向与宋初政局》中,首先回顾了学术史,并提出《世说新语》支持刘宋而丑化桓玄,还引用了诸多日本学者的观点佐证。同时提出《世说新语》迎合文帝统治,从其崇儒而不排玄可见。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吴尚同学评议认为,本文论证清晰,文字严密,行文流畅,非常值得学习,仅在一些材料的论证上尚有可商榷之处。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权家玉老师评议提出,文章有许多可取之处,是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究。但文章开头对《世说新语》体例的判断缺少结论,文中对人物丑化的论述不够严密,不应对不能佐证自我观点的材料直接忽视。现场进行了师生之间的激烈讨论,问题集中在《世说新语》的体例问题、记录年代问题、南北传本记录不同问题等。最后权老师进行总结,《世说新语》站在士林文化传递脉络的末尾,因此文中有些论证还需考虑。



往期推荐

征稿 | 《唐潮》第53期杂志征稿

唐潮文萃 | 苏小华: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几点教训



图文来源/《唐潮》杂志编辑部

责任编辑/刘会霞

审核/张钰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