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史著 || 張慧霞、馮立君 選編《域外人物傳記資料彙編(全三十冊)》出版
内容简介
《域外人物传记资料汇编》一书收录有关域外人物传记文献,按照日本、朝鲜、欧美各国的顺序编排。其中包括日、朝、欧美各国古今众多著名人物传记共计83部,所用底本均为国家图书馆所藏。
本书第一至十五册收录有关日本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记。其中多数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写,也有部分作品为晚晴时期中国学者所著。收入的书目主要包括《本朝列女传》《先哲丛谈》《先哲丛谈续编》《先哲丛谈后编》《改正增补诸家知谱拙记》《赤穗四十七士传》《名节录》《甲越春秋》《皇国名医传前编》《前贤故实》《近世先哲丛谈》《近世名医传》《近世伟人传》《日本七十三义侠传》《大日本中兴先觉志》《日本维新慷慨史》《日本近世豪杰小史》《俳仙影鉴》《纂辑御系图》《增补近世儒林年表》《京都将军家谱》《家传》《闇斋先生年谱》《高山操志》《桥北十七名花谱》《胭脂渲染志》《日本龙马侠士传》《日本维新三杰》《李母横溝宜人传略》《随轩服部先生追悼会记录》《赤穗义人传》等34种传记文献。这些著作多为日本版本,版本珍稀,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是研究日本史尤其是日本人物的珍稀史料。其中如江户后期学者原善公道所著《先哲丛谈》,依据时间先后为德川时期的林罗山、石川文山、野中兼山、山县周南等72位日本儒者作传。此书首开为日本儒者作传之例。再如黑泽弘忠所著《本朝烈女传》一书为古今贞妇节女立传,始于后妃,中于妻妾,终于神女,分后妃传、夫人传、孺人传、神女传等类目,收入狭穗姬、兄媛、大中姬、山田皇后、嘉智子、重明亲王夫人、衣通姬等人物的传记。每篇人物传记不仅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传记末尾还附有对人物的颂词及人物画像。又如《赤穗四十七士传》一书分别为赤穗事件中的四十七义士作传。四十七位勇士为“情义”而牺牲一切,最后自杀尽“忠”,这四十七人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忠义之士。又如北村紫山著《日本维新三杰》一书以人物的活动轨迹为线索,分不同时期介绍日本维新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三人主要的生平事迹。他们三人在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书第十六至二十六册收录有关朝鲜名人的传记,包括《璇源系谱纪略》《国朝人物志》《韩代崧阳耆旧传》《首阳世家文襄公实纪》《溪山思服录》《东国名将传》《东国文献录》《竹林先生实纪》《蓝谷先生年谱》《忠肃公实纪》等30种文献。这些文献中,既有朝鲜官方主持修撰的官修史书如《璇源系谱纪略》《三陵志状续编》《仁陵志状》等,更多的则是朝鲜史家的私家著述。这些著作绝大多数皆为极为珍贵而又罕见的朝鲜版的刻本、铅印本、木活字本,也有少部分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印本和手抄本,皆极具版本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朝鲜史尤其是朝鲜人物史的宝贵史料。
本书第二十七至三十册收录有关西方国家名人的传记,主要包括《泰西政治学者列传》《泰西人物韵编》《增补泰西名人传》《海国尚有录》《外国列女传》《海外名贤事略》《近代教士传》《欧司爱哈同先生行述》等19种文献。这些著作中既包含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人士所撰的有关西方历史人物的传记,如英人李提摩太所撰《近代教士列传》,德国人卫中口述的《卫中先生的自述》,美国人惠廉撰《美国教士慕翟先生行述》等。该部分也包含近代以来中国和日本一些学者所撰的西方人物传记,如日本人删山藤次郎所撰《泰西政治学者列传》,收入孟德斯鸠、卢梭、边沁、豪斯丁、斯宾塞尔等西方著名人物的传记。晚晴上海徐汇报馆原本《增补泰西名人传》收入汤若望、南怀仁、俄皇大彼得、哈来等人传记。吴佐清辑《海国尚友录》一书以时代先后为编排次序,始于唐虞迄于清代同治时,收录约瑟、摩西、柏拉图、伯拉西达、加林、保罗、德川家康、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康德、边沁等人的传记资料。值得注意的是,陈寿彭译、薛绍徽编《外国列女传》一书分为女主列传、后妃列传、女官列传、闺媛列传、艺林列传、教门列传、私宠列传、优伎列传等,收入犹太女主亚沙蒞、英吉利女主依利沙伯司、不列颠女主安、俄罗斯女帝爱板奴斯、不列颠女主维多利亚,法女相榜巴题、俄摄政公夫人嘉罗那等人传记资料。这些著作,都从不同角度反应了近代以来东方人视域中的西方历史著名人物形象。
此次域外人物传记资料的汇编出版,为学术研究、古籍收藏、图书馆馆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对于这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对于文化知识的弘扬和传播,也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便于检索,后续会编制人名索引,单独成册,便于学者使用。
作者简介
本书书影
代序
晚清以来,万国竞逐,又一个大争之世到来。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放眼观看世界,千年来天下之中的高傲自满,遂变为万邦之一的卑微渺小。加之军盛国兴的列强纷至沓来,近代百年屈辱,效法图强的西学蓬勃兴起,造就了中国文化全方面的革新、求变、探索。举凡文学、艺术、学术、科学,无不生发变化,回应着人心的转变,进而推动着国家的变革,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援。
百余年之后再回首望去,这其中蔚为壮观的一项就是近代出版业的勃兴。官方率先办报,文人支撑文脉,全社会推动出版。近代新式书局、报馆、编辑部如雨后新笋,与之相应共生,一大批作家、诗人、学者若群星璀璨。这些啓民心智、文章救国的出版物,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主要的记录者和保存者。在众多的出版品中,人物传记又列为大宗。无论是单人传记,还是多人合传,不拘篇幅短长,都合乎太史公以来纪传体着史的悠远传统,在中国人最初开眼看世界的时代,嫁接为新纪传史书,充当了知识阶层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国家图书馆所藏近代人物传记系列中,域外人物已然构成一道绚烂的风景。这套影印版《域外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大系将此风景原汁原味呈现于读者面前,确是一件令人称快的美事。书名使用了不太常见的“域外”一词,那么,何为“域外”?在中国古代,王朝的直辖统治区域,乃至“声教所暨”的非直接统治边地,都属于域内范畴。在此周边的“蕃域”“絶域”“异域”都已经属于化外之地,也就是域外了。域外,也称外域,相对的是域内,即“中国”。中国与域外是二元对立的概念,构成了中国中心主义地理观念、政治观念、世界观念的核心。至近代的世界一体时代,西学东渐,奋起而图强如康有为者,也仍旧沿用这样一种话语体系,例如他在《新学僞经考》中曾用过“(刘歆之撰僞经)洋荡乎域外日本、高丽、新罗、百济之区”的句子(康有为:《新学僞经考》,中华书局,2012年,第245页)。这套来自近代的外国人物传记,之所以名曰《域外人物传记资料汇编》,不仅与此暗合,而且内容上也如康氏所指,有不少记录东亚诸国人物的传记。近代中国不独向欧美学习,也因为地理、文字等方面的关系,大力向日本学习,其中日本名杰的传记就相当可观。此外,所收录传记中有不少本身是编译域外作品或直接出自域外作者所撰汉文作品,譬如朝鲜在公元一四四四年创制出民族文字“正民训音”(即今日韩文字母前身),此前长期使用汉字,即便在十五世纪之后高级知识分子也仍然以吟汉诗、作汉文为荣为上,不屑于使用韩文(日本七世纪创制假名文字之后也有类似现象),所以朝鲜文人撰写的本国人物传记便不需翻译直接可以被中国读者閲读。这当然也属于域外汉文文献的一部分。也是历史上中国与汉文化圈内的日本、朝鲜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特别是书籍往来的最直接证据。
传记的主人公一般是一位人物(或一组人物),他们被称为传主。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官方编纂的连续且完备的国家“正史”的数量之巨大和成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这种海量的文字记录奠定了以史料为核心的历史学的地位。而其核心“二十四史”,就是最典型的纪传体史书。所谓纪(本纪),其实是皇帝的传记,往往编年为经,记事为纬,编织皇家史;所谓传(列传),更是历朝达官显贵、名士奇人的短传。地不爱宝,二十世纪以来陆续出土的诸多古人墓志,实际上也是一篇篇的人物生平传记。包括为名人立碑、写“行状”也都可视为同类的作传。这些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有些碑志也被编入文集形式,兼有传世文献性质)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史料载体,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时段、某些专史的研究上主要依赖的便是这些史料,可见作为历史文献的传记的功能之重要,其学术价值也就不可估量了。
在中国的正史之外以及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传记也发展为一种专门的体裁,虽然其中也包括文学性的传记,但基本仍以纪实为主(历史编纂学上将传说、逸闻记载下来,并不属于文学上的虚构,以现代学术眼光审视,当为另外一种“历史书写”)。当然,这其中列为大宗的首先是帝王将相的传记,时至今日他们似乎依然是閲读市场上永不褪色的主角。其次是各类艺术家、大学者、科学家等名流的传记。据调查,目前市面上无论是严肃的历史学者所作的关于历史名人的学术性传记,抑或其他作者创作的各类通俗易懂的传记读物,传记都可称得上是最为常见最易畅销的知识读物之一。譬如,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留在正史中的文字记录相当有限,甚至连出生地都无法确认、聚讼纷纭,但是目前仅中外历史学者所作较为著名的传记即有林语堂《武则天传》、胡戟《武则天本传》、赵文润与王双怀《武则天评传》、台湾学者雷家骥《武则天传》、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则天武后》、美国学者罗汉《武曌》等数十种,更不必说包括从明清小说以至郭沫若的话剧《武则天》等长久不衰、层出不穷的文学作品。近代以来,人们对于政治人物之外的文化、艺术、科学类人物兴趣增加,甚至历史大家陈寅恪先生晚年倾力为柳如是这样一位晚明妓女撰写百万言的传记《柳如是别传》(该作品学术内藴深厚,寄托著作者深刻的学术理念和家国情怀,已成为近代以来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随着国人知识层次和閲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于学术性、兼具可读性的作品将成为主流,传主的范围肯定会不断扩大。在对于传记作品的閲读心理上,满足好奇心、汲取人生经验甚至纯粹出于消遣,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读者群体中。这也相应催生出在文风、立意、史料甚至纪实程度上越来越多元化的传记类型。不过,国家图书馆这套近代域外人物传记,仍大体以其原初的淳朴状态行世:记录忠实,文字平实,篇幅短小精悍,旨在介绍生平。显然,它们仍具有中国史传的优良传统。百年之后,逐页翻閲,不仅有文字内容藴藉的力量,更因为它们自身已然成为历史文物而带来一种厚重感,当可满足不少读者的閲读口味。所谓历史文物,或曰兼具审美价值的古书旧书,则又超出学术研究、公众閲读的范畴,进入了图书收藏层面。展读这套作品集,我们可以直观地欣赏在古籍閲览室才能获得的与泛黄书页的亲近感。近代书刊的印制既继承了传统书刊装帧、字体、排版之美,又吸收了西式书刊在书体外观和内容编排上的诸多优点,是那个时代文化精神风貌的体现。这就使得对此情有独锺的读者将有如获至宝的惊喜。
本书收录域外文献八十三种,收录了诸如李穑、宋时烈、内藤湖南等等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近邻人物传记,还收录了哈同、卫中等一批欧美人物传记。这些传记为本身编译或直接来自域外的作品,大多是用汉文直接书写,是中国文化外传的直接记录。这批资料从出版史角度言之,《域外人物传记资料汇编》重新汇集出版是一次世纪回眸,是新时代文化大发展进程中遗産整理的必要一步。从文献整理角度言之,近代国人观看中国以外的广袤世界本身已成为一段历史,文字记录和图书原貌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域外人物传记资料汇编》或成为一项大规模的文献保存整理、重新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价值上,这套丛书对于研究近代的广义思想史(正如葛兆光所提出的“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中外关系史提供了新的文本材料。在文化繁荣时期,出版大潮之中泥沙俱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深具慧眼,坚持出版方向,耗费人力、物力编辑这套《域外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加上后续一系列的近代人物传记的影印出版,无疑是披沙沥金、嘉惠学林之举。我作为一位担任过近十年编辑、目前已转至高校进行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人,自然对于国家图书馆推出这样一套精审精印的域外人物传记作品倍感欣喜。我也曾编辑过不下十部海外人物传记的译著,也曾动手翻译、撰写若干种历史人物传记,兴趣使然,外加上这些经历,不揣浅陋,接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辑张慧霞的邀请,略作以上介绍。以读者之心为心,实在不敢称序,仅志于此,聊充滥竽。
冯立君二〇二〇年四月
(作者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品牌图书创始人之一,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往期推荐:
西岳史著 || 从多维视角考察古代婚姻文化中的女性境遇——评《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西岳史著||骆扬《历史记载中的张力:比较视野下的<春秋>经传及早期史学与思想研究》
图文来源/“韩国学研究”公众号
责任编辑/曾亚辉
审核/傅亭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