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史风 | 吕晨晖:经书济世长 鸿绩感怀久——访牛致功教授有感
经书济世长 鸿绩感怀久
——访牛致功教授有感
吕晨晖
“历史”这门科目,对于从前的我而言,是高考文综小三科的分数,是书桌上似乎要永亘不变的一张又一张的苍白试卷,是铅灰色课本里红的绿的蓝的荧光笔拖过彗星尾巴一样长长的痕迹,是绞尽脑汁地填补答题纸空白之后那些凹凸不平的触感,也曾经是一个我心向往之却又望而却步的 大学专业。而现在,“历史” 代表着竖排繁体的影印本,代表着层层叠叠往复累罗的书海,代表着烦冗艰深晦涩难言的文献,也象征着热爱、努力、向上向前与毕生奉献。偶尔踮脚仰头,为历史学那经久璀璨的火树银花而惊异赞叹;更多时候 垂目下视,埋首文字,在字影变换里与江山壮丽中驰骋的先辈不期而遇。2020年10月21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的交流活动,并作为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新生代表之一前往牛致功教授家中拜访。牛老先生年至耄耋仍神采奕奕,他与大家谈自己的人生经历、治学心得、教书育人......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这期间我内心因受启发而感佩而奋腾,此时的 “历史”二字给予我的是温暖、是力量!
以勤立心,谨守所志
所谓“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在牛老先生身上,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先生的父母过早去世,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在这种艰难之下,先生仍坚持求学,完成了中学学业。1952年是年轻的新中国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一年:4月,全国高等学校开始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至9月,高校院系调整工作基本结束。8月,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国家财政收支已达完全平衡,国家财政经济情况已根本好转;12月,国民经济基本上已全面恢复。正是这一年里,先生“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跨入了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开始了他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新里程。先生于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 副教授、教授。不论是少年时代在炮火纷飞中对学业的坚持,还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背景下对国家人才建设的积极响应;不论是青年时代为史学研究与教学奉献满腔热情,还是退休后仍然坚持隋唐史研究,先生的勤奋坚定无不是“质朴平实、不尚空谈”的学风的真实体现。“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是所有率先垂范者最宝贵的品质”,先生以自身的经历为我们后来的学子做着楷模与示范。
突破局限,智不袭常
“鲲摇尾以潜不设水之深广,鹏振翅而起不预天之高远”。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历经磨难的凤凰在烈火里涅槃重生,生命生长的创痛和成长的历程皆必不可少,唯有不畏艰险、把握机会,方能实现人生新的突破。在日寇侵华、战火流离之中,先生没有轻易放弃学业;在举业艰难、生存不易之下,先生仍孜孜汲取知识;在国家急需人才时,先生服从命令、响应号召,更把握了自身实现发展的重要机会,踏入了大学的殿堂,在隋唐史学史、政治史、文化史等诸多研究领域实现了突破,以“忠于学术、笔耕不辍”的研究态度与精神成就了多部专著及上百篇 论文,大大丰富了隋唐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先生在自己的青年时代,以自己的坚定把握了特殊时期的“际遇与机缘”,并有力地“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更应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赋予青春以梦想、以奋斗、以奉献;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潮头 ,把握机会、施展才华、追逐梦想。
薪火传承,教书育人
在与先生交流的过程中,他动情地回忆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史念海先生。先生谈道:“史老师当时是历史系主任,见我孤身一人,常常邀请我去他家里吃饭。老师对我的照顾和关怀,我至今难忘。” 先生任教期间,“勤勤恳恳从事教书”,在培养学子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而今先生的许多弟子在史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建树。同时,先生在迟暮之年仍然终日心系人才培养。他感叹自己因年龄增大而精力不济,终日希冀隋唐史研究事业后继有人。于是,先生于2019年发起、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隋唐史研究传承奖”,意在鼓励更多学子扎根隋唐史研究沃壤。这一奖项闪耀着师道传承之光,史学研究的精神是前人手中的传承,更是吾辈眼前的薪火。
曾拂过日晷刻漏的岁月,在钟表指针中流淌;曾荫蔽前人休歇的巨松,在学子如织中凝望。在历史的沉淀中我们成长,在创新的天空下我们翱翔。牛老先生在《我与史学职业》中曾回忆道: “史学队伍的新生力量既发扬了老一代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又带进了新的研究手段,使史学的进一步研究展现了新的希望。” 而在今天,身为历史学专业的学子,我们更应当接续先辈手中的薪火,将传统与创新兼收并蓄,不忘古书古文的教诲、不弃古物古器的温度,让传承接续辉煌,用创新创造美好。
时代发展而精神流传,前辈在前方为我们指引方向。丹心立志,勤学筑基。我想,我们当追随前辈的精神步步向前,担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
往期推荐:
西岳史风 ||学高德劭,润物无声!牛致功先生于耄耋之年以一百万字诠释史家情怀,设立一百万奖学金彰显人格魅力!
图文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年第一期
责任编辑/周恺人
审核/胡耀飞